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吃完午饭我们驱车去卢赛恩.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历史名城。 几天前儿子在网上预订了旅馆。他对我说:妈.我们到卢赛恩就住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监狱旅馆.价格特便宜.只需50瑞士法郎一天(合人民币325元),你介意吗?我说:我不介意.很有创意,去见识一下也蛮好的。这是一座由监狱改建而成的旅馆.监狱始建于1860年,后来又两次扩建.  相似文献   

2.
垂钓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  相似文献   

3.
1955年军报初创时,人员主要是从各大军区报社抽调,我就是从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调到军报的。当时,还没有社址,我们办公、住宿都是在前门外大栅栏附近的几家旅馆里。我到报社后,被分配负责通联组的工作。我们和记者处住在同一旅馆。通联处成立前,由记者处处长李希庚兼管我们的工作。记得他不止r次地对我说:“你们的担子重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报没有稿件不行,你们要千方百计地组织稿件!”开始,调到通联组的还有郑李、唐铃二同志。我们三人都是刚从下面调到总部的,对全军情况不熟悉,向哪里去组稿,连通信处也摸不清。真…  相似文献   

4.
参观完纽约图书馆,我们被带到与纽约图书馆只有一墙之隔的图书馆旅馆。  相似文献   

5.
李家许 《军事记者》2012,(11):64-65
已经三次赴美探亲.本不打算再去了。女儿知道我和老伴曾想去一趟黄石公园,提议趁我们还走得动,了却此愿。征得我们同意后,她便为我们提前订好旅馆和机票。 露天溶洞与地热喷泉群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位友人自国外访问归来,写了一篇有关国家的出版方面的见闻。在拿去发表前给我看了。我对收集资料比较热心。对这篇访问见闻中的一些内容和数字,已经不感到陌生了。友人知道了我的想法,提笔就删,一篇稿子所剩无几,再送去发表已没有多大意思,只得作罢! 友人自责出国考察前没有了解一下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致使自己空辛苦一场,劳而无功。其实,这种  相似文献   

7.
杨玉昆 《中国档案》2004,(12):39-39
近日接到友人信函,内有笔者所需要张自忠将军的档案资料及友人的编研心得。我思年轻人打字速度快,便嘱在我室实习的一名大学生录入电脑。谁知半小时过去,只录入数行,其间还不断向我询问这个字是什么,那个字怎么读。搅得我刚刚成文的思绪几次被打断,真后悔当初还不如自己录入省事。是友人的字难于辨识吗?非也。那么原因何在?我想最大的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静悄悄与不打扰冯伯群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第一次住进一家外国旅馆。当我拉着旅行箱找自己的房间时,刚走了几步,翻译小沈便急匆匆赶上来,小声提醒我:“把箱子提起来走,别弄出这么大声音。”经她一说,我也感觉到楼道里真是静得出奇,而我刚才拉着箱子走时哗啦哗...  相似文献   

9.
正人,更需正已早行一位“得意”于新闻传播研究机构的友人对我说:最近他们单位整顿纪律,初见成效,真乃大快人心。再问细由,方知他们单位过去也曾几次试图刷新,但每次均以有那么几位敢骂、敢泼的“勇士”鼓捣,结果不善而终。友人意下颇为愤愤不平:。我不禁感慨系之...  相似文献   

10.
生日有感──致友人L小群子哦,今天,是你的生日!只是因为有了你,这一天才变得对我有意义,虽然我也曾将它忘记,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仍然是充满温情的回忆──星星点缀的是你微蹙的眉头,这副标准的“苦”相被现代朦胧派称之为林黛玉式的忧郁不知让多少人觉得你“神...  相似文献   

11.
难写的传记     
这题目是看到一位友人写的《传记漫议》一文而想出来的。文中说:“中国缺乏优秀的人物传记,更缺乏符合近代要求的传记。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令人难堪的现实”。此话我以为是对的。至少在目前,满意的传记还太少,与其他类别的文学作品比,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其实,我对此问题认识的缘起,也与这位友人有关。一个多月前,他约我写一本关于茅盾传记的书。我连忙推辞,这种工作,倘无几年充分准备,是做不了的。但他因我写过茅盾方面的论文,便执意不允,且因旧情尚好,我无奈,最后硬着头皮接受了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燕风”友人今何在?──忆摄影美学家、散文家朱枢萧赛30年代末期,我才十八、九岁,在光华大学附中及国立歌剧学校当学生。当时成都有一批热爱文学艺术,与我同样年轻的朋友,欢迎我参加了他们的“燕风文艺社”。社长正是青春年少,才华逼人的朱枢,笔名仲孙憬虹。《...  相似文献   

13.
1935年一开始,我感到在故乡呆不下去了。友人宋席九等共送了我300元路资,我不揣冒昧便想东渡。在南京的友人赵纯继为我写了一封信,给前一年到东京在新闻学院学习的傅襄谟,让我亲自带去找他,并说他很有办法,一定会照顾的。就  相似文献   

14.
刘朝晖 《军事记者》2013,(10):33-34
《因为爱着你的爱》,这部片子,前不久刚获得第七届"纪录中国"三等奖。回想起来,我跟这部片子还是很有缘分的,首先这部片子的主角同我是江苏老乡,老俩口是江苏连云港赣榆人,我是江苏淮安人,我们离得还是很近的,他们讲的话,不用打字幕我都能听得懂,另外一个缘分是他们这支部队竟然就组建于我生长的故土———江苏的淮安。再回想起刚剪完这部片子还没有播出时,请友人先一睹为快,友人看着看着脸上竟然还露出了笑容,心中顿时有了一种释然。  相似文献   

15.
垂钓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相似文献   

16.
书画与著述怡情两相彰──我的业余生活朱建亮最近,酷爱书画的《图书馆》编辑部韩继章先生因偶见我一幅赠友人的山水画,而忽然生出邀我写一篇杂记的念头来,谓我学术上已尽人皆知而业余书画生活尚待介绍云云,收到邀函,我自然高兴。因为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我的学...  相似文献   

17.
参观完纽约图书馆,我们被带到与纽约图书馆只有一墙之隔的图书馆旅馆.  相似文献   

18.
小说旅馆     
张凯  王炜 《出版参考》2007,(10):51-51
在美国俄勒冈州的纽波特海湾.有一家被人们称为“小说旅馆”的旅馆。从外观看去,这个只有3层楼的旅馆与周围的其他建筑没有什么不同.但每年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特别是一些喜爱读书的人在这里下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触电”已然八年了。记得,我刚刚弃笔时,曾动员天津的冯骥才弃笔。他与我开玩笑说:“我不学那玩艺儿。你想想,写文章先要进入键盘的ABCD,然后再用手指敲打那些洋文字码,那不是等于戴着面纱与恋人接吻吗,味儿怕是要减半了!”大冯天生是个情种,把笔耕与电脑写作,来了个人性化的比喻,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才从别的友人处得知,他虽不敲打电脑键盘,天津文联有人为他敲打并发送电子邮件,他还是间接地得到了电脑的实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在评介国际新闻稿件中发现,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同志写的通讯、消息以及花絮新闻,都具有浓烈的现场气氛,我很想当面向他求教,探讨一下驻外记者采访写作的经验。但他常驻国外,不便直接叙谈。然而机会来了,去年8月,应前苏联《论据与事实》周报的邀请,组织上决定派我前往参观访问,趁此良机也实现了我的愿望。在莫斯科的“萨律特”旅馆我同盛世良同志畅谈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