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2.
黄老与老庄都是指道家。 从先秦时期直到西汉初年,儒、道两家在政治上、学术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儒家最崇尚尧舜之道。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孟子则从尧、舜、皋陶,搞“英雄排座次”,一直排到孔子。为了压倒儒家,“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  相似文献   

3.
<正>《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作者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后世又称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哲学家和大思想家。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形成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开创了中华哲学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郭亮 《文教资料》2014,(35):47-48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不断发展,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一大思想流派。老子的著作《老子》否定音乐的作用,他认为音声有别,否定声之美,否定五音的教化功能,提倡符合"道"的音之美。  相似文献   

5.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6.
春秋后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三大圣哲人物:老聃、孔丘、孙武。老子开创了中国道家学派,孔子创建了中国儒家学派,孙子确立了中国兵家学派。在其后2 50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三大学派均显示了足以左右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影响。单就兵学思想而论,孔子仅在其思想体系之一隅,展示了相应的兵学观点;老子虽多有论兵之说,但仍是一个不完整的兵学家;而孙子,则创建了足以主导、统贯中国兵学发展史的、无与伦比的兵学理论体系。———虽然如此,三圣各以其特有的魅力而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易渡 《红蜻蜓》2023,(15):22-25
<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种思想流派,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其中形成了学派且影响深远的是道、儒、墨、法四家。道家名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共约五千字,分为“道经”与“德经”两部分。“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历来认为《说文解字》是儒家主导的学术著作,但从其部首排列到具体字例的解说来看,统系该书的应是老子的"天道"观,许慎确实是一位兼通西汉今古文经及其他学派的大学者。  相似文献   

9.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据史载: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楚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曾做过周藏书室的“史官”,是道家学派中推崇的创始者。老于《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五千余言,分为上下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后人合称为《道德经》。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老子》帛书,其编排方法与通俗本不同,它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从“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一章)这一观点未理解,通俗本的《道德经》是合乎本书内在逻辑的。(笔者始从旧说)《道德经》是带韵文性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因此今之学者中又有人称之为哲理散文诗。(下简称“哲诗”)老子的这部哲诗,不仅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相传老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是谁?这在司马迁《史记》中已不能肯定。司马迁举出三人:一是相传孔子曾问过“礼”的周守藏室之史老聃,(《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索隐本]记载:“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他比孔子年长;一是“老莱子,亦楚人也”,与孔子同时;一是“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子是老聃。他见闻广博,相传为“博大真人”,过着隐居生活,《史记》说“老子,隐君子  相似文献   

12.
李铁荣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1):78-81,124
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自然之道也”这一关键性问题的真正内涵,梳理出刘勰写作思路与推理方式的明线是:天地之文(道之文)一人类之文(《周易》之文)一六经之文(圣之文);暗线是:广义之“道”(老子之“道”)一《周易》之“道”一狭义之“道”(儒家之“道”)。明暗两线通过原文的中心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而扭结在一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从论“文”的角度出发,刘勰是从老子之“道”开始,中经《周易》之“道”,而与儒家之“道”彼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呈现为儒道互补、阴阳相济的辩证之“道”的样式。  相似文献   

13.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14.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在讲述孔子时说:“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后面又接着说:“孔子的学说影响很大,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  相似文献   

15.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把“道”作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老子的哲学(即道家)就是对“道”进行系统论证的哲学。老子的“道”的涵义是什么呢?《老子》第十四章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卸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又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  相似文献   

16.
涡阳:道家始祖老子故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三家,源远流长。而儒道两家,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可谓根深叶茂,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道的学术思想,已飘流过海,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热门学派。 儒家的故乡在齐鲁,干古定论。而道家始祖老子之故里在何处?争论不休。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传统的“河南鹿邑”之说。可是,史书记载,老子为相人,出生地在涡  相似文献   

17.
从象状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老子》之“道”、“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老子》之“道”、“一”二者都具有实体、过程、原则之义,这三方面的内容又渊于一源;《老子》对“道”之象状的直接描述虽惜墨如金,但它使用了“以‘一’写‘道’”的形象笔法对其作了泼墨尽写,这一笔法是《老子》所从属的荆楚文化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在先秦和后世都曾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仪就老子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这两个最贴近社会生活的领域剖析老子的思想,看看老子到底是不是一如绝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那样是一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老子生当春秋战国之世(关于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时代,早在汉代即有不同说法,但把《老子》一书的作者定为老子,把老子的生活年代定在春秋战国这个大范围内却大体不会错)。这是中国历史上激烈变化的时代。由于以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引起…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老子》书问题是学术界的一大公案。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老子研究情况作一简单概述。民国时期 ,学者们加强了对《老子》版本的校勘和考订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 ,在“古史辨”学派的推动下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老子年代问题大讨论。在老子思想比较研究和新理论阐述方面 ,学者们也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老子     
老子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老子的父亲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后来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出关,不知所踪。老子论著及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是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