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载着思想传播、文明传承、资政育人的功能,在当今世界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充分认识中国学术的对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将构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置于首要和先行的位置;应鼓励、支持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主动作为;要构建可与世界进行学术规范融通、对接的中华学术规范体系,着力提升本土学术出版物规范标准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应推动建立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旋转门"机制,吸引优秀的学术人才在"学术研究""学术出版"两个领域转化身份,从而实现学术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经典文献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是公众文化自信逐步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依托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经典文献而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对于读者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文章以王余光教授的高校阅读推广讲座为基础,聚类剖析了其"经典阅读推广""学术论文写作""阅读推广工作"三类主题讲座的内容和思想,并分别从"强化经典阅读"和"重视学术写作"两方面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内涵式深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谱系来看,其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是一体两面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术出版的形式重塑世界思想格局,在世界思想的普遍性话语中,凸显中国思想话语的普遍性维度。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就是中国思想"走出去",通过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参与世界思想格局重塑,是建立在充分吸收中国优秀古典学术成果和"引进来"的优秀学术成果之上的。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重塑世界思想格局,首先要求重塑我们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4.
儒家学术文化与类书编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儒家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稳定、最持久的部分。它自汉代奠定了一尊地位以后,便在历代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制度诸方面起支配作用。类书,是一种辑录古代文献中众多的材料,将它们按类或按韵组织成体系的一种具有百科性的文化载体,它必然地受到儒家学术文化的影响和支配;且反映儒家学术文化的变迁。儒家学术文化,同一般性质的文化一样,也是不断地处在变迁积累中的。虽然在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儒家学术文化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但在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儒家学术文化也是时有变迁的。这种变迁,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必然作用于  相似文献   

5.
陈亚菲 《编辑学刊》2021,(4):103-107
学术出版是出版业一个重要的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它对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吊诡的是,虽然学术出版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但一直在多数出版机构中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出版机构的"编辑力"不足.文章以广西教育出版社为例,探讨了编辑力在学术出版中的重要作用,试图为做好学术出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高校和学术图书馆所处的外部环境,引介"乌卡"概念和乌卡环境特点,以此为背景对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2020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报告》列出的九大趋势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重点聚焦中国高校和学术图书馆关注度较高、适宜性较强、研究储备和实践储备均较充分的几个趋势,包括"领导力培养""图书馆系统演化""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开放获取""研究数据"等,介绍国内高校和学术图书馆的相关现状和进展,探析其在乌卡环境下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其在乌卡环境中驾驭变化、重构未来提供方向性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活动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代表社会、代表读者选择作者的作品,决定稿件的取舍,对文化和学术传播起着过滤和调控作用.因此,人们称编辑为学术期刊的"头脑",先进科学技术传播关口的"守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是神圣而高尚的.那么,作为学术期刊"头脑"的编辑,如何传播已有的学术成果,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宣传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前瞻性成果,为创新和重构科学的学术体系搭建平台?是时代对编辑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和全新的考验.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的学术期刊编辑,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完成传承文化、推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提高编辑的角色修养,对编辑角色进行转换并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广告,正由于它的非营利性,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对"人性""情感""艺术"中"美"的发掘与探索。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公益广告也贴合团圆的基调,多以家庭、国家、传统文化等为主题。从传播效果方面看这一时间段的公益广告在社会道德认知,舆论引领方面有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编辑思维的七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编审稿过程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不是"为人作嫁"和"剪刀+浆糊".编辑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起到学术导向、价值导向、思想导向的作用.这就是说,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式如何、思维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编辑思维的特征作具体的、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献涛 《出版广角》2013,(17):14-16
当然有革命就会有牺牲,"学术之春"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开放存取的生命在于"开放",它的命门也在于"开放",最不为人接受的代价,是既有的学术规范和优良学术传统,被"开放"冲击得七零八落。"学术出版"一直都是出版界站着挣钱的典范。以全球最大的学术期刊出版商——荷兰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为例,2012全年营收达到了惊人的32亿美元,利润率达到了更为惊人的38%,超过12亿美元。第二名德  相似文献   

11.
一编辑学术思考的重要及特点学术编辑足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读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编辑学术思考的特点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学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文本蕴涵着学者挑战常识、超越常识的努力和实力,但这种创造与超越是无法在学者的私人空间真正成为一项人类事业的,它必须通过文化媒体的中介作用才能辐射到更为广大的社会空间,成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共享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印刷出版业高度发展和报纸杂志日渐繁荣的现代社会,学术更不可能纯然是学者的自言自语。当学者完成了学术文本的写作,出版社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便起着决定学术创造命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辑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辑编审稿件是一种理性思维过程。但编辑工作不只是将稿件排版,变成铅字。稿件通过编辑而进人学术或思想潮流,对社会发生影响:编辑可以通过组稿、编审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起到学术导向、价值导向、思想导向的作用。如分析哲学在英国的兴起就与《思想》、《分析》二杂志大量刊登分析哲学的论文大有关系。这就是说,编辑编审稿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学术期刊,是发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其使命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传播宣传教育学术理论,求得学术的不断积累,为认识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思维上的帮助。学术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金字塔塔尖部分,对社会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它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教育学术期刊与教育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教育学术期刊的功能,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给刊物定位,把握好刊物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而增强学术期刊的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引领学术繁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谢影 《现代出版》2008,(2):69-71
出版社在国家文化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大学出版社是出版传播学术思想成果、引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机构,是集教育与专业出版两种职能的综合体,它反映了思想文化创造和科技的新成果,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观念,读者对出版物的认同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对某种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走向统一,统治集团也试图控制思想文化领域,而学术国家化则为其主要手段,由此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一统并非是绝对的文化独尊,而在此过程中,多种思潮同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路学军 《兰台世界》2014,(9):158-159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走向统一,统治集团也试图控制思想文化领域,而学术国家化则为其主要手段,由此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一统并非是绝对的文化独尊,而在此过程中,多种思潮同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13):75-77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种欲求的主体体现.本文通过对走红荧幕的热播IP剧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世俗叙事""奋斗神话""美人计"三个层面来探讨热播IP剧是如何顺利实现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并"生产"和产生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书评与市场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阅读的试金石,是图书市场的温度计,这要求书评写作必须兼具市场意识和审美思维。有书籍就有评论,书评随着图书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紧密联系。历史发展证明,书评是学术现象、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影响读者从而左右舆论和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学术是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它代表着一定时期科学文化的进步;学术文化又是整个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学术文化,从来就是作为社会文化的最高境界而受到推崇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