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谭邦应 《中学理科》2007,(11):73-73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精力充沛、信心百倍.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表述往往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如果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就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举几个例子简要说明比喻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郭莹 《甘肃教育》2011,(20):79-79
在化学教学中,要把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离不开比喻的妙用。如果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3.
“兴趣化学”教学是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容易引起注意或思索的化学事实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深人地学习、探究化学理论和化学知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是这一教学手段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邹建国 《湖南教育》2002,(18):29-29
在化学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准确地运用数据对比,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能使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具体化,使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能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用比喻法描述“分子”、“原子”及“电子”的特征。1.分子具有微粒性。针尖大的一滴水含有1亿亿个水分子,假定有这样一个人不吃饭、不睡觉,昼夜不停地数它,若每秒数一个,要数三万万年。而普通的一滴水约含15万亿亿个水分子,若将这些分子用线串起来,可绕地球一万圈。若将其连成一条长链子,链长可达…  相似文献   

5.
在索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全新的“研究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选择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但目前处在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不能一下子解放出来,因此“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必须学会研究性的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开展。才能使学生不会因研究性学习而增加额外的负担,叉能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探索产生兴趣。教学质量才会因此而提高。笔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谈一些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该紧密联系实际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化学”展开论述。首先,章站在化学教改的高度提出论题;然后,从“更新观念”、“给学生动的机会”、“将‘动’由‘使动’提高到‘自动’、‘独立动’”“‘四动’关系”、“动的条理”等几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告诉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运起来学化学,更新观念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关键,而最终学生能独立地“动”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核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一语道破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化学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化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关键。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形式.使其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王耿 《甘肃教育》2013,(20):66-66
一、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宾旭生 《广西教育》2004,(1B):31-31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其实,教师只要在实验设计时稍作变动就可使一般实验变得相当有趣。如:“酒精燃烧”改成“烧不坏的手帕”、“点燃氢气”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且源于生活。化学课的资源与生活资源关系密切。学生在校学习是生活的主要部分,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脱离生活而作为一个独立和封闭的场所,学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接受源于生活的知识教育。自然科学的学习更是离不开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使化学教学返璞生活,让化学教学与生活归一。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大环境,这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源泉,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外展。挖掘生活资源,使教学资源更丰实,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让化学知识“活”起来,让化学课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老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就必须会什么,无须考虑为什么,因为中考就考这些内容。其实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学生对化学课也就逐渐失去了必趣。我们教学生不是为了几个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做到“激趣、启思、导疑”,必须在化学教学中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化学教学中,生成式教学就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时出现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教学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习题讲评课的是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习题讲评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习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化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学生最厌烦习题讲评课,原因都是习题讲评效率低下,讲与不讲一个样,听与不听一个样,习题讲评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著名化学家戴安帮先生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的现象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更有它特殊的功效.在教学中,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内容,并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就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化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知识,都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概念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化学实验提供的事实,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故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按“问题-实验-讨论”的基本教学程序去组织教学.在该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从目前的化学教学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少老师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受到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例缘起: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喜欢让学生多用比喻,但学生由于平时积累太少.每次都是几个干瘪的比喻词,而无法用得更为深入,更生机盎然,更充满灵气。教学《满井游记》时,我发现这篇文章里的比喻并不是简单的“什么像什么”,而是将静态的事物用动词“化静为动”凄来新奇贴切.惹人遐想。于是我就以“让你的比喻会跳舞”为题,教会学生写动态的比喻。  相似文献   

19.
黄冬艳 《中学理科》2007,(10):75-76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经常有“由爱变怕”的情况,刚刚接触化学科时,觉得化学科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因而非常喜欢上化学.可是,当学习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还要求记忆比较多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就对化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怎样使学生渡过难关,轻松地学好化学呢?笔者在多年化学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是轻松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说:“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段话指出了化学教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又简明地概括出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从教师如何就化学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