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采访人物如何获取自己想知又未知的信息,就需要在采访中运用一定的技巧。而人物专访,又是新闻采访中最见功力的形态,它记录的是记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的对话过程,善用采访技巧的记者可以把一次人物专访做得水到渠成。面对不同的被访者,采访技巧仍然千差万别。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记者如何在做人物专访的节目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人物专访是一种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人物专访与其他报道类文体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专”字上。它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采访,对采访对象的谈话加以实录,穿插一些现场实况和背景材料写成的。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第一、明确目的选好专题。专访是对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的专门访问,所以人们通常习惯又将它称为人物专访。它与人物通讯不同。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是新闻人物,而人物专访虽然是对人物的访问,但它并非专门报道人物本身。一般来说,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专访,或报道某一人物,或…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更具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4.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5.
王普普 《新闻窗》2007,(4):24-25
人物专访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采访类型。人物专访按被采访对象或行业,可以分为对国家政要人物的采访,对企业家的采访,对娱乐界明星的采访,对文学、历史学者的采访,对艺术家的采访等等。而政要人物专访是指对活跃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领导阶层这个特殊人群而做的专门采访,这些人物的决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物专访,是常见的一种新闻文体。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可读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采访的环节把握住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依 《传媒观察》2005,(8):56-57
人物访谈类广播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事件采访,它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对被访者的访谈,反映出主人公对于生命历程和事件的叙述与感怀。它使用的是过去式,而非一般新闻要求的时效性。所以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把握被访者的叙事方式和特点,在被访者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摘取最适合节目需要的事件,激发被访者的精彩言论,都需要一定的技巧。笔者希望通过主持这类节目的经历,探讨一点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将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关于善用眼睛采访人物 观察是记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写人物专访,观察细致,从人物的服饰、举止神态,到周围的有关事物,都应在记者视线之中,尽管在特定的场合采访,可能会受到不少限制,但是只要记者善用眼睛,还是会获得…  相似文献   

10.
人物专访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字,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可听性,所以给采写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成功的人物专访,常给人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好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这种形式早已有之。近年来,由于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广大读者的喜爱,人物专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年来,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散文等有200余篇。我最钟爱的是人物专访,而高端人物更是我常选择的专访对象。在多年采写人物专访的过程中,我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探索,也有感悟。选准采访对象采写高端人物首先要选准采访对象。行业众多,人物众多,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人物都可以进入你的采访之列。读者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我们选择专访对象的基本标准。西方记者选择专访人物往往…  相似文献   

12.
人物专访,这是近几年在报纸上出现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由于它形式独特,内容新颖,题材广泛,特别是富有文艺色彩,颇受读者欢迎。人物专访在写作时,要突出一个“访”字。这就要求作者,一要熟悉所访的人物,二要眞实地描述采访人物时的现场情景。要写出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作者在采访前,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掌握采访对象的有关资料,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有没有这道准备工作,效果大不一样。 1983年春,上海著名歌唱家钱曼华到徐州献技,我想趁机写一篇人物专访。可事先當沒能掌握钱曼华的有关材料,对她的简历、演唱特色、表演风  相似文献   

13.
李云 《河北广播》2009,(5):78-79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可以说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实践,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看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解读人物的贴近性,同时也赋予了采访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的灵活性。有人说人物专访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因为采访要用口舌去问,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却是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采访经验,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进行人物专访是以一种交流问答的方式对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采访,采访目的较为明确,通过屏幕传达信息的同时还能传达被采访者的形象,有些人物专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节目形式如《鲁豫有约》《人物专访》《面对面》等,但是这些采访的形式就显得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6.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17.
人物专访要写出人物性格,才能把人物写“活”。第一,在写作前,就确定好人物的性格特色。所谓确定,就是对人物性格有一个把握,也可以说是下一个结论,最好是选择人物性格最鲜明突出的一个侧面。比如,这个人的性格是沉稳的,还是幽默的。因为新闻专访的文章都不是很长,不允许记者有更多的展开空间,确定了人物的某个侧面的特点,即可以确定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即所谓“这一个”。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下笔写作前必须明确的,但是,这却是要在整个采)访中去进行的工作。这包括:首先在采访前,在阅读被访者的材料时,就开始研究被…  相似文献   

18.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其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所以给记的采写都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物。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访工作的成败与所写稿件的质量。对于采访者来说,在采访中如何调控好与被访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取得良好的采访效应,从而获得足够的资料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长期采访实践,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才可能与被访问者迅速沟通,达到令人满意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