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火箭能否变成小箱子?你知道把一颗卫星送上天要花费多少代价吗?先是要给卫星安装质量是它一半多的火箭助推器,然后再为发射火箭建造占地面积很大的发射架和发射场,而每发射一颗卫星,最少也要消耗上千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人们必须要保证火箭里的燃料够用,不能出半点问题,否则,卫星被发射到中途就可能无功而返,折戟沉沙。  相似文献   

2.
正万户:火箭飞天第一人古时的火箭是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起初只是在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首先发明的。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他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相似文献   

3.
水火箭是一种利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而设计的玩具,可以模拟火箭飞行的原理,同因为利用水作为推动力所以称为水火箭。水火箭是物理教学中著名的案例之一,可以通过手动的实验与理论的分析,让我们体会到实验物理的趣味性。关于水火箭的水平发射,影响其飞行距离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航天发射过程中,火箭把航天器送上太空不容易,需要多级火箭联合使用,当一级火箭的燃料烧完了之后,二级火箭就会点火,继续推动航天器上升,或者还有三级火箭继续推送。一级火箭的工作最重要,携带的燃料也最多,它的燃料燃烧完之后,残骸坠落到海里或者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目前,绝大部分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这导致航天发射成本巨大,如何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大问题。如今,已有航天公司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一、研究背景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飞天梦”,为此,我多次参加学校航天科技研究所组织的纸火箭发射活动。我们先把纸火箭的尾部插到发射器的塑料硬管上,然后移动塑料硬管调整发射角度,最后用力踩塑料瓶,纸火箭就发射出去啦!但是,纸火箭的飞行距离很短,真是愧对“火箭”这个名字!纸火箭啊,你到底能飞多远?你的发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7日4时32分,我国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我们也来一起发射一枚火箭。装置:一个饮料瓶,在瓶身侧面安装一个自行车气门嘴:在瓶塞上钻个洞,安装一根硬质管子;在管子出口端蒙一片塑料薄膜:然后把小火箭头尾部的“喷口”插在管子上,火箭发射工作就准备就绪。现在用打气筒往饮料瓶里面充气。突然“嘭”地一声,啊!火箭飞出去了!请问:(1)本试验中,火箭是靠什么力飞出去的?(2)我国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的?答:(1)气体压力。实验中,打气筒往饮料瓶中充气…  相似文献   

7.
气火箭,飞喽     
<正>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不过那时候的火箭还只是一种武器。如今,火箭已经成为探测仪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发射的主要运载工具,它是利用向下喷射的高温、高压气体来推进的。今天,我们来制作一个用嘴吹射的气火箭,它也可以飞10多米远哦!  相似文献   

8.
张世慧  袁培新  董功锐  崔丹 《科技风》2023,(17):143-145
本文针对某型无人机在起飞发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无人机起飞发射过程进行了分段处理,分析了各阶段姿态控制逻辑,对火箭助推发射的风险边界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无人机发射过程中调整火箭助推器的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无人机火箭助推发射的安全性,为该类无人机安全发射起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1日,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了猎鹰9号火箭,并在发射10分钟后成功垂直回收了第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并成功将11颗通讯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回收火箭的难度在哪里呢?火箭必须具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电子系统。火箭的电子系统非常复杂,它就像火箭的大脑,需要通过收集火箭上的各种传感器获取的各种参数,然后进行信息汇总、计算来及时调整飞行  相似文献   

10.
<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不久前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发射了20颗卫星。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开创了诸多新纪录。绿色环保动力高长征六号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型投入发射应用的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一级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人们是怎样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探索到其中奥秘的呢?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地球磁场现象,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及其运用,可以说是对地球磁场作用的认识并利用的一个杰出的例子。但那时,人们对地球磁场认识的理论是很浅的。 13世纪,英国科学家马古星特曾把磁石磨成一个球,然后把许多小磁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海上发射优势多海上发射模式是除火箭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之外,又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发射方式。火箭为何要进行海上发射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高磊说:"与常  相似文献   

13.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  相似文献   

14.
举手问吧     
答:利用火箭将核废料运到太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目前还无法实现,因为成本太高、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类要制造火箭要花费相当多的费用,即使是制造出来了,要发射时还需要付发射费,发射一般的火箭成本大概就要好几亿人民币。而如果要扫除核废料对地球的危害,还需要将核废料运送到太阳系之外,或者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你认识火箭吗?就是那种必须要立在巨大的发射架上,像一根粗大的管子、头上尖尖的家伙。最近关于这家伙的新闻有不少,其中一条是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20秒试车成功。字面上看起来很复杂,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国研制出了更高效的火箭发动机。人类想遨游太空,发动机是最关键的,关系到航天员与货物的安全。有了安全可靠的火箭,下一个考虑的要素就是降低发射成本,让火箭发射更省钱。只有火箭发射技术的不断革新,普通人才有可能圆太空梦。  相似文献   

16.
提起火箭发射,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隆隆的巨响和喷射而出的滚滚浓烟。本期“触摸科学”,我们则要尝试一场静音又环保的发射过程——借助摩擦力让火箭迅速升空。还等什么,快撸起袖子,动手试试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XR-05型多种弹型火箭发射控制器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XR-05型多种弹型火箭发射控制器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科学与生活》2009,(10):10-10
<正>"俄罗斯的一级火箭发射成功,我们韩国的二级火箭失败才是真的。"当局宣布"发射部分失败"之后,韩国网民nalasuka表达了他极端沮丧的情绪。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的韩国火箭"罗老"的第一级推进火箭采用了俄国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第二次失利了。很多人伤心、难过,甚至愤怒。不过,只要弯下腰细细找问题,然后举一反三想对策,天塌不下来。按计划,今年11月嫦娥五号要登月,要把火箭问题留到那时吗?后续,2019年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紧接着还要发射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如果把问题积累下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才是更大的损失,才会给中国的航天雄心真正地泼上冰水。长征五号去年首发成功,今年第二  相似文献   

20.
太空里出现了交通事故了!这是真的!那太空里有交通警察吗?这是玩笑话。一起令人关注的太空撞车事件的确发生了。“事故现场”就在南极上空885千米处。肇事的双方一个是在太空中默默运行了31年的美国火箭废弃物,一个是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碰撞时间在2005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肇事双方”(中美火箭残骸)碰撞瞬间的相对速度为每秒5.73千米,碰撞结果是: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千米,美国的火箭废弃物则被当场撞碎,一分为四。这是迄今通过轨道计算确认的第三起大碰撞事件。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