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教师的成长最离不开读书学习和教学反思,可以说这两者是教师成长的最佳路径. 一、读书学习:为教师终身发展奠基 综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嗜好。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有了这种认识,学生怎么能不喜欢甜如蜜的书本!因此,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只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嗜书如命,否则,生活就失去了滋味和意义。一、拈花惹草,酿出甜蜜,招蜂引蝶语文阅读,要强化学生语文灵性的培养。数学枯燥,没有人情味;物理抽象,空洞虚幻;政治刻板,教条中庸……而语文却是一笔一画,一吟一诵,一停一顿之间奇趣顿生,奇妙无穷;细微处,柔软细腻,触之可感,嗅之迷人,引发美丽的畅想。"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  相似文献   

3.
书!我的朋友     
《家教世界》2011,(7):47-47
据说犹太人家庭长期流传着这样的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小孩去舔带着蜂蜜的图书,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读书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读书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毕生,没有毕业”。  相似文献   

4.
性喜读书,乐至沉酣,读书之余,写作书评。世界上任何书本,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书本会悄悄教育你,让你成为你自己。——黑塞《咏书》  相似文献   

5.
正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爱阅读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却各不相同。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我们更应多关注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整天捧着书本的孩子,似乎是为读书而生的,一有空就扎在书堆里,千呼万唤也没法让他出来;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则好像天生与书本无  相似文献   

6.
教师本是书本的受益。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是来自学生时代的苦读书本,如果当年不读书或读书不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可谓“学而优则师”。可当了教师以后,很多人却从此不愿看书,不爱读书,远离了这些曾使自己受益的书本。  相似文献   

7.
我的读写情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的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用读书与写作充实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了,成了一名教师,天天与书本打交道,并没有让我厌倦了书,相反,教学之余,我仍然喜欢读书。书读得多了,也拿起笔写读书心得或者生活随笔,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读书与写作,它们充实着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教师本是书本的受益者。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得益于学生时代的苦读书本,如果当年不读书或读书不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可谓“学而优则师”。可当了教师以后,很多人却从此不愿看书,不爱读书,远离了这些曾使自己获益的书本。他们几乎忘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完全归功于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犹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其用意是.书本是甜的,要热爱读书。让孩子热爱读书,也是幼儿园小班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而决不会“望子成虫”的。不少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一切,只有书本中才能钻出“龙”。为了让孩子多读书。巴不得把他们变成消化书本的机器。对孩子的期望值那么高,用的却往往是培养贵族的教育方法。如此,有的孩子即使本来有“成龙”  相似文献   

12.
胸无点墨心常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成长就会多一份睿智,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读书使学生自信、聪慧更具发展力;读书使教师充实、睿智更具创造力;读书使家长富有、通达更具教育力;读书使校园厚重、蓬勃更具生命力。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师生都能捧起书本,与好书为伍,让阅读愉悦我们的生活,为师生抹上一层绚丽的精神底  相似文献   

13.
实施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要先从书本做起,因为书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起始阶段。所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读好数学课本,是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首要环节。学生如果能做到会读书、乐读书,并把读书当作获取知识的自觉行为,那么自学习惯也就成在其中了。笔者在这方面独辟蹊径,从如下四个环节去刻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要通过名人榜样,课内外结合,电视与书本结合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要运用恰当的措施让学生享受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教师本是书本的受益者。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得益于学生时代的苦读书本.如果当年不读书或读书不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可谓“学而优则师”。可当了教师以后,很多人却从此不愿看书,不爱读书.远离了这些曾使自己获益的书本。他们几乎忘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完全归功于自己当初能沉浸在书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而要拥有黄金屋,必须头悬梁针刺股,苦读。犹太人却不这样。当孩子刚刚懂事时,父母就会给孩子打开犹太教的经典《圣经》,在书页上滴一点蜂蜜,象征性地让孩子感到书籍是甜的,读书是个甜蜜的过程。无数平凡的犹太人在这个甜蜜的过程中变成巨人。站在世界各行各业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想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读书。不是因为古语中有"颜如玉"和"黄金屋"的俗念,而是因为读书让我体验到了无限的乐趣。读书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让我开心,使我甜蜜。春天,我静静地躺在公园的草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小草冲破一切阻力顽强向  相似文献   

19.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  相似文献   

20.
书,许慎《说文解字》曰:“著于竹帛谓之书。”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进而有了书籍的普及,它标志着人类从愚昧的时代走向文明。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象征。文化主要是靠读书来获得的,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个事实。真知从实践中来,也从书本中来,书本是前人实践的结晶,接受书本也就是接受历史的实践经验。人的历史是人的实践的总和,这当中就包括了读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