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  相似文献   

2.
正当一则新闻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多路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事发地进行采访,如何写稿,从什么角度写稿,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谈社会新闻角度的把握。报道事件要以人为本当一则新闻事件摆在眼前,新闻主题的社会意义往往是报道角度把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参与新闻事件的"人",还是受新闻事件影响的"人"及受众,都是记者在把握新闻事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握积极的、人性化的报道角度,显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较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记者或制造虚假新闻或做有偿新闻,直接导致媒体的公众信任危机。新闻的真实性多次受到公众的拷问。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叙述者。他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直接接触于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是新闻事件、人物与传媒的衔接者。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新闻事件是新闻媒体吸引读者眼球、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妥善掌握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的"度"是衡量一个记者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的重要依据。突发性新闻事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客观、公正地处理好突发性新闻事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特点、社会影响、媒体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尺度把控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以来新闻乌龙事件频发,每年媒体都会评出"XX年十大反转新闻".当一个事件被曝出后网友似乎都在搜集信息,以待事件反转来"打脸"新闻曝光者.本文通过对"罗尔诈捐门"事件以及2017年(1月—8月)部分网络热点事件中反转新闻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来分析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成因及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6):67-69
<正>"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可谓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的经典俗语。一个事件能否成为新闻,不在于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而在于是否有特殊性。事件的特殊性是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也是平常所说的新闻点,还是新闻可读性的来源。本文拟结合新闻实践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对"事件特殊性"的认识,以及事件特殊性在新闻采写和编辑、新闻策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在事件新闻标题中,"人名"的运用非常关键,运用得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当,不仅会降低事件新闻的价值,还容易造成新闻标题的累赘,影响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本文浅要分析了事件新闻标题中人名引用的重要性,明确了通过直接引用"人名"能够升华新闻标题,有效提升事件新闻价值,有效提升事件新闻传播效果的客观定律。并采用生动灵活的例子具体解析了"嵌名"、"移脱"和"顾名"三种最易实现"吸睛"效果的标题人名直引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魏则西事件"作为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了"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两大热门新闻客户端上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新闻客户端对"魏则西事件"的呈现特点与叙事方式,反思新闻客户端对社会事件的呈现问题,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传播平台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像"9·11"事件、"非典"、雅安地震等等,它们的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变动,一经出现,这些新闻事件立刻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它发生得很突然,人们不得而知它何时出现;它无法预测,人们不知它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更无法把握它的进程。于是,这些事件出现后就会吸引广大媒体的注意,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媒体对这类新闻事件"狂轰滥炸"般的采访报道。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笔者在采访报道时经历过很多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初遇此类的新闻事件时会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在"现场"这种目击新闻的表现方式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引领读者,并走进读者的心中。目击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新、短、快、活见长,具有较强的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它能够把读者直接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直观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强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 "纸陷包子"事件、最毒后妈事件、海南香蕉事件、吃人水怪事件等虚假新闻混淆视听.从本质上讲,是媒体颠倒了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认为新闻是第一性,事实是第二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对Web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中的新闻事件演变进行可视化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总结归纳文本可视化基本方法,并且结合成功的应用,提出应用在单个新闻事件、同时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先后发生的新闻事件上的新闻事件演变的可视化形式。指出综合利用基于词频、语义、聚类、时间序列的可视化技术是对新闻事件演变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反转新闻"或舆情反转事件成为热词进入公众视野,不少人把"反转新闻"同假新闻、新闻失实直接混为一谈。通过对比分析"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和"2015年舆情反转典型事件",可知三者在内涵和危害上存在较大区别,需要采取分类治理,进行源头的"疏"与"堵",以达到系统的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毋情讳言,在传媒浮躁情绪越来越浓厚的今天,各种经过"制造"然后出炉的"新闻",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蔓延趋势。是先有"事件"后有"新闻",还是先有"新闻"然后再去制造"事件"?传统的新闻理念、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及传媒的公信力在"新闻制造"面前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一般新闻而言,鲜活、生动的事件性新闻更具有新闻的故事性,贴近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新闻价值也更为突出,因而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能激起读者的关心。这类新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仅"可看",而且"可讲",能够在读者的口头传播中扩大新闻影响力,提升新闻价值。正因如此,努力提高事件性报道在版面上所占的比例、一版头条多用事件性新闻,不仅仅是吸引  相似文献   

17.
正从物理学来讲,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笔者以为,依据物理学的这一原理,由重大或有影响力的新闻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新闻,叫"惯性新闻",即平时一些地市级党报设置"新闻追踪"栏目上刊登的新闻。的确,一个新闻事件,特别是同源新闻(即新闻来源、新闻事件基本相同),要保持持续的关注度,必须不断地"发酵",不断地追踪,如此新闻事件的价值、思想和影响才能显现,才会产生"独家新闻"。近年来,广西《柳州日报》在同源新闻的追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时间要素是影响新闻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条新闻事实,往往因为其时效性而影响报道的"鲜"度。在新闻采访中,一名记者、编辑要学会灵活巧妙地运用时间要素,以提升新闻的新鲜程度。强调新闻事件的时间要素,就是强调新闻事件"闻"到的时间。新闻事实不能只限于最近发生。如果是一万年前发生,但只要是刚刚"闻"到,就应该是新闻。许多天体研究、考古发掘,其发现活动和研究内容都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的"是"与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1]除了善于"捕捉"外,还要深入"探究"。广播长消息  相似文献   

20.
在采访中,记者特别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中的、有起因有悬念有结果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 怎样强化"事件意识"? 记者有没有"事件意识",对采访对象的体现、对新闻素材的挖掘都会呈现很大差异.如何强化新闻采访事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