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唐山皮影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杰  王春斌  刘飞 《寻根》2003,(5):55-62
皮影戏也称作“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民间戏剧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属傀儡戏。影戏由艺人操纵皮质或纸质的平面侧影形象的道具,通过灯光将其投于影窗,配以唱念音乐表演的一种古老戏剧形式。皮影戏在中国民间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生态记忆。影戏源于汉代,更多的记载是宋代。大量史料证明,中国影戏的兴盛期是北宋。“看三国流眼泪”,即当时观众看“三国”影戏,“每弄之斩关羽,辄为之泣之”,可见影戏之艺术感染力足以使观众动情。  相似文献   

3.
樊森  黄劲伟 《寻根》2013,(2):42-45
影戏,俗称皮影戏,又叫“影子戏”“驴皮影”‘‘纸窗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现传奇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极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提起皮影戏,当下的年轻人难免陌生,这是一种通过灯影折射于白色布幕上的平面偶人表演,其艺术效果近似戏曲。皮影戏是中国的独创,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究竟源于那个时代,一时难以考察。据说,宋代时皮影戏已相当繁荣,有咏影戏诗写道:“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  相似文献   

5.
“斯贝克托姆(sbek thom)”是一种以采用整张皮革制作皮影道具为特征的皮影戏。“sbek thom”的字面意义,即”大块皮革(large skins)”。  相似文献   

6.
“斯贝克托姆(sbek thorn)”是一种以采用整张皮革制作皮影道具为特征的皮影戏。“sbekthorn”的字面意义,即“大块皮革(large skins)”。  相似文献   

7.
海宁皮影戏的起源与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皮影戏的起源与造型艺术张谷良皮影戏,又名手工剪纸画,是把人及其他的形象用灯火照在帷幕上操纵着投影的游戏。开始时,只是人用手操纵剪影形象,做一些单纯的表演;不久,便加入音乐和台词,以达到戏剧的演出效果。黑白的剪影也发展为彩色的剪影。中国皮影戏起源远...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世界文化》2014,(10):38-39
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的我,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开怀又开心!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我国是皮影之乡,皮影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电影鼻祖”。而在泰国,居然也有皮影,他们把皮影戏称作“喃戏”。借着工作考察的机会,我不仅在泰国欣赏到了别开生面的喃戏,而且还淘到了几张难得的泰国皮影制件。  相似文献   

9.
王广瑞  燕晓轩 《中华文化论坛》2023,(3):79-89+189-190
社亲是村落之间结为类似亲戚一样友好关系的民间习俗,是中原地区特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遗存于晋冀豫边界地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文化的本源,审视社亲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阐释中原村落社会的一种民间交往机制,这既是为了对社亲文化的释读去表层化,也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社会现象。追根溯源,社亲的起源可分为感恩型、生计型、玩笑型、祭祀型等类型。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社亲的本源有相似性,其内涵的传承流变存在一个文化再造的过程,同时社亲也是中原地区村与村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0.
从口技到口戏——读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技是以口腔发音来模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声音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宋代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登上舞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四川的相书就是由口技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皮影戏集美术造型、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表演技艺于一体,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美学成就,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信仰习俗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以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龙山 《寻根》2014,(4):58-64
<正>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多流行于北方。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影子戏""皮影",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其演出方式是: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用半透明的皮质偶人紧靠幕布表演,伴以几个艺人们的地方乐曲和说唱。其表演意趣非常别致,而且不需太大场地,三五个人即可成班,随处可演,行动方便。  相似文献   

13.
岭南音乐文化传入印度尼西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古代,岭南音乐主要是由移民来传播,对印尼的皮影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近现代,传播岭南音乐的主体除了移民之外,还有文艺团体和文化人。他们在印尼的活动,推动了岭南音乐的传播,不仅丰富了印尼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而且加深了两国民间音乐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两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独有的地方戏陇剧,是由有300年历史的民间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成。甘肃省陇剧团始建于1959年。近40年来,该团创作、改编、移植上演了200多个剧(节)目。代表性剧目有:古典陇剧《枫洛池》、《异域知音》,现代剧《燕河风波》、《天下第一鼓》等。其中《枫洛池》获199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的”孔王传”音乐开拓大奖。《天下第一鼓》获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导演奖。为发掘和展示甘肃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该团在近年内又发掘、吸收了舞蹈、杂技和民间音乐等姊妹艺术的营养,改编、创作和排练了一台以甘肃太平鼓、攻鼓、旋鼓、…  相似文献   

15.
白莲教与佛教、道教一样,作为一种宗教,它也拥有自己的专门经卷,这就是宝卷。同时白莲教是一种流行于民间下层社会的秘密宗教,所以其经卷也必然是秘密刊印秘密流行的,这又与正统的道藏、佛经有所不同。还因白莲教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在它的经卷中吸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词──隋唐时期产生的流行歌曲歌词孟昭燕词是一种音乐文艺,也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它产生于隋唐时期。当时存在着三种音乐系统:一是汉魏以前的古乐,属于雅乐系统,二是汉魏以来由民间歌谣发展起来的清乐;第三种就是隋唐时期吸收西域音乐和民间音乐创造出来的,用以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剪纸纵横观左汉中剪纸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可说是最为普及、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用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千百年来,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民间长久流传、永不衰竭。本文试图以纵、横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说到民间学.大家也许会说那是一种地方民间的“土学”.也是一种未经都市化熏陶原始的、无字记载的口头传播学,正是这种扎根民间的“土学”.才使劳动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它极其广泛地反映了人类有史以来人科学的全部内容.是其它学无法取代的一门学问,这就是民间学。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认识它其中的内涵呢?下面就我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和人家一同作如下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冯健  陈文 《中华文化论坛》2009,1(1):138-142
川酒传统酿造技艺作为一项四川民间的传统技艺,它是四川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蕴含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因素,通过对该项民间传统技艺的文化遗产因素进行研究和开展的保护工作,可以丰富我们酒文化工作的内容,并对推动四川经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戏曲表演中的第三种“马”张发颖在我们的戏曲表演中,现在人们多知有两种“马”。一种是竹马,即用竹篾扎成,蒙以薄的彩色织品,悬挂于演员腰部前后。竹马大概起源于古代民间赛社活动,后经民间乐户戏曲班社带入杂剧表演之中。舞台上骑竹马代表骑马,叫竹马儿。现存元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