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琰 《今传媒》2012,(8):32-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和变异。本文主要探究了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潘蕃 《新闻世界》2012,(11):140-141
近年来,很多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受到了以微博舆论为代表的网络民间舆论的影响,使独立、理性、公正的司法审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试从网络媒介及网络社会角度探寻“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方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媒体监督一般借助于网络、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如今,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具,网络舆论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对于社会上的热点案件,媒体舆论多少都会对案件最终的判决产生一定的影响。许霆案、邓玉娇案、药家鑫案等等,这些案例一次次证明了我国司法审判中媒体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对“媒介审判”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研 《新闻世界》2010,(4):100-100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侯佳媛 《今传媒》2010,(1):12-14
新闻媒体和司法机关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规制力量,二者共同致力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在实践中,新闻媒体促进司法机关的公正审判,比如2009年,网络热炒的杭州飙车案、湖南罗彩霞案、湖北邓玉娇案等案件由于有了新闻媒体的介入,最后都有了比较满意的结局。司法机关保护新闻媒体的正常运行以及对其受到损害后进行救援。但是在有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现实社会非理性舆论构筑了新的传媒环境,谣言和非理性的舆论逐渐形成了媒介审判。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网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某些网络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迅猛,严重影响着司法案件的审理。本文认为媒介审判是媒体社会责任的异化,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指出不论政府、媒介还是受众都应正确认识媒体的社会责任,防止责任异化。  相似文献   

12.
章洁 《新闻实践》2004,(12):59-60
近年来,对一些如刘涌案、孙志刚案、宝马撞人案等轰动性的大案件,媒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篇幅之大、报道频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但一些媒体在此类案件的报道中,往往掺杂了民众的情绪,有的还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和制作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尤其是在马加爵一案中,有媒体甚至先于司法机关作出了"判决"。  相似文献   

13.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从微观角度看,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司法关注更侧重于案件的司法程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由道德与法冲突而关注案件的司法程序;由关注案件到关注具体司法程序;由媒体监督致司法部门介入进而关注司法程序。本文以此为视角,选取相关案例,剖析网络环境下的网民司法关注与媒体监督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禁止媒体审判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但媒体审判有其自身的真实含义。在我国,对媒体审判问题的认识出现明显泛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正常舆论反应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正当舆论监督特别是对司法机关的舆论监督泛化为媒体审判;将民意对案件的正常表达泛化为媒体审判;将媒体侵权泛化为媒体审判。本文认为,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坚持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防范和消解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16.
杜绝网络时代“媒介审判”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信息社会正在从web2.0向web3.0过渡,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事件、热点问题等,社会迈向网络时代以采,不管是新闻媒介的信息发布机制,还是受众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网络带来的舆论的分散性、情绪化、碎片化更是极大地挑战着"媒介审判",并且也出现了"媒介审判"的一种变异,即"网民审判"。在被网络包围的今天,不单单是媒介自身需要加强自律,坚持正确导向,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网民也更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防止出现新形态的"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7.
赵刚 《中国记者》2012,(1):115-117
作为美国最高司法机关,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已经有长达两百多年历史,它思考了一系列问题:什么内容的案件报道或审判报道可能影响审判?如何认定作为审判者的陪审员受报道影响,事先形成了偏见?……在法律层面上回答了"媒体审判"的认定判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本文仅指法院的审判活动)的监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司法公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有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审判。笔者在新闻采访中,时常发现在社会关注的案件上,一方面是司法机关为避免不当的新闻监督对司法公正造成不利的影响,极力躲开甚至拒绝新闻监督;另一方面,新闻监督者为担负起社会职责,挖空心思要报道,结果使新闻监督与司法活动处于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包晨璐 《新闻世界》2014,(1):147-148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人数.司法审判一直是网络舆论焦点之一.然而,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审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司法审判的有效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审判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网民偏激情绪,干扰司法审判,造成"多数人的暴力".本文基于网络舆论和司法审判的关系,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研究当前司法审判机关如何在网络舆论场背景下,保证司法审判独立性,做到审判结果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