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溯陈垣自1898年教蒙学至1929年开始担任辅仁大学校长这30年闻各种教育实践之历程,发现至少有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是他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感,一是他的史学旨趣。两条线索或平行或相交,最终相交于国学研究,这是陈垣执掌辅仁大学、开始后半生教育生涯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陈垣从教70多年,任大学校长46年,对广大青年学者影响深远,培养了众多的人才。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他曾将中学毕业的启功安排到辅仁大学教授大学一年级的国文,并向启功传授上课须知,启功将其归纳为九条。现将这九条上课  相似文献   

3.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30年代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师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曾反复多次给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提醒上课的注意事项。启功称这些“注意事项”为陈垣先生的“上课须知”。综合起来,有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4.
徐吉志 《辽宁教育》2012,(16):22-24
提起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启功先生的成功之路,可能就很少有人知晓了。启功老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对友人谈起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是陈垣校长改变了他的一生。当年的启功只上过中学,没有正式工作。他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把他介绍给了陈垣,陈垣看了他的作品后,非常欣赏,认为"写、作俱佳",就介绍到辅仁附中教国文。但是,两年后,附中认为启功没有大学文凭,便将他解聘了。陈垣先生又安排他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后因没有文凭  相似文献   

5.
<正>马相伯是一位教育家、宗教界名人和爱国者,一向竭力提掖青年后学。他晚年最敬佩的人,却是当时只有30多岁的陈垣。马比陈大40岁,德隆望重,名满中外,竟表示要以陈垣为师。马相伯为什么会这样称赞陈垣!笔者将历年搜集的陈垣与马相伯交往的一些史实,连带他们与辅仁大学创办人英敛之的往还,一并胪列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唐文治与陈垣都是著名的现代中国大学校长.他们执掌学校期间,均十分重视对 学生进行普及型或专业型国学教育.他们尽管学术路径不一,然而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国 学教育理念又极其相似.由于唐文治重经学,陈垣重史学,故而他们在国学教育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以及教师延聘等方面,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但他们均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国学人才,为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垣(1880~1971)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史学、元史、宗教史、考据学、校勘学、避讳学等方面有大量著作传世,在学术界享有盛名,影响深远。同时他又是一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著名教育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导师,后又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数十年。他  相似文献   

8.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21岁那年,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惜才爱才的陈垣认定这位目前处境艰难的青年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决心扶持他、培养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大学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凡是办学卓有成效的著名大学背后都有一位或多位伟大的校长,曾经在那里呕心沥血,陈垣(1880-1971)先生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大学校长中的一位。他从事教育活动70年,先后做过蒙馆、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特别是他把自己一生的黄金时代都投入到了辅仁大学的创办之中,并担任校长达25年(1927-1952),经历了辅仁大学的创建、发展、鼎盛、结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潘桂飞 《文教资料》2011,(20):23-24
文章从国学教育在近代历史的热潮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出发,探析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国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国学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陈垣是中国20世纪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和著名的大学历史教育家。他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北京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从事了数十年的历史教育实践(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高贵品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创造性地实行度人金针的教学方法,培育了一大批现代史学名家。  相似文献   

12.
"国学教育"虽然是当代学界的流行语,但大多是在一种似乎"不言自明"的模糊状态中使用,很少从史学和教育学的学理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的探讨,提供一个近代思想家"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相关联的分析视角,探索民国时期梁启超"国学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国学研究中的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陈垣以会通中西文化,造就众多英才而享誉海内外。他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和办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其高等教育思想以国学为根基,汲取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在办学宗旨上以育人为本,传承中华文化;认同却不圉于西方学科理念,重视国学教育与研究;主张博学与专门互补,寓教学于研究之中。其正直的教育品格、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大家风范,永远激励着学人。  相似文献   

14.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名道宗,字援庵,又字星藩、援国、圆庵,别号圆庵居士,曾用笔名谦益、钱罂等.他一生著作颇丰,学术成就涉及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和史论等诸方面,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同时,陈垣在教育界亦卓有声誉,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并先后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长达46年之久.此外,他还于1949年以前出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且历任前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1959年,79岁的陈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6月21日,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5.
论马相伯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是中国近代三所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以及由此而深入思考的近代大学理想、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问题,均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1896年的保定小学教育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小学教育的源头之一。面对西学的冲击,近代保定小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独树一帜的音乐教育、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独成一体的考核方式彰显了其国学教育的特质,并作为典型代表凸显了中国近代小学国学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垣出任辅仁大学副校长、校长达26年,他是辅大的精神领袖。他坚守中西文化会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严格办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学术方法上强调做"窄而深"的研究;在态度上要求必须"谦虚审慎"。  相似文献   

18.
陈垣先生在学习实践中,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立了近代意义的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学科。本文主要对陈垣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作一简要梳理,使人们了解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垣(1988~1971),字援庵,历史学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清末秀才。1910年毕业于广东光华医学院,留校任教。曾与人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宣传反封建思想。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此后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故宫图书馆馆长,北平研究院特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师既要勤用勤查工具书.解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又要经常浏览史学随笔,增强讲课的趣味性。来新夏先生是值得国人珍视的学者。他老人家早年在辅仁大学问业.随侍过史学大师陈垣先生和余嘉锡先生.深得中国传统史学的个中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