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是中西方历史上两项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本文通过对这两项翻译活动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理论发展的共同规律:直译意译两原则交替主导翻译活动并逐渐趋于成熟直至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分析不同时期的译文的特点、译者的观点,并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翻译理论的不断更迭与发展是由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出现了几十种《圣经》译本,其中马丁·路德的译作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影响最大.通过探讨这部译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译者的宗教改革家身份、特殊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可以发现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着翻译方法,而其翻译方法和译作又会促进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译介学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研究翻译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圣经》译介虽然主要是服务于宗教传播,但《圣经》的译者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从而使《圣经》为不同价值观的各国人民所接受。《圣经》翻译对民族语言的形成,包括对中国语言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言风格、词汇选择、词量增减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选择。本文从翻译的顺应性选择视角,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的两个版本的中文字幕翻译对比分析,旨在说明电影字幕翻译的成功与译者主体所做的顺应性选择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6.
国内有关翻译伦理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就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做了三点总结:首先翻译伦理的概念界定研究颇多,研究核心问题基本一致;其次翻译伦理模式分类多样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地翻译策略;最后译者伦理的建设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并出现众多的译者伦理建设的研究。翻译伦理研究使我们对翻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平衡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任何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不同译者对原著的期待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有不同之,因此译文也会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影响.本文试参考、比较《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一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明确自身的职责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多重翻译伦理的约束,既要忠实于原文作者,尽可能重现原文风貌,又要忠诚于委托人和目标读者,力图发掘译作的各种价值。切斯特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翻译的五种伦理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充当跨文化交际的调停人,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与伦理,明确自身的职责,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勒菲弗尔在《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中,提出西方译者更为忠实原文,而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的观点是片面的,佛经与《圣经》翻译思想发展有其一致之处:直译、意译两原则交替主导翻译活动并趋于成熟,直至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翻译伦理逐渐成为翻译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翻译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行为,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主体,其活动必定受到一定价值准则的约束或制约。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切特斯曼总结的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本文运用伦理学思想对《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此四种伦理模式在译本中的体现,以期为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翻译,在现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建设水平。从互文性视角进行公示语翻译,要求译者利用自己的语言与文化对原文进行正确地理解、吸收、转化、改写。互文性理论的引入对公示语翻译研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实的角度看,《AA制生活》和《新妓生传》都是世俗性因素极为显著的家庭剧。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AA制生活》和很多青春家庭剧一样,想要在社会、经济变化剧烈发展中的背景下重塑中国的家庭伦理,意在变革;《新妓生传》却想要在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条件下,重申韩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意在维护。通过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特别是目前很成功的青春家庭剧在给出了针对时下社会现象的人生经验后,如何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启示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转向"角度来看,翻译不仅是文字转换,也受到了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人是影响翻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曲总集,是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一部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音乐用途的分类对《诗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风"、"雅"、"颂"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在国际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字幕翻译是电影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之一。字幕翻译受到语言、文化、技术方面的挑战,它的特点和所受限制决定译者对文化信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文政治文献翻译要高度忠实,但为了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总体词汇特征应接近于本族语中同体裁的文本特征,被目的语者接受。本文浅谈了《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译自汉文本《慈悲道场忏法》,译名为kanti qlγuluq nom bitig。该文献是现存回鹘文献中篇幅较大、内容丰富、语言特色鲜明的一部佛教文献。本文从文献简介、文献研究概况、文献价值及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文献本身及其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西翻译思想和翻译文化实践根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翻译思想的嬗变受中西文化主体精神和哲学思潮演进的影响,翻译文化实践又受不同社会语境的需求。本文拟从"翻译文化效应"的研究视域出发,探求中西方两位具有时代精神的翻译思想家和文化翻译实践者马丁·路德和鲁迅的翻译思想,对其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做一种文化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译介学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那种单纯语言层面和文本层面的研究,它是从文学和文化层面来考察翻译研究。本文拟从译介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歇后语的译介处理,审视其在汉英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谐音信息、语体风格及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和扩伸,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唐诗中出现的典故入手,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著名翻译家对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揭示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如何确保译文的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