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文教材的现象,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教材例子中的作文因子。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和素养;其次要改变考试方式。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用足用好例子呢?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作文因子。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材不属于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子"说,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平台和例子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童灿英 《江西教育》2012,(Z5):39-41
教材是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语言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文本的"例子"功能,实现"例子"的最大增值,从而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呢?  相似文献   

5.
"以教材为例",这是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论断.怎样理解"以教材为例",为什么要以教材为例,怎样以教材为例,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6.
<正>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历久弥新,影响越来越深广,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巳被人们普遍认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也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  相似文献   

7.
"例子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现。"例子说"阐明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作用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同时也指导、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例子说"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和要求是:明确目的,用好"例子";立足"例子",使学生切实受益;教规律、教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启发引导,使学生自求得之。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语文学科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用教材教",方使师生都获得自由和解放,成为驾驭教材的"主人";"用教材教",教师就应着眼于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用教材教",教师就会放宽语文的视野,让语文教学与学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又有人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对教材作用的认识上,这些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往往由于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材这种例子的特殊性,以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处理要做到活而不飘,实而不僵,教师的眼里要有两个着眼点。着眼点一: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既然是例子,就要使教材发挥例子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当其冲地明确教材的"例子"是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例子",根据"例子"有的放矢地训练;"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有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又有人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对教材作用的认识上,这些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往往由于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材这种例子的特殊性,以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偏差,甚至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断发展,即达到以"本"为本,读写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对这些例子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种种语文现象,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立足课本,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予以适当变通。理解教材要"实",处理教材要"活",只有如此,才能使教材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著名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给我们指向。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试以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作为学习语文的范例,谈点认识和做法。一、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1.教材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例子。课文后面练习第3题中,出示了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教材这样安排,对于学生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提供了范例。我在引导学习"色彩斑斓"一词时,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6.
<正>偶然接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专著,他对于语文教本的独到见解——"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给了我作文教学上很大的启示。此处的"语文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中的选文,文体齐全,文质兼美,其遣词造句之精当、布局谋篇之巧妙、联想之丰富、想象之奇特、描写之传神、议论之深  相似文献   

17.
<正>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所理解的"例子",是指教材在文字层面上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是一个"例子",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如何使这个"例子"更加典型,更加吻合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拟从"梯度"、"信度"、"效度"和"量度"这四个方面来谈谈对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界一直讨论的一句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与叶圣陶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提出的"例子说"相符。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很宽广的,不应该局限在一篇篇课文之中。既然是作为"例子",教师就要有这样一种认识,第一,例子是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择的。第二,对于例子的解读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第三,作为某时刻某人物写作的某篇文章,其观点  相似文献   

20.
呼碧霞 《辽宁教育》2012,(19):60-61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作为范例供学生学习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去挖掘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相应的小练笔,有效促进读写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