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作文教学的“导与写”李杰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把文章的作法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可学生却无从着手、难以下笔。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导得不当,学生没有理解题意。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对“导与写”作了分析,并结合教材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与“学”两者关系极其微妙,它们既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亦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导”得好,就学得活,教学相长,反之,则是失败的教学。“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导得巧,学得就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导”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和运用技巧,必须着眼于诱导,着力于引导,着手于指导,着重于疏导,真正做到引导、指导、疏导、诱导并举,最后达到因势利导。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导,尤其是导越(导人)、导读和导议的运用。“导”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4.
短章集粹     
导之得法学之有效○何丽华李霞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导”非常关键,只有导得得法,学生方能学得有效。实践证明,在抓主线、重表达、多朗读等几个环节巧于指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抓主线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归纳出中心问题,有益于学生自学思考、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中心问题可根据教学实际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自己概括。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出示法,二是间接出示法,三是问题概括法。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就…  相似文献   

5.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是学生先学,教师后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合作学习探究问题。而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教",而是"导"。但一些老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俨然成了一个旁观者,丧失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一节课究竟"导"在何处?如何导得实,导得巧,导得活?这需要教师的智慧与艺术,也成了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研究,认为教师的"导"须关注学情,顺学而导,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读解思路探析兰州一中焦喜爱语文教学要把每堂课都变得饶有兴味,依我之见,主要取决于教师“导”得如何。而“导”得好坏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课前“琢磨”的功夫如何,是否确定了一条明晰、简练、最能揭示课文原义的读解思路。就中学语文课本本身而言,内容...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击诱导。""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表面上看起来教师教得轻松,其实学生要学得好,教师就要导得好,就要扮演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导,而且教师的导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时机。"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它的宗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地学,主动地学。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三个基本环节祝力体育实践课是讲解与运动紧密结合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主体作用的发挥,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完成。在教学实践中,我抓住导讲、导...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是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当生本的理念日益走进寻常的课堂,喜的是教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动得越来越多,但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名义的矫枉过正、教师主导缺位等现象却越发令人担忧。作为教师,少讲应当意味着多导,为学生的“多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优化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生本课堂上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萍 《江西教育》2004,(24):20-20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要落实好一个“导”字。既然导.就要导在问题上,导在知识的关键处.要导得学生有所思,有其趣,有所得。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加工.对教学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发展。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是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惊喜地发现教科书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体现在字里行间,鲜活的知识内容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的呈现方式为教师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进行教学设计留足了空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上,如何使教师激情洋溢、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呢?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关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应多在“导”字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师“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生疑思疑,“导”得妙可以让师生享受教学之美,“说”得透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读”得深入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练”得充分则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彰显,达到知行合一。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抓住这几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教跟学生主动学两者密切配合的活动过程。教师主导教是前提,诱出学生主动学;而学生的主动学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途径,应是教师导得“循循善诱”和学生动得“如饥似渴”,从而促进“导”跟“动’的统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生动活泼,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去获得知识呢?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指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对于生物课堂来说,如何取得教学的高效?笔者认为,"以导促防",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何谓"以导促防"?"导"即导学案在课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的导就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虽然也能创设一些激疑情境进行导学,对导的时度还把握不太准。时度的把握,即是时间和程度的把握。时,即为适时。何谓适时?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对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时,教师的导就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此时就可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克服困难、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和动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底体现在何处,如何真正有效地发挥这种主导作用,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读。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做”,即“读、说、讲、写、解”。高明的数学教师应在“导”上狠下功夫,导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得越充分,学生“做”得就越好,就越有成效。本文将教师的“导”概括为“导学、导研、导解”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要体现“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事先确定好导的内容,明确导的方向,学中有导,以导促学.使教师的导成为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9.
张长会 《考试周刊》2010,(32):54-54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学得精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人,教师的作用好像并不重要。但是,学生的心智还不能"自能读文",离不开教师的"扶"与"导"。大量事实证明,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越能充分发挥。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是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多问善问。本人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问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