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现代童话艺术的开拓者。鲁迅译介的大量外国童话,也已经成为研究鲁迅思想的重要文本。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童话译介是作为一种"立人"之道出现的,其中的核心就在于早期形成的启蒙思想。而童话译介的过程中,鲁迅经历了从"直译"到"意译"的话语转换,这是其寻求启蒙方式的自觉表现。同时,童话译介还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和国民性批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从启蒙的角度理解鲁迅的童话译介及其意义,对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早期文学创作,受到外国文学的多方面影响。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关于文学创作中的“模仿”的观点都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给我们的文学创作指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路翎的文学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描写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改造民族灵魂"的思想、战斗的主体精神、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探索三个方面.但是路翎对鲁迅的接受过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包含着自己的主观创造,从而使他的心理描写具有了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鲁迅影响",大致经历了如下的演变轨迹:毛泽东时代,"战斗者鲁迅"彰显,最大程度地影响该时期的文学创作;新时期阶段(1980年代),"启蒙者鲁迅"大放异彩,被该时期的作家所青睐并引为创作资源;后新时期阶段(1990年代之后),作家对鲁迅的接受则由点及面,各取所需,呈现出相对多元化的众声喧哗状态。  相似文献   

5.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及诗歌.鲁迅的全部文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启蒙主体论让百年中国新文学获得了生命根基,也因此延续着自己的精神血脉.<摩罗诗力说>是鲁迅决意从事文学的奠基之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诗学眼光.在鲁迅的主体论思想中,"心声"是一个独具慧心的核心语词."心"(主体)与"声"(文学)的交合,使得鲁迅由文学而主体、由"心声"而"立人"的启蒙思路得以成为可能.尽管鲁迅的文学创作获得了普遍的文学史意义,其后的诗学原理并没有形成一种相对稳固的诗学传统与理论谱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总结20世纪文学创作传统的目的出发,对鲁迅的文学创作观进行了认真研究,围绕鲁迅对文学创作活动独特性在于其情感性的认识这一核心,具体分析了鲁迅有关文学创作真实性、方法特性、内容特性和技巧特性等方面的论述,从其各方面的内在联系上揭示了鲁迅文学创作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是鲁迅很早接触、并对鲁迅影响最深刻的外国作家.在回忆自己早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时,鲁迅曾经说过,他从外国作家那里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其中果戈理便是他“最爱看的作者”之一.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受果戈理小说的启示而创作出来的.晚年,鲁迅耗费了不少心力,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篇小说《鼻子》,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美术”研究无疑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鲁迅与美术这一研究视角切入,还原作为艺术家的鲁迅,美术对鲁迅审美观的影响,以及鲁迅的艺术家审美型人格等几方面、综合概述美术对鲁迅艺术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逵被称为"台湾文学的脊骨",这不仅对其文学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是对他的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杨逵一生未曾见过鲁迅,他对鲁迅的解读与接受是通过鲁迅的作品与友人的介绍得以实现的,然而,在这两位中国大陆与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身上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天翼因为鲁迅小说的影响和启发而走上了左翼文学创作道路,而且他自成一体的创作风貌便是在学习和继承鲁迅小说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成长与文学创作与鲁迅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她的短篇小说《逃难》为文本,通过情感体验来分析作品的成因,从创作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探讨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思想大家,鲁迅先生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日,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在不同角度以各种方式延伸着.对于当代人来说,这种维度不仅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参量,更成为体验人生的必要准备.鲁迅先生推崇“拿来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或痕迹.观看电影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的“三大瘾”之一,这种持之以恒的偏好也因此形成了他作品的一些特性.因此,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考察其创作中电影化元素的呈现与流变,成为探究鲁迅小说真相的另一种可能.不仅如此,在“视听时代”来临的当今,对这类创作轨迹的追寻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16.
作为坚定的文化启蒙者和中国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呐喊》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译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鲁迅文学"走出去"及其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力。本文对鲁迅小说集《呐喊》的英译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从文化负载词翻译、隐喻翻译和语料库翻译研究等方面对其英译研究进行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列世界各国的注意.鲁迅研究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各国人民把鲁迅看作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国外也有一些人出于政治偏见,漠视鲁迅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5):59-60
学术界对鲁迅的文学翻译研究得非常少,也很少重视,这不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及其文学,特别是理解鲁迅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翻译家鲁迅入手,从他的翻译理论、翻译成就和翻译对其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讨论了鲁迅的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导致鲁迅与佛教因缘的因素,一是民间文化中的神佛内容对他幼时的薰陶,二是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三是鲁迅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他对佛教文化的亲近.鲁迅不仅积极汲取佛教文化的有利因素进行人格整合并与之精神对话,在文学创作中积极对其进行融会与借鉴,而且用现代理性和科学民主精神对佛教进行了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作为鲁迅第一个成功编辑的期刊,《莽原》记载了他对文学青年的示范性影响.这种影响在新文学创作方面表现为三种倾向:青春梦呓、乡土书写、女性叙事.《莽原》青年同人对鲁迅《野草》式思想的吸收最为明显,通过对“梦”的详细诉说,充分呈现出青春心灵图景的丰富性.《莽原》是新文学生成期青春写作的生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