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鹃 《青年记者》2009,(15):36-38
他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军人。30多年的千锤百炼,使他成为中国新闻界擅长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突发新闻摄影报道的能手。他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1981年秋季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老山防御作战、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军有.30多年的千锤百炼,使他成为中国新闻界擅长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突发新闻摄影报道的能手.  相似文献   

3.
新闻书讯     
四川美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解放军报青年摄影记者乔天富的一部大型摄影画册《中国军队十年大观》。这部画册真实、艺术地再现了1979年——1988年间我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我军作战、建设、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到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从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到1984年国庆大阅兵;从1986年的老山防御作战到1987年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特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摄影实践和研究中,常常涉及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视觉冲击力等问题。但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重大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应如何理解,却未见有较为确切的说法。本文试图就此两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摄影的价值所谓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对人类社会、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历来是人们视线关注的重点,也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报道题材。这是因为:(一)重大新闻与突发性新闻事件紧贴历史本质和社会发展主流,蕴含的信息量高,新闻价值大。新…  相似文献   

5.
光影写史诗     
光影写史诗,瞬间驻永恒。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应该是历史的同行者、见证者,又是历史的记录者。用镜头聚焦历史,将历史的一幅幅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是摄影记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有幸经历了共和国4次重大历史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海上大阅兵和国庆大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此,我拍摄了上万幅照片,参与编辑出版了《军徽耀五环》《海上大阅兵》《国庆大阅兵》和《精彩世博》4本大型彩色画册,用图片完美地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彩色画卷。  相似文献   

6.
禹跃昆 《青年记者》2009,(24):64-65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报道也应强化策划,解析选题、择取角度、构思设计……有了策划,报道的深度与影响力自是不同。刘翔伤愈复出,征战亚运,可以说举国瞩目。但是身临现场采访的摄影记者毕竟数量有限,那么如何来完成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呢?从这幅照片来看,作者的表现手法令人称妙:"2010年11月25日,浙江嘉兴市中医院理疗室里,几名患者正在做牵引理疗。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新闻摄影报道,不只是具有传真纪实,传播信息的功能,还应具有传情寓意,感染读者的强大魅力。束黎明的影作《解冻》(获全国第九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铜牌奖,一组5幅,本文例举其中的3幅),就是令读者为之动情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之一。作品反映的是冻结了20多年的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开通班车,两国人民开始探亲访友时的情景。作者在这一为世人瞩目的重大新闻报道中,紧紧把握住“冻结”与“解冻”在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直播报道,兼具题材重大性和专业复杂性,被形容为需要满足"14亿甲方"的视听要求。庆典当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直播特别报道《向伟大复兴前进》和《人民欢歌》;从2019年9月29日凌晨6时到10月2日凌晨4时,新媒体端创新推出《日出东方》70小时不间断直播。根据索福瑞全国网统计,国庆大阅兵直播总收视率超过20%,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有超过4亿名观众,通过不同频道收看了这次国庆大阅兵。截至10月8日,庆祝大会、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转播央视网多终端累计收视用户达2.88亿,收视次数为4.89亿。笔者实地采访多位直播一线调度指挥、摄影、导播人员,对本次国家级庆典的直播工作,以及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和述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六十大庆,报道高潮在十一期间,其中10月1日、2日是国庆报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媒体竞争的一场"刺刀战"。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在信息源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在传播时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身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网  相似文献   

12.
丹璐  黄丽媛 《新闻传播》2009,(12):62-62
版面语言是实现报纸价值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步入读图时代,报纸版面语言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否在“三步五秒”之间就吸引受众的眼球。已经成为各大报纸竞争的关键。尤其是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报纸更是推陈出新、妙笔生花,努力做到版面与新闻事件合二为一。本文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CHINA DAILY》五家报纸在2009年国庆60周年期间的报道为例。对报纸版面语言进行分析解读.体会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版面语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何丽芳 《新闻实践》2013,(10):48-49
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做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可以增强影响力。因此,对于网络媒体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路径的探讨和分析,有助于帮助网络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王成  吴诗涵 《军事记者》2010,(12):41-42
由中国军网制作的国庆60周年阅兵报道专题《国庆大阅兵》,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个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精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让传统报业不得不积极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起步较晚的新闻摄影报道也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和喜悦。伴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受众数量在迅速减少,报纸、杂志甚至电视都受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夹击。例如在对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传统的纸质媒体很明显地败下阵来,它不仅落在了电视后面,也无法赶上网络,其中新闻摄影记者的静态图片报道也随着纸质媒体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一、传播的多个层面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核泄漏事件,是今年首屈一指的国际重大新闻。随着灾难的连锁发生,新闻也是一波接一波密集传播,  相似文献   

17.
在作正式话题发言之前,我先谈一下农村频道编播人员的敬业精神。今天(8月25日)早晨六点半,我在街头某报摊作为第一读者刚刚看到《河北青年报》、《燕赵晚报》有关今年“国庆大阅兵”的新闻报道。但报道并未说明大阅兵的具体内容,而想知未知“今年大阅兵有何亮点”就成了不解之谜。然而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四十,我收听农村频道《“三农”今日谈》节目时,在“百姓话题”板块中,听到了“60周年国庆大阅兵十大看点”的介绍,而且是由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大校接受专访时谈到的。今年国庆大阅兵,不仅中国人民关注,而且全世界人民都在瞩目。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年多来,一些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新闻事件成为中外媒体焦点,如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前不久的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不仅是一家媒体实力和水平的展示,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形象.从拉萨"3·14"事件的被动局面,到以开放的姿态迅速、准确、透明地报道汶川大地震、乌鲁木齐"7·5"事件等,可以看出,我国媒体正在探索如何转变观念,遵循新闻规律,加强信息的全球有效传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顾全 《新闻窗》2012,(4):15-16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传统报道模式,运用多维思考,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确定发射到成功运行,牵扯了国人太多目光,说它是重大新闻事件一点不为过。一年当中非程序性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并不多见,这正是主流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绝好机会。面对竞争,记者怎么才能更好地彰显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