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辛文娟 《新闻界》2004,(6):35-36,65
一、研究的目的与动机。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后,全国共有都市报300多份,一个城市有多份都市报已是常见现象,因此都市报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既然我们强调都市报的兴起是由于其“快捷地、大量地提供各类信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信息的需求”,那么,作为都市报的重头的新闻版,其竞争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蒙国锐 《新闻世界》2012,(9):111-1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受众群的变化,都市报的读者日益减少,尤其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报纸的销量和广告商的兴趣,关系报纸的存亡。目前,都市报急需通过改革,让报纸更时尚、易读,吸引年轻读者。  相似文献   

4.
訚洪 《新闻传播》2009,(6):113-113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怎样更好地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地增强报纸的服务性,真正地服务读者,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多为读者着想.深入实际了解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与读者息息相通,要经常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及时地敏锐地捕捉服务领域的各种新信息.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2005年阅读媒体的一个最强烈感受,就是无论都市报还是党委机关报,包括政府主办的主流电视频道,新闻的主人公,所浓墨重彩报道的对象,明显表现出一种观念上的自觉。平常人的感人事迹,普通人身上的感人光辉,正越来越多地走向报纸的显著位置,占据了报纸越来越多的版面和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的时间。考察这种变化的源流,应当说,它仍发端于以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的都市类报纸。对这类报纸而言,这种变化既是为了体现都市报读者的要求,也是这类越来越厚的“厚报”对报料大量需求时的无奈选择。都市报读者的定位是普通市民,这类报纸正是作为平民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多年,都市报的发展面临新挑战,一是读者流失,社会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注意力资源越趋分散.二是读者在不断老化.人们甚至称都市报为'老年人的互联网'".三是广告的分流,这更给都市报以压力.微博、手机媒体、网站都在分流广告.四是报纸公信力受到冲击.这也是致命问题,报纸上没有网民需要的宣泄口,微博等自媒体形态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渠道和方式,网络上这些杂乱、让人真假难辨的信息却在损害着报纸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陈浩 《新闻前哨》2010,(10):40-41
都市报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会阶层的形成是都市报发展的内在动因。都市报的发展彰显了传媒的社会功能,培育了发行、读者和广告市场,为我国报业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报业研究的市场理论。都市报在发展过程中降低报纸品格的危险让以落实传媒社会责任、发挥舆情疏导作用、坚持受众中心论为核心的主流化转型正成为都市报差异化发展、理性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8,(1):80-80
在深圳都市报零售市场上,<南方都市报>一直以来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都市报.但是随着近期<南方都市报>的零售价格的变动(即零售价由过去的1元/份调整到2元/份),深圳原本平静的零售市场立即发生了新的变化.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南方都市报>零售价格调整之后,其在深圳的销量下降了接近一半.原有读者大量流失,有阅读需求的多数都市报读者大量向<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报纸转移,使得这几份报纸在深圳的销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满足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不断跃升的信息需求。是都市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握的主题。因而,近年来,各地都市报都把民生新闻作为主打内容,吸引了庞大的读者群,同时也赢得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零碎化、庸俗化、以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民生新闻已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阅渎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满足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不断跃升的信息需求,是都市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把握的主题。因而,近年来,各地都市报都把民生新闻作为主打内容,吸引了庞大的读者群,同时也赢得了广告主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零碎化、庸俗化、以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民生新闻已不能满足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对气象预报似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即仅仅停留在"代为"气象台发布消息的层面上,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近一年来,国内一些报纸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其气象消息的报道理念和版面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其中尤以《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引起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同仁的关注。这篇文章对《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作了详尽的解读,读来颇有新意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党报而言,都市报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新闻文风等方面与之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对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的选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将对这种"特殊的要求"加以分析,尝试寻找都市报地方新闻稿件选择的一般规律。一我们的报纸在为谁服务这是我们在谈稿件选择之前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众所周知,都市报是市民生活报。那么它的读者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13.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4.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无疑是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前些年都市报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报纸都在头版上选用一张大图,一些报纸还竞相开辟了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的兴起,报业市场竞争加剧,本文选发有关《南方都市报》的两篇文章,旨在总结经验。期望报纸注重新闻策划,给读者更多更美的精品──编者  相似文献   

16.
魏文欢 《今传媒》2013,(10):53+57
随着我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娱乐化倾向在都市报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很多报纸在报道中纷纷运用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手法。那么,为何都市报会重视新闻娱乐化,把其作为赢得受众、扩大报刊发行量和追求社会影响力的法宝呢?都市报新闻娱乐化产生的根源都有哪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都市报新闻娱乐化的出现与流行有其现实土壤和历史必然性,是受到媒介竞争压力、报业市场化推进、受众需求改变、对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借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一些都市报报道内容的分析,发现其内容存在一些不良倾向,而且这种不良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波及中国都市报整个群体,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和公信力.某种意义上,这是对读者的一种侵害.都市报的受众意识、责任意识、办报方针和社会功能的最终发挥,无不体现在其报道内容之中,所以,对其不良内容进行剖析、批判,对于受众,有助于提高其正确的辨别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能力;对于报纸,有助于促使其报道内容的健康、导向的正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报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市场扩大的情况下,党报的竞争能力受到影响,地市级党报则感到危机四伏。 首先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新起的大众化报纸竞争下,不少地市级党报的市场占有率在下降:尽管有党委的干预,但是发行份数在逐年下滑。其次是党报的读者减少,许多读者对党报没了阅读兴趣,转而订阅晚报或都市报。再次是影响力下降,许多通讯员热衷于为其它报纸提供信息,或重视其它报纸的报道,而忽视对党报的支持。 这些现象说明,目前党报经营谋略上存在缺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都市报的兴起,党报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不断进行改革,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头版。头版是报纸的旗帜,它是读者最重视、最关心的版面,头版做好了,报纸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为提高党报头版的可读性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指的都市类报纸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中心城市发行,依靠广告收入维持再生产,内容反映城市读者综合新闻需求,运营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这一类报纸,包括晚报、都市报、早报、快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