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瑞康成以纤细的笔触,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质,并因此赢得世界声誉,川瑞获得成功后,评论家对其艺术魅力及美学思想作了大量研究,但川端文学中的“非理性”因素与川端透过“非理性”因素对“理性”的思索则极少有人问津,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这里的“非理性”是相对心理学中的“理性”而言的。在心理学中,理性是指与感情相对的理智。它是社会制度及现实理性生活原则在个人心理上的投射和积淀,起着抑止本能冲动、保持心理平衡,使人顺应社会常规的作用,并能有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理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识。不…  相似文献   

2.
鲁迅生命独语《野草》处理的是内部世界的幽暗焦灼。其核心问题是个体如何在虚无的存在中存在?鲁迅选择直面虚无、抵御虚无、直至反击虚无,在紧张的对抗中保持生命的激情。鲁迅思想震荡的脉络并不呈线性而是网状。《野草》的叙述相互纠缠,伴随大量象征、隐喻。文本既有思辨性又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区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研究红楼梦虚无思想的前提;对红楼梦中一些虚无思想的描写应纵观全书,全面辨证地具体地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红楼梦中对佛、道人物和道、观、寺、庙的调侃、嘲讽的描述,说明曹雪芹了解佛道经典而不信佛道。有意无意的借助佛道一些语言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虚无思想,是悲痛中的苦闷彷徨还是对神佛世界神往的超凡出世?从作者创作红楼梦的伟大实践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不能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偏重人生消极一面”。  相似文献   

4.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自从牛顿提出“引力”这个概念,人类就浑浑噩噩地过了数百年。没有人再去追究关于引力的三个大问题:引力究竟是什么,它存在于何处,如何发生作用。人类任由着一个虚无的概念统治着他们的思想。直到光子的发现。原先,人们认为光也是虚无的,可是当人类探测到光子的存在时,光的物质性就被揭开了。光子的发现给我们一个新的思  相似文献   

6.
《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为植根于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与东方佛理文化的川端美学的结晶,无疑闪烁着佛禅之美。作者以其简洁精巧的艺术构思,淡雅幽玄的文体,描绘出空灵闲寂的佛禅意境,构建了与现实独立的美的世界。避开虚无消极的陈因,体会其东方美的审美价值,借鉴其艺术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高尔泰的美学研究明确转向了以人的生存努力为出发点。他所谓的生存努力就是与本体论意义上与价值论意义上的双重虚无的对抗。这种对虚无的体验和反抗一直贯穿到高尔泰晚年的思想中。而反抗虚无的工具就是人自身内在的感性动力。一方面是受了自然科学的启示,另一方面是坚守自己的个体价值的立场,在此两者的共同作用下,高尔泰提出了感性动力这一范畴,并以此来对抗虚无,守护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可以清晰地发现诸多的"佛教、禅宗"思想痕迹,佛禅成为川端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川端康成将艺术的美感同深邃的佛禅思想相结合,利用艺术与宗教精神上相通的因素服务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个性,表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提升了川端文学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是20世纪中期日本和世界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川端与佛教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当川端把佛教思想和自己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的时候,不仅仅是把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更是作为一种美与艺术来接受和吸取的。该文尝试从佛教的角度来分析川端文学的审美特质,从而评价其作品的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概观《雪国》中的色彩世界,红白是两大主色调。红色是整部作品的焦点色,是驹子的象征色。白色则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色调,是叶子的象征色。白色不仅是女性洁净美及死亡的象征,更是被幻化为虚幻虚无的象征。《雪国》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红白人生恰好从色彩意象的角度印证了川端心目中"美的永恒=虚幻=死亡"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镜花缘》是两部具有浓厚虚无思想的作品。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切入文本,会发现二者的虚无思想既有相似处,也有相异之处。导致两部作品虚无思想的直接原因是矛盾的女性观,而男性观的羁绊,是穷愁失志下社会地位无法达成的曹雪芹、李汝珍虚无思想产生的深层原因。然而两位作者不同的女性观与受男性观羁绊的程度不同,加之生活经历的差别,导致两部作品的虚无思想也存在相异之处,使两部作品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生态虚无"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普遍精神样态,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根源。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虚无"萌生的源头所在,资本逻辑下的强制性生产和消费是"生态虚无"全面涌现并不断加剧的内在动力,资本主导下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态虚无"在全球蔓延的根本原因。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克服资本逻辑、合理安排物质生产,解放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化解"生态虚无"之道,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雪国》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这种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派的虚无主义不同 ,它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印度佛教的影响。民族文化蕴藏的深深的悲哀使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具有“物哀”意味 ,佛教让他超越对立 ,形成万物如一的宇宙观 ,产生有无相连、虚无相生的虚无观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虚无"、"虚无化"的概念,贯穿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突出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其内容与表述十分庞杂与晦涩,我们不容易读懂与理解,同时我们又往往只从表面去肤浅地解释,因而无法掌握其概念含义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作者对西方虚无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川端康成日本式虚无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当中充满了悲观和虚无色彩。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以及萨特等的存在主义的追溯,可以从哲学层面上加深对《太阳照样升起》的认识。同时,这部作品亦折射出悲观和虚无乃是"迷惘的一代"思想当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贾宝玉自比"老杨树"是有深义的。"杨树"这一意象代表了贾宝玉的平民思想,体现了贾宝玉的逍遥感和虚无感。同时,"杨树"也是红楼女儿花的保护树。"坟"这一意象在《红楼梦》中也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文一沉默未必是金○冯善斌别再说沉默是金,沉默未必是金。即使是金子,闲置久了,也会蒙尘落垢,何况人乎?别让沉默的铅云再恣意挤压你的性情。风一旦沉默,就没有抖荡的思想;雷一旦沉默,闪电只是虚无的幻影;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理想人格历来是各哲学家思想的最终归宿。冯契先生针对现实存在的以无操守和"做戏的虚无党"为特征的怪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化理论为德性"的道德构建途径,旨在培养有德性的自由人格。对当今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