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制约,人们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这一点在农村尤甚;而同时,在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投资上,人们往往偏向于男性;而对于女性自身,长期以来她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性别的自卑感和社会的性别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教育中的性别分化问题,对此应在性别教育上加以变革,促进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制约,人们对男孩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女孩,这一点在农村尤甚;而同时,在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投资上,人们往往偏向于男性;而对于女性自身,长期以来她们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性别的自卑感和社会的性别歧视严重阻碍了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教育中的性别分化问题,对此应在性别教育上加以变革,促进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女性教育,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对女性的教育,而应该是肯定女性特性、重视女性价值、推广女性品质的教育。女性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目标上应定位于性别分层基础上的对自我完善的诉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重视并传播女性的经验和价值,在课程实施上应关注男、女性的机会均等,在课程评价上应注重情感态度的生成,在课程发展上应建立女性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的观点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女性心理卫生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步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钥匙,即只有树立正确的女性观,才会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只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才会有健康的女性;只有健康的女性,才会有健康的社会和文化。这是指导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和永恒精神,是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风俗在两性关系基础上完满结合的"中介"和"指标"。通向女性真正解放道路上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结束,传统性别文化在当代中国仍有很大影响,因此,探讨健全中国女性心理卫生的方法途径是一项重要课题。而启璞计划正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尝试。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编年本《汉语新词语》2006—2015系列丛书,共收录了394个性别称谓词语。新时期两性称谓在词语总量上差别不大,在语义构成上,职业、综合类女性称谓数量大于男性;事件类男性称谓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新生称谓词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冲突和添加,反映了人们的性别定势思维。称谓词适用对象发生性别转换,反映了性别分工在新时期的发展,从事传统家政业的女性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妇女地位地不断提升,女性形象也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介上。人们通常认为,媒介形象总是"直接"、"真实"地表现了现实,但社会性别理论却认为媒介塑造的女性形象易从男权角度对性别进行概括和简单的归类,进而使得女性形象模式化、角色定型化。男权文化孕育了媒介模式,媒介模式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头脑中的男权文化观点,由此形成了受众对女性形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无意识,而受众的性别印象又是媒介表达的动力和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起了强大的作用,因此,媒介应当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承担起改变女性性别误解主要的责任,从而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行政管理理论中,女性管理者的经验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不少研究者对成功的女性主管进行了调查研究。一项对美国中西部三个州的高中校长的调查发现,在个人因素、职业特征及角色冲突上高中校长存在着性别差异,而在角色承担和工作满意度上不同性别具有相似性。文章致力于弄清性别在高中校长的角色冲突、角色承担和工作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及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和男性开始接受同一化的教育.这种同一化的教育模式,模糊了女性的特点,暗含了对女性的限制和歧视,使女性付出更大代价,甚至使两性发生冲突.因此我们应该为女性提供适合她们本性的教育方式,如在现有教育模式基础上增加性别教育的内容;从女性自身的性别出发改进女性化教育的内容;鼓励女性进入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领域;根据主客观条件的教育进行不同的教育等等,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我国教育中的性别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实施,女性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多,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上的性别差距大大缩小。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的性别公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男女两性平均受教育程度日益接近,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性别差距仍然存在,它将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地区差距的缩小而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距是必要的,但是,试图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则是徒劳的。加快发展妇女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界、妇女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性别教育研究基本运用的是女性视角,男性视角被忽略了。男性视角指的是站在男性的立场和角度探讨教育中与性别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旨在揭露男生受教育不平等问题,反思、批判教育领域中的父权文化,最终实现男性和女性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新的性别差距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教育研究应具有男性视角;重视男性视角是国外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教育研究应具有男性视角存在学理依据。教育研究具有男性视角利于推动性别平等教育深入发展和开拓新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张莉婧 《中国教师》2011,(19):12-15
<正>《中国教师》:史教授,您好,您怎么看"女性教育"?史静寰:女性教育还是性别教育,我认为不是一个概念。从性别角度来看,并不是只有女孩才要接受教育,还是要有一个在社会的层面上对所有社会公民进行的教育。其实人的性别就体现了社会化的角色和对这个角色的认同,所以,从人的社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意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男女平等观不成熟,教师的女性家庭角色意识浓厚,教师的女性发展观念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的性别态度不公正,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加强社会舆论导向,改变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将性别意识纳入教育立法、教育政策中,并在具体的项目和方案中加以实施;同时对教师进行性别教育,如在师范院校和继续教育机构的教育中增加性别教育内容,还要提高在职教师对性别观念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话语的历史印记从来都是标明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而教育存在迎合并建构这样的性别话语。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教育中的话语性别偏见现象,反映隐藏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将会对女性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性别教育,做到"因性施教",提高教师性别意识,努力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和传媒偏向对女性低成就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文菊 《教育科学》2002,18(6):58-59
教育偏向对女性自我性别低期待有着重要而长远的影响,家长通过投射期待、由玩具规定活动范围和形式及约束、限制成为女孩自我性别低期待的首要影响源;教材常常传递着性别偏差与性别歧视的权威信息;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明显的性别期待上的差异。传媒偏向对女性自我性别低期待有着广泛而具有文化价值的作用,大众传媒文艺作品中性别刻板、性别偏见内容依然常见,弥散着女性性别低期待的信息;现代社会的商业广告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性别歧视;女性的低成就动机直接决定了女性对自我生活与职业成就的渴望与努力低于男性,从而影响了女性的社会成就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源自三个隐喻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隐喻——"他者"、"声音"和"母性",阐述和评论了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教育领域被"他者"化,是导致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而改变女性"他者"处境的路径,在于发现与肯定女性的"声音";女性所拥有的最光辉的品质——"母性",则是推进教育性别平等的力量源泉。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可为当代教育性别平等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民国女子教育发展经历了迅速兴起与传统定位、全面西化与独立性缺失、重新定位与政策调整三个阶段,其发展受到教育制度、传统文化、民主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由此反思,当前我国女性性别教育存在女性性别教育缺失、中性化性别教育的误区。要重建女性教育,需要有明确的性别教育目标、设置女性特色课程、营造女性教育的良好环境,民国女子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回顾法语非洲国家殖民化前后的女性教育,试图揭示由于欧洲所谓先进性别文化在政治、经济、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特别是通过他们所倡导的世俗教育——文化和价值观传导器,进一步加强了当地原有的性别不平等,而本土文化中有利于性别平等的一面被忽视,使得这些国家女性教育机会不平等并对女性社会经济成就产生了影响。期望学界能更多地以性别视角审视教育的质量问题、价值观问题及其它相关问题,使教育更有效地利于全人类和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存在,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女性人才,使得众多的优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在学术发展上具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在女性与性别研究、女子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以及女性传统从事领域的学术化发展等方面肩负有重要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9.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权运动和性别观念的进步而向前迈进的,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中国女性教育发展的趋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存在,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女性人才,使得众多的优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在学术发展上具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在女性与性别研究、女子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以及女性传统从事领域的学术化发展等方面肩负有重要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