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宁可多做些基础题,也不愿写作文。形成学生习作障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郾要求过高。教师以成人化的作文标准要求小学生作文,甚至讲究表达技巧、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望而生畏。2郾缺少鼓励。教师总喜欢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不能从中发现闪光点,导致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和热情。3郾脱离实际。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水平,学生不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脑中一片空白。4郾指导过细。习作指导课“满堂灌”,连开头、结尾如何,中间怎样过渡都强调再三,统…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习作情况和写作指导教学现状考察,目前学生习作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内容虚拟化,缺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语言贫乏化,缺少童真童趣;思维固定化,缺少自由与个性;过程被动化,缺少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欲望。这些问题反映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相关问题:习作指导重技巧,轻过程的积累;习作指导模式化,缺少情境与活动的多样化;习作要求统一化,缺少应有的选择性和自由度;习作评价单一化,缺少多元互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要是没有作文就好了。”这是学生的心声,也是教师的抱怨。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就害怕,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习作的兴趣无从谈起。而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更是不遗余力、详尽讲解,但学生仍感茫然,只得按教师指导的思路,亦步亦趋逐段写或胡编乱造一番。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我们都在探索、追求有效的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它充满浓浓的生活味,生活味应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到习作中去了,想写、会写、乐写,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投身大自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下面,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敏 《学语文》2011,(5):56-57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文体不清,二是结构混乱。这两个方面都是平日缺少有效指导造成的。对此,我就议论文写作进行了一次尝试,从课后的写作实践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后修改,是习作训练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这个习作训练环节却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影响、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二次习作",并加强管理与研究,采取"可操作性的‘二次习作’方法"、"自主性的‘二次习作’训练"、"激励性的‘二次习作’评价"和"过程性的‘二次习作’展示"等指导策略,以有效引领学生做好习作评后修改,提升习作质量和能力,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公认的难点。学生的习作往往没有重点,大多短短数语而且语句不通。笔者任教中年级多年,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一、选词作文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对学生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只有亲历了生活,在头脑里留下了所见、所闻、所感,在作文中才能有话可说。因此,  相似文献   

8.
一周两节的作文指导课,往往会被很多教师忽视。他们把最重要的作文指导由细变粗、由详变略、由长变短,就怕学生来不及打草稿、誊写。殊不知,每册教材上安排的习作类型都是我们学生最常见的,也是最经典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作文指导课,将不同类型的习作写法给学生讲透彻。可惜,编者有心,一些教者却无意。每一次的作文指导课,我都是花了很多的精力,从学生的习作水平到教法等都具体  相似文献   

9.
在"学·评·教"的习作教学模式中,指导、讲评、修改,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本文从习作要求的再"松绑"、习作方法的再"灵活"、习作点评的再"唤醒"三方面展开叙述,用几个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策略,指导学生的写作和二次修改,提高习作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力求实现习作"授课""评价""修改"一体化,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减轻学生作文的思想负担。  相似文献   

10.
陈昌发 《小学语文》2011,(11):43-44
小学生习作指导要重“作文前”,即重视学生作文动笔前的观察指导和体验引导等环节,这对于打开习作思路、准备习作素材来说,无疑是正确、必要的。同时,习作指导还应重视“作文后”,即习作初稿完成后的修改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作文指导课怎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习作需求呢? 一、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课堂习作指导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稳步提高 ,教师的习作指导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对课堂习作指导的原则和规律的一点浅见 ,略谈如下。一、课堂习作指导的原则所谓课堂习作指导的原则就是指课堂习作指导时所应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在课堂习作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法则或标准就可以避免课堂习作指导的随意性、盲目性。1.整体性原则课堂习作指导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横向上讲 ,课堂习作指导应将整体性原则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新旧两个“大纲”都十分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启蒙的教学 ,只是…  相似文献   

13.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10A):26-27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反映,更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生命的自由表达。引导表达是作文指导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习作出现“内容平淡”、“缺乏真情实感”、“词不达意”等表达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生命”游离于习作之外。因此,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帮助学生实现“生命在场”便成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蔡辉凤 《文教资料》2005,(33):45-4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网络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像等多种媒介于一体,如能在习作训练课上巧妙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多渠道吸收各类信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改变习作训练课“先讲后写”的传统模式,让习作训练绽放异彩。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课上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在日常的习作训练中,几乎大多数学生对习作训练课都表现出畏惧心理,谈“文”色变。这时,仅靠教者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规避泛化。增强小学作文指导的针对性 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教师有效的指导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尤其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生活经历少、情感体验缺乏的特征比较明显,教师的指导便尤其重要。而目前小学阶段的作文指导却存在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教师指导忽略学生具体习作的心理过程,策略性指导匮乏,泛化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指导学生相互传阅与修改各自的习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有渴望修改的热情相互传阅习作,主要是让学生按照每次训练的要求和修改要求,发现被阅习作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原习  相似文献   

18.
张东华 《成才之路》2013,(32):10-10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教师要上好三节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和作文训练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才能。  相似文献   

19.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畏惧作文,讨厌作文。由于对习作产生消极心理,习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习作心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习作讲评”。许多学生只要一听到“作文”二字,就感到头痛,或者是才思枯竭,无话可说:或者是吃了萤火虫——心里亮,满肚子纵有千言万语,却三言两语便说完了;更有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假话连篇,内容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乐趣荡然无存,又如何写得出好文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