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应该是一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需要形成由党和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和新闻院校联手办学的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坚守国家立场"是根基,"坚定中国特色"是路径。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坚守国家立场,明确"为谁传播";及时发出声音,把握"何时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传播什么";拓宽传播渠道,掌握"怎样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亚欧非多国媒体共同发起的"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于2016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来自全球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的78家媒体机构,400多名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同出席见证。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国际影视媒体联盟,翻开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的新篇章,将有效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媒体融合与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电视国际传播迈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电视媒体的对外传播不仅仅是简单的区域性国际传播,其担负着面向东盟说明中国、展示国家形象的重任。在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黄金10年",广西电视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提升在东盟各国的落地覆盖率,同时加强媒体合作和文化交流,把同在这一区域的东盟国家媒体不断联合起来,形成了长效的媒体互动模式,搭建起了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媒体平台。一系列对外传播的探索与尝试,打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该倡议又一次引发热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超64%的人口和30%的GDP,其国际传播的良好效果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友好形象的机会。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当媒体给予议题某一属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滢 《对外大传播》2013,(9):13-15,1
今年3月,新华社组织七个地区的驻外分社记者就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在当地的影响力等问题采访了30个国家的62位媒体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采访发现,外国意见领袖眼中的中国和中国媒体形象与我们期待并努力塑造的并不完全一致: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引人注意"和"令人不安";发展中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为"友好"的"强国"。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表现为在亚、非、拉乃至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微弱。作者认为,改进中国媒体的对外传播活动,一是要从媒体和受众两个层面提高落地率和有效到达率;二是要扬长补短,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改进传播内容;三是要按传媒市场规则运作,加大新闻产品的营销力度。四是要增加并重用国际新闻人才,打造真正的"世界媒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让世界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中国,是摆在中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传播力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能否摆脱传统的"外宣模式",改变长时期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的针对性不够强的"泛传播"现象,实现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我们的媒体在精准传播方面的理念更新与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道路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急需改变以往重内宣、轻外宣的状况,因此探索如何融入世界主流媒体渠道进行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就要研究媒体特点,找到突破路径。本文以维基百科为例,试图分析中国政治话语传播开拓"维基模式"的可行性。一、维基百科的影响及特点维基百科由非营利性质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管理。历经15年的积累和运营,维基百科共收录了超过  相似文献   

9.
研讨会举办了"全球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转型"、"区域和城市形象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情新趋势"、"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核心政治话语传播"、"中国媒体本土化战略"等四个专题分论坛和两个圆桌会议。(摄影徐讯)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中国制度的国际话语权,是对外传播需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新理念新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赢得广泛响应和支持,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央主要外宣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闻报道创新内容、形式等,积极拓展传播渠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4,(7):62-62
正2014中国传播论坛——"国际话语体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首部国际传播蓝皮书《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6月2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际传播蓝皮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年度专业报告,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组织,并汇聚从事国际传播实务的政府部门、主流媒体、教育文化以及其他信息传播机构的领导、专家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编纂完成的。全书从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继续得到中央高层的持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力稳步提升,亮点频现。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行业竞争态势的发展,媒体技术的革新,国际传播实践正处于新一轮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13.
国家话语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4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可以说是这项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段。这一年,中国的对外传播进入了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推动更有力、成效更扎实的一个新起点、新阶段。更加深入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启动实施“感知中国”等系列对外传播工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涌现出了以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澎湃新闻等为代表的重要新媒体项目,迈开了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媒体平台的新步伐。总的来说,这一年的对外传播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倡议提出五年来,成果丰硕,日益深入人心。为积极响应该倡议,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感染力强、形象直观的特点,以及在传播信息、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应运而生。这是首个以"丝路"为纽带、面向全媒体的全球性影视媒体联盟,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多家国际媒体发起,于2016年8月成立。历经近两年发展,"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已迅速成长为推动"一带一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4,(1):20-20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3日下午,"十年回顾,十年展望"五洲传播中心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新西兰广播部长克雷格·福斯、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出席了签约仪式。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是国内最早开展纪录片国际联合制作的机构之一,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十年前,双方合作拍摄了30多小时的中国主题电视纪录片,传播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在节目开发与制作、传播渠道拓展、影视衍生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国际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生态也将更为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传播中国企业精神,以企业形象彰显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呈现主流媒体与自有媒体并重的格局,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与本土化媒体的交叉实践,存在自塑能力不足、资源挖掘不充分、渠道模式化等问题。为此,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宏观政策环境、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的三重优势,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严控产品质量之外,提升自身国际传播的专业化水平,平衡好"他塑"与"自塑",挖掘品牌内涵,讲好企业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国家形象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受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却没有相同程度的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关注度极不相称,导致了我国国家形象长期处于被西方媒体"他塑"的不利境地。因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的十余年来,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以独特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全球战略思维不断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在世界格局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全球传播的信息网络逐步完善。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端,不仅从外部映射了中国国内的重大变革与历史节点,也是海外华人了解中国、保持与故土联系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舆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需要转变观念,明晰"大外宣"格局中海外华媒的特殊功能与地位,在变化中重新认识海外华人及华文传媒,让他们在全球战略(思维)格局中作为有机体发挥作用、产生合力,打造华文媒体联合体,多层次发挥海外华媒的对外传播"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共识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构建前提,是"一带一路"能否顺利实现合作、共赢的先决条件"。①"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能否达成共识是衡量其传播效果的标志,也是倡议能否付诸实施的前提。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的国家身份,因为国家身份决定着国家利益追求的原则和目标,决定着处理与其他参与者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中国身份合法性、可靠性的媒介环境,通过传播与世界各国达成关于中国身份的共识,从而为"一带一路"合作奠定基础。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与东亚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或儒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图书对外传播渠道,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下简称"五洲社")提出了"中国书架——中国图书(外文版)影响力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国书架")。2016年该项目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该项目旨在整合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内容的外文版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