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法典》实施前发生的学术争议引发名誉权案,能够以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作出判决;但是在《民法典》实施后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条文.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将《民法典》的规定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温云云  高欣欣 《传媒》2021,(15):91-93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生效,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相关解释和界定.一方面,该法强调以法律权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在合理限度内给予媒体采访报道自由;另一方面,该法也为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划清了规则底线,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就《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合理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民事权利的法律宝典。“小”案例连着“大”民生。为让《民法典》更好地走到读者身边、走进读者心里,《光明日报》开设《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专栏,通过生动的典型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专家解读,把《民法典》这一鸿篇巨制“掰开揉碎”,将法理人情娓娓道来,让公平公正更加可触可感。本书是在该专栏基础上精选、提炼并加以充实而完成的,解读了老百姓关心的民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对网络出版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在坚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确立了私权保护与完善治理的价值定位,从网络出版主体制度的开放性、私权保障的充分性、网络侵权规则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惩罚性赔偿规则引入的适时性等方面进行了体系化的规则建构.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为促进网络出版治理的制度化与科学化,应在我国《民法典》及《著作权法》适用过程中强化著作权限制规则、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以及著作权登记规则等法律规范在网络出版治理中的平衡与协调、保护与规制功能的发挥,促进《著作权法》与《民法典》之间的体系协调和司法适用的科学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潇婕 《大观周刊》2012,(46):95-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已于2002年12月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于12月25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这次审议,是我国法律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人权保障的新进展,反映了法制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为了制定一部完善的、理想的民法典.各种主张、各种意见激烈争辩、坦诚交锋。关于制定民法典的形式,有三种观点,一种是以梁慧星为代表的观实主义民法典,一种是以徐国栋为代表的理想主义民法典.还有一种是以江平为代表的开放型民法典。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21,(2):F0002-F0002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独立成编的"人格权"不仅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一些法条内容也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时的"行为指南"。@媒体人,一起来看看"民法典时代"的新闻报道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从1月1日至今,民法典已实施近百日,这部法典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被百姓称为民生权益的守护者。这里发表《民法典对接百姓生活》一文,以期推动民法典的普及和应用,更好地维护百姓民生权益。2020年5月28日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8.
论新闻侵权     
牛淑贤 《青年记者》2007,(22):31-32
新闻侵权的含义(一)新闻侵权的概念特征对于新闻侵权的概念,学界说法不一。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2020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923个,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基本法律规定之后,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及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时间均为2020年。一、有关传媒的指导方针和法律规定本年度传媒法治建设获得重大进展,《民法典》及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讯     
北京市档案局近期编印了《档案法规规章文件选编》和《档案法规知识题释》。《选编》收集有党和政府关于加强档案事业建设的指示,国家颁布的法律、条例中有关档案工作的条款,1989—1992年的档案法规规章、标准;《题释》以档案法律法规知识为主,适当摘录了部分相关的法律知  相似文献   

11.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典》中有关“新闻报道”的规定,明确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与人格权之间的关系.与“新闻报道”密切相关的新闻自由,是以保护国家和社会公益为目的的宪法权利,具有一定的公权利属性,新闻报道就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新闻报道的实施难免会与属于私权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深入贯彻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省档案局于2007年3月在全省举办了"档案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图法》(第5版)作为我国目前通用的文献分类工具,应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以满足类分文献的需要。鉴于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较之原有的民事法律规范,其在内容上已作多处修改,基于新颁布实施的民法典的视角,对《中图法》(第5版)中"D923民法"类目的设置进行探讨,以期使中国民法类目体系能更好地适应民法类文献分类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五本代表性法学学术期刊为观察对象,梳理分析2013—2022年这五本代表性法学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主题文章数量和关键词频次,展现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内部结构。基于观察发现,中国法学自主知识的创新主要聚焦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法治政府建设、党内法规、民法典、涉外法治等方面,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标识性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法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法典”构架的重要部分,《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明确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规则,与《物权法》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新闻界和司法界所关注的新闻纠纷、新闻诉讼事件有增无减,其中以“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作为内容占大多数。所谓新闻侵权,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中心)中法律概念为:“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并对新闻侵权的形式亦有明确的界定:(一)内容严重失实;(二)评论严重不当:  相似文献   

17.
孟渭清  夏昕 《记者摇篮》2010,(9):52-52,61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新的法律法规也不断颁布和实行,一方面,新闻媒体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了解法律内容。2008年3月,辽阳台的《与法同行》栏目应运而生,报道法制新闻.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使群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为椎动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尽了一点职责。  相似文献   

18.
信息快递     
●9月5日全省各档案部门以不同方式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宜昌市档案局邀请"六五"普法讲师团专家为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作专题法律知识讲座;十堰市档案局举办了市直单位"档案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遭受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也面临着挑战.鉴于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应加强立法,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出台《民法典》,明确并完善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修改《档案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档案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档案法》颁布30周年,同时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档案法制意识,加深广大市民对《档案法》的了解,丹东市档案局在单位门口开展纪念《档案法》颁布30周年宣传活动。特别制作展出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传板和纪念"七七事变"80周年图片展,向广大市民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丹东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还选调局内业务骨干,现场接受市民关于档案查询利用、档案法律知识等方面问题的咨询,并向参观者发放《丹东市档案馆便民服务手册》、《档案法律知识手册》等宣传册200余份。同时在单位围栏上悬挂《档案法》宣传画,以卡通图片的方式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