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体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简称为振动,如简谐振动y=Asinωt便是一个例子,而“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如y=Asinω(t-x/v)(v为波速)是简单的正弦波的方程。振动和波是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有根本区别的物理量,也是中学生容易产生概念模糊和混淆不清之物理量,往往高一分清  相似文献   

2.
普通物理教材中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来推导出平面波波动方程:一是依据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y=Acos[ω(t±(x)/(u))+(?)]的形式来导出;另一是以平面纵波在固体细棒中传播为例,根据动力学的观点来导出。这两种方法都是依照特殊的或具体的波动过程来建立波动方程,而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平面波的一般表达式,来给出波动方程推导的第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机械波”一章后,在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现以一题为例,介绍四种简单判别方法,以供参考. 例一列横波在某时刻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此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向上,试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方法1 波源位置法方法要点: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距波源近的点带动后一点振动,即后一点振动比前一点滞后,从而振动形式逐渐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4.
王 《物理教师》2002,23(5):19-20,2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上 )》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 ,该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 ,本文力图通过对该教材的整体分析 ,谈谈对它的初步认识 .1 基本内容概述1 .1 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由第一章“声现象” ,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二部分 :由第二章“光现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组成 ,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 :即第四章“物态变化” ,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  相似文献   

5.
从有质量弹簧的波动方程出发,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及微元分析法,给出定解问题;然后分离变量,直接求解波动方程,得到分离变数形式的解和频率ω所满足的本征值方程;再将tanω/ωn。展开成麦克劳林(Machlaurin)级数形式,井采用迭代法解出弹簧振子的本征频率,导出弹簧的有效质量的渐近级数表达式;最后由初始条件解出其对应的振幅,得到弹簧质量不可忽略的弹簧振子系统的振动解.  相似文献   

6.
若波源不在原点,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y=Acos[ω(t l-x/u) ψ],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y=Acos[ω(t l-x/u) ψ]。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 ,教材的安排是先复习必修课中已讲述过的有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部分知识 ,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ω、T)及其计算式 ;然后讲述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动力学方向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这部分知识可以看作是上一章曲线运动的扩展 ;最后课本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的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应用波动图象,判定质点的振动方向,分析波动在传播过程中的隐含条件,谈波动图象的应用.一、判定质点振动方向由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确定某时刻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微平移法——沿波的方向平移波形图.即平移微小量△x=v△t,此时的波形为经△t时刻的波形,看该质点此时的位置、确定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物理教材中,推导一维平面波的波动方程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从运动学角度,另一是从动力学角度推出。这两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可参见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三版)§16—3简谐波波动方程。本文试图介绍第三种推导方法。设:在理想的、无吸收的和无限大均匀媒质中,有一行波以波速 u 沿 x 轴传播着。在静  相似文献   

10.
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和应用的一门科学。现行教材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应用为主线,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几何光学。②波动光学。③常识性的光学知识(光度学、人眼、三基色、彩色照片等)光学中大量的篇幅是讲述各种光学元件、仪器及其实际应用,这一方面反映了光学其实用性强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其内容略显繁杂,学习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以波动的观点整体把握光学本阶段的光学内容是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为核心,因此整体上应将光作为波动来理解,即以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来理解光的传播,并解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物理机械波一章教学中,主要讨论的是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图像和性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机械波知识尤其是横波的图像和性质不易理解,遇到此类问题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是由于波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相关问题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理解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在此介绍几种简单、易掌握的确定横波传播及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上一期《电大学刊》中曾经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独特的教学手段,并就课程前两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的论述与说明,本期继续简述第三章及第四章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简谐波的传播特征是前面的质点依次带动后面的质点分别以各自不同的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后面的质点比相邻的前一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一定的相位.因此,根据相位关系,我们可以表达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方程,也叫波动方程.利用波动方程可方便研究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波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平面简谐波是最基本的波动形式,是认识、研究波动现象的基础。本文指出个别教材和文献在建立波方程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误解。这一问题主要是以波源和波传播介质中的某个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波方程过程中存在不科学的描述,本文给出了用上述两种方法建立波方程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它只是在自身平衡位置两侧做简谐振动.质点的振动方程可以简捷地解决某些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玉忠 《物理教师》2006,27(11):57-60
1必要的知识准备(1)波传播问题的基本公式只有一个:v=Tλ=λf.(2)波的图像(波形图)是解决波动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波形图要掌握图像的三个要素:①某一时刻;②质点的振动方向;⑧波的传播方向.(3)对解决波动问题可以总结出四句话:①能熟练地画出波形图或正确认识波形图是解题的基  相似文献   

17.
《审计学概论》是审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题类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实务题等。由于书中内容较多,为便于学习和复习,对全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做一简要说明,同时附有部分练习题,供大家参考。《审计学概论》全书由二十二章内容组成,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共有十章,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二章。  相似文献   

18.
第三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3-1,泡沫塑料球静止悬挂着,当把一敲响的音叉与它接触时,将可发现;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 2.当音叉在空气中振动时,空气里就有__________传播开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声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利用图象考查简谐运动的特点和波传播的空间关系,要想解决这一类问题,就需要通过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分析,找到波长、周期及超前滞后的关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振动与波的相关问题.一、根据波动图象确定某一质点的振动情况【例1】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甲所示,若从此刻开始计时,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今年使用了新教材,在内容上有所变动,特别在后八章加了不少新内容,使考生感到这部分内容凌乱,不好掌握。因此,本文特为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第八章——第十五章)作考前辅导。全书分为十五章,前七章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主要为数学原理与数理统计方法。后八章为国民经济统计部分,它是以第一部分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国民经济的各项活动,是第一部分内容的应用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