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校园网进行IPv6升级后,IPv6地址的无序性和安全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讨论了实施中的IPv4地址管理方案的特点,考虑如何沿用这个地址管理方案来管理IPv6地址.具体做法是使用IPv4用户管理系统中每个用户的VLAN号和校园卡号来构造IPv6用户地址,并使用该用户主机MAC地址在DHCPv6服务器配置文件中对该IPv6地址做绑定,从而使用户只能使用固定的IPv6地址上网,达到基于这个用户管理系统来管理IPv4/IPv6用户的目的.该方案的实施,将能加强IPv6网络的地址管理,为在校园网内推广IPv6网络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重点分析了IPv6协议的地址表示方法和地址空间分配问题,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Pv4将和IPv6保持共存,因此还论述了IPv6与IPv4的兼容技术。  相似文献   

3.
IPv6中主机地址自动配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协议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之中。在IPv6协议中,随着IP地址的增多,IPv6主机通过地址自动配置功能实现其地址的管理,这种地址自动配置的过程是从邻居发现协议开始的,IPv6的地址自动配置分为全状态自动配置和无状态自动配置,全状态自动配置继承了IPv4中的可选协议DHCP,而无状态自动配置则是主机用路由宣告消息来实现其地址的自动配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网络》2012,(12):11-12
拥有足够地址空间的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早在1998年就有了相应的RFC(RFC 2460),却没有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目前作为解决IPv4协议地址空间不足的惟一的替代协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向IPv6过渡,IPv6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相比IPv4具有海量地址、快速传输、高度安全、对移动设备支持等特性,在该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和方便性.本文对开源的H.323协议栈OpenH323进行了全面的IPv6移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充分利用了IPv6的特点,在对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IPv6产生的原因,对IPv4与IPv6的地址域、包头结构、地址方案、地址分配方式、地址解析协议与邻居发现协议等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发展IPv6的主要优势所在,认为IPv6的提出和预备实施为我国学者跟踪、学习互联网核心技术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李玮 《太原大学学报》2013,14(2):131-134
互联网用户数量和业务类型的激增,使得基于IPv4协议的互联网IP地址资源已接近枯竭,现有IPv4网络向下一代IPv6网络的演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IPv4网络和IPv6网络将在一定时期内共存。针对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就双协议栈、隧道和网络地址转换一协议转换三种主流过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给出了各阶段过渡技术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新一代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应用.新一代互联网肯定是宽带的.通过提高传输通道容量和对数据进行优先级别传输等技术使新一代互联网更快;新一代互联网使用IPv6技术使IP地址空间几乎无限大,解决了现在IPv4协议越来越紧缺的地址空间的问题;新一代互联网通过多层次的路由结构、分层目录管理等技术解决早期无政府混乱形势,从而提高了网络安全性.最后介绍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王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130-132,141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IPv4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IPv6协议是为解决IPv4协议的不足而提出来的。首先介绍IPv6协议,然后在IPv4的基础上分析IPv6的表示方法、地址类型、报头首部、安全策略、路由协议以及地址解析等方面,指出了发展IPv6的主要优势所在,认为IPv6将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的不足之处日益明显:地址空间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不能很好地支持实时业务等。为克服上述缺陷,Internet标准化组织IETF推出了IPv6协议。分析现行Internet协议IPv4和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的联系及区别,IPv4的缺陷及IPv6的改进,提出一种IPv4向IPv6过渡的解决方案——隧道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NAT-PT,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函数调用关系.实现并构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Ultralin NAT-PT平台,并进行了通性测试.  相似文献   

12.
NAPT的内网用户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入Internet成为当今信息业最迫切的需求,而IP地址的现行标准是IPv4,IP地址严重不足.从IPv4到IPv6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NAP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技术被广泛应用.识别NAPT内网的主机数目对于ISP(信息服务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存在软件NAPT和硬件NAPT,本文提出多种方法结合的方案,通过对IP数据报中的IVid(IP标识),Source-port(源端口)进行统计,根据结果确定是否使用了NAPT技术,并对软件NAPT识别出NAPT服务器主机与NAPT客户端主机.结合Cookie提取技术。确定用户数.  相似文献   

13.
随着IPv6组网技术在CERNET2中日益成熟,开发IPv6的校园网应用被提上日程。本文介绍了IPv6协议的基本优点及其技术应用,对IPv6协议在未来校园网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IPv6相对IPv4的显著变化出发,介绍了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IPv6中的关键概念以及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技术,指出IPv4和IPv6将互相渗透、长期共存,IPv4必将逐步过渡到IVv6。  相似文献   

15.
IPv6技术分析     
对将来在Internet上使用的关键技术IPv6产生的原因、协议模型和地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及当前使用的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的不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自身在移动性、安全性和QoS控制等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移动IPv6的应用前景。并且通过一个具体的方案实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移动IPv6的主机漫游技术。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通信网络具有连接通信主机、数位设备多和业务种类多等特点。因为IPv4地址面临枯竭,IPv6地址使用迫在眉捷。利用现有IPv4网络为承载网络,在边缘网络实现IPv6化,是当前解决IPv4地址严重不足的一种解决方法。为了实现IPv4与IPv6的业务服务兼容,可以6to4和区分服务来解决两类地址转换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的不断发展,路由协议作为IPv6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IPv6路由协议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IPv6网络中两个典型域内路由协议RIPng和OSPFv3进行了分析对比,然后就报文格式和路由更新规则等方面重点阐述了OSPFv3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最后通过模拟器仿真运行OSPFv3路由协议并进行连通性测试并针对路由信息给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IPv4的地址空间面临即将耗尽的危险,IPv6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地址不足的问题,同时IPv6与IPv4相比在服务质量、可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IPv4向IPv6网络过渡是大势所趋.二者过渡的三种基本技术有其各自不同的原理及特点,依此针对高校校园网实施二者过渡问题提出指导原则和组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