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论学校教育以美育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平 《中国教育学刊》2004,(5):12-14,62
以美育人有历史、现实和理论的依据;以美育人的途径主要是优化校园环境,优化学科渗透,优化活动结构;以美育人的关键在于扫除制约教育创新的体制性障碍,拓展美育资源,提高美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育工作逐渐引起了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美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突显,学校艺术教育也已形成气候,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根据多年音乐专业教学工作的经验体会,从音乐本质属性出发,我以为音乐在美育中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一方面,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美感元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当前,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一下美育的功能:一、美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三、美育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之,美育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美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在转型,审美教育也须转型。现代美育是美育的“与时俱进”,是为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而作出的自身的机制更新、功能更新。它除了具备传统美育形象性、情感性、渐进性等特点外,还应注入新质新貌,形成自由美育观、发展式美育观;以多元化、个性化、高品位的当代审美化提高受众审美层次,弘扬民族精神,完善、优化现代人格塑造,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还美育以应有的地位浙江省杭州市人民中学李敏近几年来,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职教中,对美育还有一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德育包含美育成分,抓好德育就是抓好美育;有人认为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不就是美育吗,抓了艺术教育就是实...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现代语文》2006,(8):105-106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美育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情操,点燃人的理想之光;美育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青少年发展智力;美育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唐宋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美的矿藏,这为语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的历史长河中领略美的情趣、感知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美育中人格培养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美育从属于德育,忽视了美育在塑造人的方面的独特功能;一是认为美学是艺术教育,是传统艺术知识和培训艺术技巧,使美育片面化。  相似文献   

9.
学习革命英雄故事的目的,第一是记住、缅怀、纪念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第二是学习他们的机智、理性、冷静,不作无谓的牺牲;第三才是学习他们为了其他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第四,革命英雄故事是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是生命美育的最好资源。  相似文献   

10.
美育研究存在两个悬而未解的问题:一是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二是将美育局限于外在形式,不能准确阐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的以何种形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没有直接谈论美育,但其教育思想和美学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并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美育的四大特征:一、重视美育与实践的结合;二、注意教与乐的统一;三、美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四、没有把美育看作是他们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唯一途径。本文还试着分析了马克思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的美育重在情感与体验,但目的却不在于只是培养人的情感,而是既要培养人的美感,也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人的各种官能都得到运用,才能实现情感体验的美育;既要实现教育手段、过程的美,实现教育环境、氛围的美,又要实现生活情境的美,这同时也体现着教育的精神。因此,这不同于“美育是情感教育”。以往人们对这种观点的批评在于人的情感并非完全是审美情感,而审美也并非只有情感,还有理性判断。批评这种观点是因为它将美育归结为进行情感教育,将情感作为一种教育对象而进行的教育便是美育,或许也是人们对这种观点的一种误解。情感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桥梁,使人们能体验生活中的美,它本身包含在生活的各个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论美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教育,它弥补了理性教育的局限性,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引导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愉快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从而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审美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美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重要一环,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以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美育教育的意义、作用是重大的,其三大功能即培养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更是有其理论、历史、现代依据,如何明确美育的目的、任务,掌握美学基本知识,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提出了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初中语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教学之中。首先要发掘和利用课中的自然美资源:其次,发掘和利用课中的人物美资源;再其次,发掘和利用语中的语言美资源,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其价值在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贯通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课程建构逻辑是课程内容筛选、架构与组织的法则,“幼小中大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逻辑在于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融通,追寻课程最大化累积育人功效的实现。为此,“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需要坚持素养导向,以目标统领“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优化素养模块,以大概念凝聚“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强化素养认知,以认同力量驱动“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立足素养发展,以评价机制促进“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  相似文献   

17.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即情感教育。它能造就和谐的、自由的、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和心灵,它能使入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中国美育与西方美育的不同在于前重视美与善的结合,侧重感性的体验;后重视美与真的结合,侧重理性的分析。其相似点在于两都十分重视艺作品在语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育既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又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正确三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守政治方向的全面发展的人。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构建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格局,发挥合力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审美素养,发挥角色示范作用;营造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实现协同育人效果;建设促进发展的网络环境等举措,发挥美育价值,促进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9.
李菁 《甘肃教育》2003,(9):29-29
美育即美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蔡元培早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准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广州市109中学构建和实施的“以美育人”教学基本模式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得到理论界认可的成果。由全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查有梁教授编著出版的《课堂模式论》一书的第一章《模式论与教学建模原理》中,就选人了我校构建的“以美育人”教学基本模式,作为案例进行推介。该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整体优化、渗透美育”为方法论原则,通过反复实践,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诸要素而形成的,体现109中审美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