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唐弢一生出版了二十多本杂文、散文,然而,他最喜爱、最重视的文学形式却是诗。这一现象能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唐弢后来写下过一段很有影响的文字:“一个诗人也许不会写小说、散文、剧本或者文艺批评,但一个文艺批评家、剧作家、散文家或者小说家,却应该写诗,至少是懂得诗.否则的话,那将是一个悲剧,一个抱憾无涯的悲剧。因为他毕生孜孜矻矻地去从事的,多半会是一件徒劳无益的工作,白白地将自己的生命浪费掉。”唐弢终生都重视诗,热爱诗。在他看来,“诗是艺术的同义语,它是文学中的文学。”而且,他最初与文学发生关系也是诗——写旧体诗。那么,在他走上文学道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切文体的基础,诗有很多的暗示,散文明白如话;小说的人物对话是特色,散文则多自言自语的独白;散文家把作品直接呈现给读者,剧作家写成剧本,交给演员,由演员表演给读者看。散文,不论形式或内容,是最自由的文类,最不受限制、拘束。散文和其他文类共同的特质,就是以人生为主轴。一切的文学,脱离了人生,便脱离了文学的生命。千载悠悠,人类的生命包罗万象,文学的题材也就包罗万象。散文可写日常琐事,也可以写家国大事;可以写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写大漠孤烟长河;可以写姹紫嫣红,也可以写荒烟蔓草。取材广、技巧风格广,是散文的最大特色。如…  相似文献   

3.
说散文     
散文是人人都爱,人人都会写的,它是人们最喜爱、最易接受、也最易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会像诗一样感动作者也感动读者。当作者要表达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的东西时,总是发现散文来得最直接、最痛快,会比诗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些。  相似文献   

4.
一长期以来,散文诗在台湾和香港不被承认。台湾文学界,对散文诗多持否定态度。如余光中说:“原则上,我是拒绝写或看所谓散文诗的。通常所谓散文诗,既无散文的自如,又无诗的精炼,只能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罢了。”①桓夫(陈千武)说:“我的感受是诗就是诗,散文就是散文。没有散文的诗,或诗的散文。”②痖弦的论点更为激烈,他说:“散文诗是舶来品。鲁迅之后尝试这种形式的人不少,鲜有成功的。……最近中国大陆散文诗却变得非驴非马,成为时下矫情文风的大病例。……大陆上所谓的散文诗却成为一种混乱的抒情文体,不是散文,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朱自清先生是卓然有成的散文家。这是早已得到了公认的,鸿文高论选出,说之颇详。“不贤者识其小”,我只想从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所作的探索和追求,谈一点浅见。朱自清“写过诗,写过小说”,后来搁笔了。他自己说,“诗情枯竭”了,而小说呢,“我一辈子也学不来!”但“又不免有话要说”,便只写可以“随便一点说着”的散文,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这些话未必全是他的谦虚。他认定了散文才是合于他的文学个性的样式;“我意在表现自己”,似乎就是他在《背影》结集出版时定下的散文创作主张。然而,恰恰就是这个“表现自己”,使他经历了反复的尝试,不断的探求。所谓“表现自己”,如果我们只记得创造社作家说之又说的表述,就会把它和“由内到外”扣合起来,理解为创作是“艺术家内心之智慧的表现”;然而文学研  相似文献   

6.
文艺作品的意境创造,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梁启超谓文艺作品“第一要新意境”(《新大陆游记》);王国维认为“意境”是一切文学的审美标准:“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杨朔在谈他写散文的经验时说,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文学批评史上,诗歌和绘画是特别强调意境美的。至于散文在意境的创造上也是早已出现了的。宋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就是说,这种境界是虚的,不是实的。由此可见,散文造境(意境)早见端倪,只是在文学批评史上没  相似文献   

7.
我的第一首诗李成岁我的第一首诗,写于1962年的冬天,发表于次年的《山东文学》第3期上,题目叫做《“小燕子”──给一位乡村话务员》。说它是第一首,当然不是说在此之前我不曾写过诗,其实写过很多,只是未曾正式发表过而已。我那时也像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的家族中,诗和散文被看作是易于分辨的文学形式。人们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对文学创作的实际作出判断:“这是一首诗”,“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而诗和散文的关系被看作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以为凭着先人的划分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当纷繁的创作向我们逼近,当不同的作品摆到我们面前时,我们竟发现诗和散文的微妙关系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9.
一有人称鲁迅的《雪》(辑入《野草》)是“极美丽的诗”(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是的,《雪》饱含诗情画意,斐然成章,确实是一首醇香扑鼻、动人心魄的好诗。然而,它不是那种通常意义上的分行排列的诗,而是用散文的句法和形式写作的散文诗。散文诗当然也是诗。它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挣殊的文学样式,散文其形,诗意其神,是它的基本特征。正如其它体裁的诗一样,散文诗只有显示出某种诗的氛围、诗的气息、诗的情思,  相似文献   

10.
人们爱读散文。有人说,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品尝香茗,余香满口;似咀嚼干果,回味不尽。我以为这话是不错的。然而,散文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是从哪里来的?散文虽然富有诗意,但它毕竟不是诗;虽写人物,有情节,也揭示生活中的矛盾,但它毕竟不是小说和戏  相似文献   

11.
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如今哪儿还记得清楚自己小时候怎样作文的呢。只能想起什么就讲什么了。学好作文,自然首先要对它感兴趣。我家里有不少文学书籍,父亲又是语文老师。我从小就接近它们,就被它们吸引了。最吸引我的是有人物、有故事的小说,但那是很长很大的东西,我没有本事去学,也不敢。我只能写散文。那时候我接触的主要是古散文。我爱上它,不是内容,而是形式。是那优美的文句,流畅的气势,抑SHAONIANZUOWENFUDAO4扬顿挫的音节,读来琅琅上口,给我珠圆玉润的快感。这些给我作文的影响很大,一直到现在,无论我写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写散文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没想过散文,后来诗写顺手了,就更疏远了散文,偶尔碰上一篇顺眼的,就捧了读,但也是只读不写。 突然有一天内心怦然一动,好像生活的经历中缺点什么,于是就想起了散文,诗写数年了,也小有起色,但就是感情世界缺了完整性,细一琢磨,才明白散文是对诗歌的一种补充。因有这种想法,有时就不由自主地尝试着写写散文,感觉也挺不错,这是另一种抒情形式。 我把散文当作一种文字的散步,一种情绪的扩展,轻松而淡然,雅致而悠然。写诗写累的时候,就把散文当作知己,约来纸上交流谈心,无所谓主题的轻重,无所谓词辞的修饰,一切都自然而然,漫不经心,舒  相似文献   

13.
小女人散文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这儿所说的“小女人散文”,并不是指那几篇可以称之为精品的作品,而是大多数相对一般,相对平庸的“小女人散文”。因为,我认为评论一种文学样式,应以中间层面上的作品为样品,才可公允。例如武侠小说,单以金庸所著,它早应登上大雅之堂,但可惜其它武侠作品惨不忍睹,所以它至今还是地摊货色。“小女人散文”定义众说纷坛,但总归不过是“女人写的小散文”,“小女人写得散文”或“写女人的小散文”,是同大男人散文、学者散文或者更深意义与杂文相对来说的。它兴起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上海,发表于相对轻松的副刊晚报,所写的也不…  相似文献   

14.
杨朔同志的散文构思精巧,文笔清新,酣畅动人,富有诗意,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然而,杨朔散文的诗意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诗文都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究竟有没有音韵美?我们认为是有的。文学语言的音韵美,或称诗文声律,就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这不仅是汉文学语言的特点,而且是世界各种语言进入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对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持否定的态度。最明显的是所谓“现代派”,他们把音韵说成是诗歌的“枷锁”。在文学领域中,诗的音乐性,较诸其它文学形式更突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否定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有些人承认诗需要讲求音韵美,散文(prose)(这里指广义的散文,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则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因而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中包含的音乐美,就不去注意。在研究工作和写作方面,都不大注意。其实,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既是文学语言的通性之一,散文就不能例外。这一点,在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散文诗中,就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的文体。文笔优美,是散文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作家必须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用写小说、戏剧的语言去写散文都不行)看来,散文的语言对作家的创作也是一个限制。纵观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五四”时期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提倡的小品文,在散文语言的发展史上确实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作家。我没有申请加入作家协会,不是作协会员。我的专业是哲学,不是文学。我写过一些东西,因为不像一般学术论文那样枯燥和难懂,人家就把他们称为散文,也就把我称为作家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确喜欢写作,写作的  相似文献   

20.
功夫在诗外     
还是在计划编辑今年“尖尖角”的去年年底,就设想第3期能为大家出个“诗歌专辑”,并拟名为“三月诗风”,不想没能如愿。这一期,我们终于选发了几首同学写的诗,但也终于没有能够辑成一个“五月诗坛”。作为文学园地,“尖尖角”发表的作品大都为散文,确实单调了些。许多关心“尖尖角”的同学往往写信来为“诗歌不能占尖尖角一席之地”而“打抱不平”。作为编者,当然也极想改变这样一种局面。同学们寄来的诗歌稿件不算少。有许多也确实能使人感受到作者“有感而发”的激情,或“以诗言志”的抱负。然而,既是“诗”,就必须有诗味。从表达说,诗系雅言。诗的语言必须含蓄、凝炼、优美,而绝不是将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