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小虫钻入孩子的耳朵之后文\曹惠兰蚊子、蚂蚁等一些小虫子有时会钻入孩子的耳朵。小虫入耳之后,如同进了死胡同,惊恐之余胡乱折腾,使孩子奇痒难忍,严重时可使孩子耳痛、耳鸣甚至耳膜损伤,影响听力。小虫钻入孩子的耳朵之后,成人往往急于用工具把虫子掏出来。可虫子...  相似文献   

2.
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早晚都会碰到宝宝耳朵发炎这种麻烦事。耳朵发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对于爸爸妈妈来说,难以确定孩子是否患了耳炎,以及所患的是哪种耳炎,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孩子的耳朵是那么娇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让我们来关心一下孩子的耳朵吧!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14,(9):42-43
耳朵进水了怎么办? 当水或眼泪流入宝宝耳朵,要将宝宝的头部向一侧倾斜,进水的耳朵朝下,用消毒的脱脂棉或软性吸水纸卷成捻子,轻轻地伸入进水耳朵里将水吸出并擦干净。如果是游泳或洗澡过程中耳朵进水,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排出。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耳朵进水了,可以让他把头倾向进水耳朵的一方,用手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然后用同一侧的脚作单足跳,跳几次就可以让水顺势流出。  相似文献   

4.
正宝宝得了感冒,怎么会影响到耳朵?有时候,中耳炎就这样悄悄找上宝宝,让人意想不到。三岁的豆豆刚入冬就着凉感冒了,偶尔咳嗽、有点流鼻涕,妈妈见孩子不发烧,能吃能睡,就没有在意。过了一些日子,孩子突然夜里哭吵不停、拍打耳朵,妈妈拿手电筒一照,发现孩子耳朵里有黏糊糊的东西,赶快带孩子看急诊。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豆豆妈,孩子的鼓膜红肿、穿孔,患了急性中耳炎,黏糊糊的东西正是耳朵里面流出来的脓液。医生还告诉妈  相似文献   

5.
顾英 《山东教育》2011,(33):55-56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也是每个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接听器,而小耳朵出"问题"时大人却往往难以察觉。这里就近期发生在我班上的两起小耳朵事件,来告诫家长们谨防孩子的小耳朵生病或有听力  相似文献   

6.
朱真 《中华家教》2012,(3):38-39
是什么在谋杀孩子的耳朵?是什么会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呢?让我们来看看耳朵的几大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7.
英文幽默     
《考试》2010,(5)
孩子,你为什么用棉花塞住耳朵?它感染了吗?没有,老师。可是你昨天说你告诉我的知识都是一个耳朵里进,一个耳朵里出,所以我要把它堵在里面。对不起,夫人,为您孩子拔牙我要收  相似文献   

8.
幼儿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对于来自孩子的各种问题,老师通常的做法是马上给予答复。这样,虽然满足了孩子一时的好奇心,使他能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但由于他问你答,孩子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答案,孩子往往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转瞬就忘了。因此,这种“瞬答法”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我们认为,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妨采用“静一静、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就是先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静下来自己去看、去想、去得  相似文献   

9.
沈泉涌 《现代家教》2002,(12):25-26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面临着这样尴尬的事,就是自己苦口婆心地指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可不少孩子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很不理想。就在不少家长苦于教子无方的时候,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  相似文献   

10.
所谓音乐的耳朵指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在视、听、动、想等紧密结合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的,是人的智能、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学习音乐离不开耳朵,特别是离不开对耳朵的训练。只有耳朵的感知,没有头脑的相应反应,人的耳朵就不能称之为懂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他一语道出了培养学生音乐耳朵的重要性。许多音乐教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许多学习音乐的孩子当中,缺少音乐耳朵的“失聪者”太多了!这些“失聪”的孩子给教师授课增添了许多困难,有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1.
当小虫钻进了孩子的耳朵时,大人该怎么办?现提供几种简单的方法,以供急用: 一、要沉着,不要慌张,立即用手指将孩子另一耳朵塞住,把头侧向一边,使被钻进虫子的耳朵向下,并用手在这只耳朵上拍几下,小虫在耳朵里经受不住气流形成的冲击波,非出来不可。二、取牙签一根,将药棉裹在牙签一头,在药棉上涂上眼膏(或其它不伤耳朵的药膏),然后轻轻插进孩子的耳朵,靠眼膏的粘性来粘往小虫。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一位读者来电话说:我的儿子经常把虐待小动物作为乐趣,令我很担忧。我该怎样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善良之心,懂得关心他人、关心小动物呢?主持:孩子好奇心强,往往喜欢在他人和一些小动物身上尝试自己的“试验”。这虽然不能说明孩子具有冷漠的心,但要成为习惯,则不是什么好事了。我们来听听海安北凌小学和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样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吧。观点一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我经常告诉女儿要关心他人,要爱护小动物,要……但我发现孩子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就冒了。我改变直接说教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一…  相似文献   

13.
当小虫钻进了孩子的耳朵时,大人该怎么办?现提供几种简单的方法,以供急用: 一、要沉着,不要慌张,立即用手指将孩子另一耳朵塞住,把头侧向一边,使被钻进虫子的耳朵向下,并用手在这只耳朵上拍几下,小虫在耳朵里经受不住气流形成的冲击波,非出来不可。二、取牙签一根,将药棉裹在牙签一头,在药棉上涂上眼膏(或其它不伤耳朵的药膏),然后轻轻插进孩子的耳朵,靠眼膏的粘性来粘往小虫。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过错时,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在他们看来,高调厉声训斥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低声细语”的悄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往往效果更好。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致引起反感,根本听不进你的话或者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也就谈不上教育效果了。有时,高声训斥虽然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言行,但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  相似文献   

15.
崔华芳  李云 《师道》2008,(4):50-50
本书分析了孩子注意力的特点,提供了50种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有关注意力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简单、实用、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就打蔫;上课注意力涣散,不是开小差,就是做小动作,甚至与同学交头接耳;做作业漫不经心,读书定不下心来,抄作业会抄错题目,做题目会抄错答案;跟他讲话爱理不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还没等你说完就做别的事情去了;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倾听兴趣、倾听习惯、倾听能力。一、叫醒孩子的耳朵要让孩子的耳朵注意听老师说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学会倾听之前要先激发孩子倾听的兴趣,只有有兴趣幼儿才愿意认真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  相似文献   

17.
钱鹏 《新课程研究》2010,(1):132-133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这孩子,实在没有音乐细胞。”确实,人与人之间对音乐、艺术的感悟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马克思也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多年,也感到孩子们中间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非音乐的耳朵”是不是就无可救药了呢?笔者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拥有着“音乐的耳朵”,只是有些人的“音乐耳朵”特别灵敏,有些人的“音乐耳朵”还在沉睡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耳朵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电视、电脑、收音机、街道上的车辆等喧闹声的轰炸。虽然大部分声音是无害的,但是那些超过一定分贝、并且持续时间长的噪声则会永久性地损伤孩子的听力。在3月3日,世界爱耳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家长提出倡议,要像爱护孩子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耳朵。  相似文献   

19.
参加了几次家长会后,我已经熟悉了学校开家长会的基本程序。先是校长讲话,主要是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认真听的家长很少。然后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此时,所有的家长都竖起耳朵仔细听,因为教师要表扬一些学习好的孩子,还要把学习差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一些声响大的玩具。殊不知,此举却给孩子的听觉带来麻烦,影响了耳朵的健康。瑞典一家科研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说,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测出婴儿、幼儿对声音的灵敏度,但有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