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写作教学要"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灵感是人类认识活动中一种奇妙的精神现象,它具有难能可贵的创造功能,创新大多起始于人大脑中产生的灵感。一位学生这样叙述写作时没有灵感出现的心情:"坐到书桌前,想写点东西,然而面对一沓白纸,脑子却空空如也,一支笔握在手上,半天纸上还没落下一个文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一、创设情境,诱发灵感写作灵感的产生常常是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写作指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能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创作欲望。1.设计恰当导语…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觉得有点内容可写,如果组织得好的话,应该可以成就一篇较好的文章,可当提起笔来,又觉得无处落笔,写不下去,笔尖象被堵塞住了一样,整个思维都近乎凝固了。即使写点东西出来,要么字句生硬.不灵动,要么后语不接前言,冥思苦想总理不出个线索头绪。放下笔又突然豁然开朗,思绪如飞,下笔有神,情感的宣泄一发不能释笔。人们常说,这就是写作灵感的缘故了。灵感对于写作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那么搞清楚写作灵感到底为何物以及它怎样获得,这对于想写好文章的人来说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宗教艺术总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神以及圣人形象。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恰恰是人本身形象与品质的折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的反映。费尔巴哈在论宗教本质时曾多次提出:上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他说:“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么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么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因此,宗教艺术中的神的创造,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困境与社会困境中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6.
灵感的产生千百年来,哲人、艺术家、科学家向往着灵感,追求着灵感,却未能对它作出过确切完善的解释。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以及人们确认灵感的实有。较早使人们感觉到有“灵感”这个东西的,还得从写作算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我国晋代陆机在《文赋》中就具体描述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当灵感来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  相似文献   

7.
写作无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心理机制,作者才能完成其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的创造性心理机制由什么心理因素组成?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因素呢?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说的就是写作的创作心理机制。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语——神、志气、枢机、辞令等,说的就是写作创造性的几个心理因素。“神”充满作者的头脑,当写作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8.
为何写作?     
从古到今,文学总是让人痴迷的事业,那些闻名世界的大文豪们,总让行行色色的人们欣羡和崇敬。宛如凡人迷信神灵一样,我们常把作家的写作视为一种神秘,仿佛他们是神的代言人。古希腊的大哲人柏拉图早就如此说: “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种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投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神对于诗人们象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今天的人们早已不满足这种虚妄的解释,但作家  相似文献   

9.
自从英国美学史家奥斯本(H·Osborne)的《论灵感》一文在《英国美学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后,引起了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灵感是一种很可珍贵的精神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其他思维领域,对它的作用与力量不可忽视或低估:有的同志则认为,虽然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所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但在艺  相似文献   

10.
论写作主体的超越意识吴道文写作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有鲜明的主体性。当人们把写作学研究的目光投向写作主体时,不能不关注作者的超越意识。正因为有了作者的超越意识,才使自身的劳动获得了个性和创造性。本文试图探索写作主体的超越意识是如何渗透于写作活动...  相似文献   

11.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是创造学、思维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灵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原意是神的灵气。  相似文献   

12.
白启云 《青海教育》2007,(11):28-29
写作文是需要灵感的,从事写作的人都渴望灵感的到来,瞬间迸发的灵感往往使苦思冥想的难题得到解决,写作时就会文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现就学生作文灵感的培养作如下浅谈。一、培养学生勤思善想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解从未解过的题目时,经过一番冥思苦想,茅塞顿开豁然贯通,这就是灵感的出现。灵感不是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灵感应”,是人们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顿悟”。每个人都可以产生灵感。 灵感思维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发现有重要的作用,解题时灵感的出现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新性:解题中的思维可分为重复性思维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托尔斯泰在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活动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以情感人。罗丹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艺术就是感情。”由此看来,艺术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感情。既然如此,那么写作这一文艺创造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地说:感情—写作之本。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科学创造,还是艺术创造,都存在着灵感这种精神现象,但科学创造的灵感和艺术创造的灵感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们的共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不同。我们探讨艺术创造中的灵感时,要从艺术创造的特殊性出发,不要把艺术灵感和科学灵感混为一谈。这是本文探讨艺术灵感的出发点之一,也是本文标题在“灵感”一词之前冠以“艺术”二字的含意。 我们探讨艺术灵感时,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艺术灵感的本质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深入地把握艺术灵感的其它问题。很多人都指出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飞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说明艺术灵感和科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是生命力的张扬,是心灵的外显,是寻找生命环境的改善和拓展。词典解释说“写作是写文章,创作文学作品”,这是词面意义的解说,只说明了写作是什么事;我们说写作是对思想的表达,这是对写作的行为任务的解说;而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则是对其本原、本质的一种解说。人的生命不只是躯体的存在、寿命的延续,总是有生命力的放射,那就是创造、活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种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所以说,教学是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创造性地激励学生愉快接受知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方法和手段上的巧妙综合的艺术。从这一点上看,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情感和认识相伴而生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对事物表面的、初级的感性认识和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高级的理性认识.认识活动往往要通过感觉、知觉到达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飞跃。有的认识活动甚至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向林 《甘肃教育》2010,(14):61-61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布局谋篇、概括提炼等逻辑思维训练,轻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写作时没有灵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众所周知,灵感思维是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在写作中决定了文章的个性。学生怎样在作文时获得写作灵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记得李白坚在一次讲座上说过,李白在喝了酒后诗兴大发,很多作家也会在“腾云驾雾”(捏着一支烟)问捕捉写作灵感,更有作家到外采风的……想说的是。写作要有灵感,要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那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生活,何来灵感?何况我们在写作课上,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起并创建思维科学论,提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在语言应用还是在语文写作上,灵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灵感思维就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一、加强积累,奠定顿悟基础法国著名评论家丹纳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