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特别是单亲学生,能否走进他们的心灵,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走进你的世界。那么应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在给学生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后,我做了让学生“给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的征稿调查安排,经过汇总分析,现在就学生反馈的一些信息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倡导“走进学生心灵”的师德实践活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洗涤学生心灵、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帮助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从思想政治课相关含义解析入手,深入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心灵成长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策略,必可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0):28-29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因此,我认为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我深刻体会到建立好班集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阈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魅力,是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然而,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语言和行为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只有耐心、用心地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有机会走进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砥砺学生品格.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诵读诗歌,写作诗歌,从而使学生心灵纯净,灵魂高尚.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紧密连接,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心灵是荷叶上的露珠,需要细心呵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真正了解学生,必须做好课下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怎样才能通过课下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呢?一、观察思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准备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从各个方面了解人。"班主任必须观察学生,思考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为以后的沟通交流做好准备工作。观察要细致、要长期,观察后要思考。在观察学生时,我们往往会被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认为班主任要与学生相互沟通,走进学生心灵;爱心教育,塑造心灵基石;讲究策略,净化学生心灵;注重细节,完善学生心灵;善待学生,发挥心灵力量;评价激励,赢百倍信心,使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达成心灵的默契,展现素质教育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学会倾听     
陈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15-115
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倾听者。  相似文献   

15.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视阚考量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呼吁构建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就如何使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有效,结合近期给高三学生上诗词鉴赏专题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古诗词的语言。走进作者的心灵就是让学生对远离现实的"古人"多一份人文关怀,关注其文字背后鲜活的内心世界,产生同情、喜爱、崇敬、共鸣等形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以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为课堂结构形式的高中语文主体实践性阅读模式,其最终的价值指向,是学生鲜活的  相似文献   

18.
<正>"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是指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深处,这是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因为人的根本在心灵,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真正走进人的心灵深处;还因为教育就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当一位班主任把对学生心灵的雕琢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时,他就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境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应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在平等、理解、真诚、关爱、尊重、宽容原则基础上的师生间有意无意的"闲聊",既能增长教师自身知识,也能加深师生情感,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教育,需要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平时,我们时常能听到有教师在埋怨:"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我真的耐下心来跟他们交谈,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可他们就是当耳边风,一点作用也  相似文献   

20.
宋成永 《教书育人》2005,(12):28-28
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里,用温情的目光点燃他们心灵的明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