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南京零距离播出后,电视民生新闻成为我国各大电视台的新宠。它的热闹荧屏既丰富了电视节目样态,也提高了收视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逐步发展,我们也不难看到电视台在运作民生新闻时出现的问题。基于此,针对眼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于采编层面的误区、新闻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职业道德的错位作出分析,并提出坚守三贴近原则,着力打造名主持,强化新闻点评和实现多媒体融合,是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何国庭 《今传媒》2010,(12):85+100
电视民生新闻比起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更进一步,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成为群众喜爱、电视策划人得意、电视台经济和社会效益颇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种种误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何国庭 《报刊之友》2010,(12):85-85,100
电视民生新闻比起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更进一步,在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成为群众喜爱、电视策划人得意、电视台经济和社会效益颇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种种误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中国当代电视最耐人寻味的现象之一。一方面民生新闻在各地电视台遍地开花,因其报道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而广受追捧,收视率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它琐碎低俗,负面消息多,质疑和批评声不断。这种对同一类新闻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新闻评论中相当少见,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对新闻认知中产生的矛盾与差异,它将成为我们这个特定时代特定的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成为了各大电视台最为普遍的报道形式。民生新闻的发展无疑给中国电视传播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在结合当前学者对民生新闻论述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的必要性加以分析,根据当前几个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的节目,对目前电视台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得出做好民生新闻的两点措施,从而探讨出了如何才能更好的报道各类民生新闻,使其能够在新闻道路上走的久远。  相似文献   

6.
邱广宏 《新闻界》2012,(3):33-35
民生新闻自产生以来,不断发展。但在二级城市民生新闻中,偏重街谈巷议、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琐细选题,如何让民生新闻的选题更有意义,本文以眉山电视台《每日快报》栏目为例,探讨了二级城市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从选题方面做到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王雄 《视听界》2009,(4):19-22
自本世纪初以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成为中国电视业界和学界最为关注的电视现象。时至今日,民生新闻的话题虽然大为沉寂,热度衰减,但这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仍然是各家电视台地方新闻的“主打”形式,观众似乎已经形成了收看民生新闻的“集体无意识”。经过近十年的惯性运作,民生新闻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没有另一支电视新闻新军取而代之。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和中国社会一样,当下的新闻环境和电视观众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而给民生新闻设置了新的语境。民生新闻只有走持续创新、自我转型的道路,才能回应这一新语境,继续引领电视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淼 《视听纵横》2005,(4):21-23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遍地开花的民生新闻栏目造就了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成为中国电视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然而,在这热闹背后也隐藏着不少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值得我们电视新闻工作去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首开电视民生新闻先河之后,各地电视台纷纷办起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受到了受众的普遍欢迎。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民生新闻出现了格调低俗、内容肤浅、新闻娱乐化、冷漠化等不良倾向。民生新闻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锦州电视台《新视点》栏目开办三年来,坚守社会责任,服务百姓生活,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位,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在实现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民生新闻”热。一些省级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批极具本土化、反映市井民生、时效快又贴近百姓的新闻节目和栏目。这类新闻被业内人士称为“民生新闻”。笔者就电视的“民生新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展示特有的魅力所谓的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对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人员要以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取向与平常的生活视角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叙述平民百姓生活,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记者、主持人以聊天的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蓬勃发展,其中以百姓生活为主要视角和报道对象的民生新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电视台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民生电视新闻编辑中的问题,论述了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技巧,及其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新闻和电视民生新闻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在定义上却稍有不同,电视民生新闻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大多电视台将公共新闻的概念穿插其中,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视角,而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必须要关注民生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同属于新闻节目,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些微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部分电视台为了提升收视率将公共新闻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民生新闻节目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实际受众接受度,因此,在公共新闻视角下研究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但一些城市电视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收视率,出现了民生新闻不健康的低俗、媚俗倾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规避或减少负面效果,达到民生新闻传播正面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蔡曜宜 《今传媒》2011,(7):112-113
在中国电视版图当中,城市电视台数量最多,市场份额却占得最小。城市台新闻节目长期在央视、省台夹缝中生存,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三网融合"更对其造成极大冲击。笔者分析了城市台传统民生新闻面临的困境,引进正在兴起的公民新闻概念,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把握从"民生"向"公共利益"转轨的理念,掌握必要的新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整合等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当今各电视台已被一轮又一轮的“民生热”所席卷,内容的市井化、栏目的同质化、价值观念的扭曲化等问题凸显。本文在回溯民生新闻兴起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南方台民生新闻栏目集群的显性表征,呼吁各电视台吹响新媒体时代民生栏目创新转型的集结号,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杨小平 《新闻爱好者》2010,(10):111-112
最近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由于本土化等特点而备受当地受众的喜爱,很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各地电视台都在强力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电视媒体之间,电视与广播、报纸、网络媒体之间的民生新闻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子越走越窄.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说是未上星的省级台即各家城市电视台的主打品牌,由于它贴近基层贴近观众,因而在各自的传播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观察、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发现不时有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杨琨 《新闻世界》2012,(4):51-52
十多年间,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当下,民生新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真思考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未来走向,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