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育困境:教师怀有“过度(模糊)教育的越界风险恐慌” 在小学里,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儿童。有的家长事先照会教师“我孩子比较脆弱,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公开批评的”;更多的是孩子的行动介绍,他们有的公开叫喊“我有病”“我有多动症,星期天到上海去看医生”,有的威胁教师“别逼我做作业,要我做作业我就自杀”,有的以沉默、咆哮、破坏公物相对抗,我行我素,拒绝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都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2.
上小学的孩子大都要经过一段特殊的心理变化时期,即逆反心理期,此时的孩子不听话、不好教育。但经过摸索,我发现,逆反心理用得巧,反倒能对教育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是一名教师,有一次上新课时,我想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先自学。可怎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呢?按照前一天晚  相似文献   

3.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都有充分的机会获得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应该承担的义务.但不可否认,每一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孩子往往呈现出心理脆弱、性格怪异倔强、行为自由散漫和自控能力差等特点,不仅学习上消极,而且行为习惯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学生一旦教育不当,往往会给班集体甚至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从1992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找到了一个制胜的法宝——活动。我认为,贴近学生、切合需求、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使班级、师生、家长形成一个幸福的阳光集体,使学生在乐观、积极、自信、不断进取中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的孩子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不管接了基础怎样的班,我都会依据学生个性和班级特点,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促进班集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霍庆 《中国德育》2014,(23):78-79
正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样特殊的孩子有特别的缘分,在新学校接任这个班后,就遇到这个叫阿茂的学生。每天,我都看到他红红的脸蛋上,挂着好久没清洗的灰迹和木讷的表情,那一双大大的眼睛,呆滞涣散,即使在和人对话时,头也总是习惯性地偏向一边。刚入学时,他还可以张开嘴跟着老师读几句书,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写下歪歪扭扭的"2",这也是他唯一会写的字,似乎他的脑子里容不下一点书本的知识。我试图让他学点东西,但最后发现确实无能为力,渐渐地就放弃  相似文献   

6.
邱美芳 《学子》2015,(5):45
陶行知认为,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潜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状态,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趣味的需求,而且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这是教育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能做主,更不能包办,只有"我要做、我要学"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  相似文献   

7.
刘畅 《辅导员》2013,(4):38-39
<正>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仔细想一想,觉得这句话很富有哲理。在大自然中,无论你怎么努力,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树叶都没有一样的.更何况人。在学生当中,他们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安静,有的性格古怪,有的天性温顺,真是形形色色。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使他们都能有所发展。今年.我又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我的儿子也成长成为一名有思想意识、有个性的小朋友了。我经常拿班里的孩子当成我的孩子.也在一些孩子身上仿佛看到了以后的儿子。一年级学  相似文献   

8.
前年,我接了一个“特殊”的班,所谓特殊,是因为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班上学风不正,学生自由散漫。特殊的家庭使得这些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面对这样的班情,作为教师我不敢言退、也不能言退。我深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在我第一次走进教室之前,我就事先对班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一天上课,我通过点名,给学生留下亲和、幽默的印象。比如,点到“李想”这个名字时就说道,想必你胸中…  相似文献   

9.
孔祥勋 《时代教育》2012,(13):123-124
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就是在教育或生活上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们,社会一直在关注特殊孩子的发展、学习和生活,并把这群孩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因此,怎么样好地对这群特殊孩子进行教育就成了一个关键的环节,特殊孩子的教育上,除了一些认知、动作、社会行为的教学外,我们也要去重视特殊孩子们创造力的教育,所以不管是普通学校融合班或者特殊学校的特殊孩子都要对他们的创造能力进行大致了解并进行合理的开发。这样从社会方面,还是孩子本身的发展上而言,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背景从事教育已有十余年,在与众多家长的交流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家孩子放学一回家就看电视,我们说了他就是不听。""他看电视都快上瘾了,作业都不高兴做。""看电视眼睛都近视了。""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将来上初中、高中怎么办?"……无独有偶,在苏教版小语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辩论,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正好给了我一次引导学生认识的契机,于是我决定大张旗鼓地开  相似文献   

11.
与刚教上几年书的一位“老学生”谈起孩子,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上周五下午,我心急火燎地去幼儿园接妞妞回家,因忙了要烧晚饭,对孩子说你自己寻着玩玩,妈妈给你烧好吃的。孩子倒也好,听了。待我料理好电饭锅,炒了一个菜过来,妞妞已在一面墙裙上画上了一道道“风景”。本来我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生存教育都说美国孩子的生存能力都比较强。原因何在?于是,美国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  相似文献   

13.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了,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林立的手,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胆子大了,敢说了,会说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得高高的,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老师,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14.
邱广欣  赵文云 《师道》2009,(6):27-28
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老师抱怨如今的学生不知感动为何物,甚至有老师抱怨说如今的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有点冷血或者冷酷。每当听到这样的议论,此前的我也或多或少地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最近一次特殊的机会,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这样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张华 《江苏教育》2014,(15):16-17
<正>很多普通的家庭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很多看似不平凡的家庭,却只会走出相当普通的孩子。教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它事关诸多要素,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包括这样四个维度:一、学生喜欢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与生俱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英才的可能。教育就是要找到现实与未来的连接点,努力唤醒它,然后打造一个学生感到快乐、幸福、成功的区域。奥数没有错,但我认为一定要让孩子觉得喜欢才行。没错,是有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并不代表着每个人都如此。如果一定要让每个人都去尝试的话,大部分人可能会累死或冻死在路上。如果有孩子学了奥数后觉得很喜欢,那么说明他找到了那个连接点,就有可能有所作为。但如果这只是老师或家长的选择,孩子被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孩  相似文献   

16.
温霞 《教育艺术》2008,(5):49-49
最近在新闻中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孩子由于迷恋上了奥特曼,看到奥特曼能飞天下地,他也模仿奥特曼从自家三楼的阳台上跳了下来,所幸无伤大碍。看完这则消息,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孩子的父母及教师平时都在无意识中向他渗透安全知识,这个小孩也不会从楼上跳下来。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所面对的就是一些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自身安全没有一点防范及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在学生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聋哑班的班主任,多年以来,我总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让每一名聋哑孩子都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在明媚的阳光下学习知识,实现自我,健康成长。在工作中,我像呵护幼苗一样,时刻关注着每位学生的成长,时刻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头,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聋哑孩子。我和学生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既是良师又是知己。我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世界超前的教育方法郑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张希青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她学校早年的一个学生,在自己承包的幼儿园里实践一种世界超前的教育方法——“全纳性教育”:让智力障碍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在一起学习,达到互相教育的目的。为了这个,这个幼儿园园长把房子都卖了。“全纳性教育”?我有些不懂;为一些智力低下的孩子卖房?我更有些怀疑。张老师帮我复印了一些有关“全纳性教育”的资料,还向我做了解释。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联合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92个国家、25个国际组织和机构,近400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应邀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从教二十多年中,遇到了不少的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即差生,这些学生总是困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校园出现了这样的一群特殊的孩子(单亲家庭、留守儿童),这群特殊的孩子在我所带的班级里他们多半都成了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是有很多种情况:第一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这种学困生在班级里是极个别的.  相似文献   

20.
<正>老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了,撒谎都不用打草稿,往往是谎言累牍啊,竟然还都心不跳脸不红呢。"有段时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经过几件事的观察思考,我发现学生撒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谎言里暗藏了许多无奈。我所教的五年级里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即使完成的时候也是明显的家长字迹。我第一次误认为家长给讲题,在作业本上多划了几笔而已,通过询问孩子,孩子也说是这样的。我教育孩子说,家长讲完题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