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一 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棱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分为  相似文献   

2.
多样的组合     
毛振东 《数学小灵通》2011,(6):14-14,13
下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已知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拼成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32。你能用这同样的8个小立方体拼成表面积是34的立体图形吗(至少要拼出5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快来动手试一试吧。  相似文献   

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新课标教材新增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同一个正方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一般是不一样的,因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4.
一 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棱锥、球等都是立体网形,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分为  相似文献   

5.
[题目]三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是2厘米、2厘米和5厘米,把这三个正方体粘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新的立体图形。问:怎样粘才能使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最小(画图表示)?这个最小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6.
“长方体和正方体”属空间与图形部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最基础知识,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概念。不可否认,计算教学是第一,二学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切忌将计算作为本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摆出窍门了     
杨国义 《数学小灵通》2013,(10):12-13,16
图1是从上面看一组立体图形看到的图形,这组立体图形用了8个正方体。这8个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呢?我是这样摆的。从看到的图形判断,摆成的立体图形分为左、右两组。那么,就可以这样摆(如图2)。我是这样摆的(如图3)。我想出了两种摆法(如图4、图5)。我能摆出很多种呢!因为我找到规律了。先在看到的图形的小方格上摆6个正方体,再把剩下的两个正方体或并排、或分散、或上下重叠地摆在已经摆好的正方体上面(如图6、图7),这样摆成的立体图形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1.是否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判断要诀.在由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平面图形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必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同时也必不能围成正方体.①"一"字形,如图1(1);②"7"字  相似文献   

9.
在复习立体图形时,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下图(即图1)中的组合图形是由(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教学时,一个学生回答由8块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  相似文献   

10.
王梦炬 《新高考》2009,(Z1):59-60
"三视图"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内容,它正逐渐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就对此类问题进行分类举例剖析.一、根据三视图求直观图例1若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这个立体图形最少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是(?)。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那么这个立体图形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生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是一类,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是V=Sh,而圆锥的体积公式却是V=1/3Sh。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周海霞 《中学数学杂志》2009,(2):F0004-F0004
立体图形展开图中,最难判别的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无法根据其特点判别哪个是侧面,哪个是底面.也就不能快速判别每个展开图能否折成正方体.  相似文献   

16.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图形家族中最相像的一对。这一天,长方体到几何公园散步,一眼就从众多图形中认出了正方体,于是他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老弟,你好!咱哥俩长得真像啊!交个朋友吧!”  相似文献   

17.
朱金春 《教师》2010,(31):68-71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2)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要想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应该怎样拼搭?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第二学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表面积计算后,对立体图形的再一次认识,是学生数学思维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提升,是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等的重要基础。体积与容积,学生“熟悉”但并不“熟识”。  相似文献   

20.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磨课过程中,引发了作者一系列的思考:在解决"立体图形"教学重难点的时候数学操作可以被替代吗?仅仅有数学操作就够了吗?数学操作与数学实验的区别在哪?带着一系列问题,作者开始了利用数学实验解决"立体图形"教学重难点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