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超越了当时社会礼教的束缚,她们聪明美丽可爱又不似世俗女子。然而文本中的这些女子形象都是在男性的观察和叙述中呈现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比文本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会发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始终没有离开男性视角的观察和男性意愿的表达。这一悖论在《聊斋志异》中多处呈现,作者对历史上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的发展作反思。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士人形象,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神面貌。但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群体同样值得关注,她们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讲,可以从德行、才智、叛逆、胆识等方面加以认识。分析这些个性化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气,进而从侧面折射出与前代相比,魏晋士人在女性观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刘兰芝和杜十娘作为当时社会的叛逆形象,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的结尾告终,但是两位年轻女子都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学习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将两位女性的性格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她们的形象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读经运动的兴起和各种淑女班的开办,《女诫》等一些古代女子教育文本在很多地方成为民间妇女的读物。然而作为封建父权文化的产物,《女诫》中的妇女思想以束缚和压抑女性为主,以父权利益为核心,强调妇女对夫权无原则的服从。这种生存方式在妇女没有独立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时代是她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却完全不适宜社会性别主流化、提倡性别平等,且女性广泛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当代社会。我们要本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对《女诫》中的妇女思想进行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女性的存在空间,可分为社会空间、家庭空间以及情感空间。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有关女性条目的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女性存在空间并不像一些研究者认为的那样自由与开放,她们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觉醒,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从属地位,情感上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6.
文章评述了《红楼梦》里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李纨和秦可卿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指出她们虽然一个是心如“槁木死灰”的年轻孀妇,一个是“宿孽总因情”的风流女子,但她们却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铁凝在其长篇小说《玫瑰门》中塑造了几位生存于现实沼泽地与精神泥淖潭内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竹西等女性形象的理性分析,反映众女性是一群生活在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中的女人。她们或饱受长期的性压押而畸变。或灵魂失落而苦闷,或遭现实重压而躁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比较《红楼梦》与前代的优秀戏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里的女子之美与崔莺莺、杜丽娘相当,但个性化和真实性胜之;《红楼梦》里的女子在个性化真实性方面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李瓶儿相当,而在人物美上远胜之。可以说《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总结了前代优秀作品的优点,而又舍其不足。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和作者曾在实际生活中和女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观察体验颇深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更接近现代理想的女性,她们经济独立,这一点最具有时代意义。这些女性,虽然不生活在人间,但他们聪慧、善良、果敢,能理解人间疾苦,区分善恶美丑,迷人仗义,在此渲染下,我们往往体会到的是真与善,是人性与心灵之美。聊斋里的女性形象干姿百态,构成了一幅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女性画卷。尽管这些女人是以鬼狐怪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完全具有人的灵性,在这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虽然还找不到真正属于女人生活的空间,但在女性自身努力上,却凸显了人性的美丽和真善。  相似文献   

12.
五四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好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以此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相似境况的女子追求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她以《第二性》著称于世,被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名士风流》是波伏娃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到结束后不久的一段岁月里,巴黎的一批文人名士的思想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细细地考察便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名士风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做如下分类:以波尔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安娜为代表的自觉独立的女性和以纳迪娜为代表的叛逆式的女性。这些女性都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她们对…  相似文献   

14.
<正>刘兰芝和杜十娘作为当时社会的叛逆形象,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的结尾告终,但是两位年轻女子都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学习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将两位女性的性格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她们的形象意义。一.出身地位不同。刘兰芝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红楼梦》,通过一组女子群像的塑造,以独特的视角,全方位的描写,充分展示了封建时代中国女性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品格,表现了她们觉醒了的自主意识和叛逆精神,阐释了作者独特而进步的女性观。研究红楼女性表现出来的个性魅力和人格品质,可以得到关于现代女性的发展、现代女性与社会的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里快先生的新著《狗祭》以独到的视角、奇特的构思以及谋篇布局中的大智慧,向读者展现了库伦图草原美丽而迷人的画卷,以及草原深处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狗祭》在突出表现了巴图老人的善良、友爱,以及哈日巴拉的聪慧、叛逆之余,还成功地塑造了阿如汗和舍力玛额吉等审美形象。小说故事情节回环曲折,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7.
《秀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主人公秀拉是一个既疯狂又叛逆的黑人女性,该叛逆形象是美国黑人文学从未涉及到的,莫里森通过这个反传统的秀拉,表达出自己对白人霸权文化下白人和黑人男性占主导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恨,并且审视了黑人女性在双重的压迫下没有自我的生活和父权制社会强加给黑人女性的不平等的待遇。秀拉作为叛逆的黑人女性,她藐视世俗与传统,不顾及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的发展,且在追求独立和自我的过程中遭到排挤与否定。就秀拉短暂的一生进行解读,揭示出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歧视下,秀拉这朵玫瑰的凋零之路。  相似文献   

18.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拉夫人——传统型女性;莱兹小姐——独立型女性;埃德娜——反叛型女性。她们各有特点但都拘囿于男权社会的束缚。小说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批判了男权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女性主体性的遏制,展现了肖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弘扬。  相似文献   

19.
《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形象和文人形象的画谱。它集中而深刻地刻划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容。作者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全无雷同之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形态性格,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各有其特征。但是作者并不是仅仅从人写人。他写出了每个人性格形成的根源,并把形成每个人特征的文化挖掘了出来。作者以婚姻态度为出发点,对每个女性进行了阐释,这些新女性虽然形式上似乎是新的,但本质上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男婚女嫁的观念,还是充当了传统婚姻的一分子。不过,作者着墨不多的唐晓芙身上还是体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荆棘鸟》中朱丝婷和《呼唤》中内尔·金罗斯都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林·麦卡洛在她的家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了她们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属于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里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藏,不管是在性格、人生价值现及爱情与婚姻现都与传统女性的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作家考林·麦卡洛的创作意图:呼吁女性冲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做一个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追求个性独立的新一代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