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宪涛 《教师博览》2011,(11):34-35
田莉和田秀云都是英语老师,今年都到了退休的年龄。田莉人长得漂亮,课教得也好,一直带重点班,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田秀云一直带普通班,后来去了教导处。有的老师就对田莉说:"你不会闲着的,学校肯定会返聘你,就是不来学校代课,找你辅导的学生也够你忙的。"田莉说:  相似文献   

2.
郑赢珺 《考试周刊》2011,(74):178-178
一直以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高大的:老师一定比学生“厉害”,老师一定能解决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但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上的一次偶然事件,使我意识到教师“显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清爽 《现代教学》2013,(10):47-47
关于如何端平"一碗水",我认为:首先,课前学情分析尤为重要。事件中,如果张老师能在课前做好诸如试题得分率、解题失误原因等细致的统计工作,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解已经分析过且只有一位学生存在疑惑的试题,而是将类似"个性"问题课后个别予以辅导,这样就可以避免诸如案例中师生均尴尬的境地。因此,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课堂重点解决"共性"的问题,就会大大降低"一碗水"端不平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自习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自习辅导占全部教学时间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何进行科学的自习辅导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自习对学生来说,是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弄清楚课上没有听懂、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了解教学情况的很好机会。因为课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的交流不一定很畅通,有些问题课上讲得不一定透彻,特别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自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8,(8)
在高中理科各科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稍差的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就是课下做题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听课,抓不住老师讲课的要领。针对这一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做好学习的五项流程:积极预习,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Z1)
不久前,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找我,孩子不会写作文,叫我帮助辅导辅导。我乐意地答应了,毕竟自己已经是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辅导孩子写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相似文献   

7.
徐芳 《河北教育》2007,(1):14-15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 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巩固旧知识,题海战术,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我该如何有效地调控整个课堂?  相似文献   

8.
王爱芳 《成才之路》2012,(22):42-43
正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初中数学更是小学和高中连接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然而,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及课后辅导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就根据本人从教多年的感受,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谈谈学生"能听懂课却不会做题"的原因。一、教师方面(1)备课不灵活变通,死扣教材和教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  相似文献   

9.
刘苗苗 《成才之路》2012,(31):I0008-I0008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想上好课,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越差的学生,越需要更好更努力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让每个同学都能学到知识。只是,有的中职生的听课能力有限,有的学生不善于听讲,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得靠老师单独辅导。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老师一个个辅导,一节课教会的人数有限。  相似文献   

10.
刘志玮 《中学教育》2006,(10):50-50
刚接手初二班主任就遇到一个难题:班里有几个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可就是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明显厌学情绪。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课下耐心辅导,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听。可到了后来,对老师的劝说就如同耳边风,根本就不往心里装了。更有甚,因为老师的严格要求,认为老师故意与自己过不去,还与老师结下了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要学会“闻”。“闻”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幽默默风趣,使学生人人爱学,乐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相似文献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让学生们解决一个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解决这个问题为止.目前,很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活动,老师针对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老师辅导为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授课方式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知识量不断增加,仅仅通过课堂听课很难全部掌握所学内容。学生需要更多的课下辅导时间,老师也需要不断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传统的答疑方式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希望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本课题采用较新的Flex技术设计出一个界面友好、具有动画特效、以提供材料交流和学习的多媒体教学网站。  相似文献   

14.
辅导目的 1.让学生了解过度紧张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 2.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 辅导重点 了解紧张情绪的表现,学会自我调节。 辅导难点 如何进行紧张情绪的调节。 辅导方式 游戏、自述、球拍等。 辅导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球拍等。 辅导时间 1学时 辅导地点 教室 辅导过程 1.谈话引入 1.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心理辅导课,参加听课的有不少老师,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 1.2刚才不少同学说情绪紧张,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谈的话题。 板书:心里紧张怎么办? 2.活动 自我认识 2.1放松调整:如果现在你有紧张…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作业现在成为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因为有很多学生不爱做家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从家庭方面来说,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有的家长外出工作,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根本没有能力辅导,而且监管不力。二是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太科学,太难,一部分学生不会,学生容易有怠倦情绪。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关于活动课的开设目的 在开设活动课的过程中,大家对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活动课与原来的第二课堂没有什么两样,这不过是搞搞学科竞赛辅导,读读书报而已;有的认为,活动课就是“专业训练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体、音、美等专业系统辅导,为升学服务;有的认为,活动课就是学科教学的延续,老师多用来处理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应在于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7.
5.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中国)实行班主任负责制,不知道先生是怎么看待班主任这一特殊的教育者身份的? (巷山先生) 答:美国没有“班主任”这个概念,因为初中和高中没有“班”这个整天都在一起的单位。小学有“班”,是一个老师教所有的课,但老师不负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管理。美国大部份的中学和少部分的小学有“顾问”,负责指导学生选课,解决思想问题,有时也作心理辅导(顾问都有心理辅导的学位)。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课,并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一课程的开设优化了长期以来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心理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积累的经验较少,因此在考虑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时,就不得不去关注学生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与建议。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能从这一角度去关注,竭尽所能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们的愿望.那么心理辅导目的的实现也就不会再遥远了。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目的笔者对杭州某实验学校六至八这三个年级心理课的开设现状做了调查,以了解: 1.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差异; 2.男、女生的要求差异; 3.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于虹 《中国教师》2006,(4):41-42
想法一:教师的话成了“空头支票”。那就别说啦!1.学生做数学实验报告,老师说“等下课交给老师”。真的?不信。(嘿嘿,据我调查,凡是这样说的课下都没有做。)2.当某个小环节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老师说“课下小组讨论”。(课上怎么不解决?课上都解决不了,课下就解决了?更不信了。)想法二:为了一小片森林,失去大片森林。值吗?1.小组4人上台汇报,台下的学生眼神各异,不听,也不会听。(此环节成了4人的舞台。课为谁而上?)2.一生给其他学生出题,叫起来一个学生压根就没听见题的内容。(如果该生没有被叫到,是不是就被忽略了?像这样的学生究竟有多少?…  相似文献   

20.
池玉美 《考试周刊》2015,(24):138-139
<正>学习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国外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提倡将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教育目标。然而,国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却忽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依然没有提高,学生经常在思考或被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几乎不会向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不会提出问题,除了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