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多元文化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美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反映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通过研究美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潜才阶段”能力的培养通河县第五小学校孙秀兰人才的成长可分为潜才阶段和显才阶段,而潜才阶段即基础教育,对于人才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是奠基阶段,对人才的未来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室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教室环境作为一种潜性课程,在学校教育环境大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班化教育”条件下,原有的教学空间没有改变,但班级的学额减少了,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占据的单位空间相对扩大。另外,随着各级政府以及学校自身对“小班化教育”研究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资金投入到教学环境的建设上来。这些有利条件无疑为我们深入研究如何高效利用教室空间,合理布置教室环境,使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服务创造了难得的机会。目前,有不少学校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班做了室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潜在课程是现代课程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气氛及学校的风气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起到教育作用”的一种课程。本文介绍了潜课程的由来、发展及现代研究的简况,并系统论述了潜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建霞 《教师》2008,(20):28-28
体育教育可以分为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教育等。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要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6.
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强烈地震憾着中国教育。它既直接作用于教育,又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间接地作用于教育。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相互强化,既表现为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资源管理”与“学校管理”上的表面性显影响,更表现为在教育价值、教育功能与教育目标等方面的深层次潜影响。这种潜影响将改变教育的内在结构,对教育存在的某些规定进行修正与拓展,从而引发教育的变迁。因此,在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向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出了严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涉及人类生活的多个侧面。学生在这一微型社会中亲临其境的经验和感受,与实际生活更接近,也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内容所必需的。所以,重视对环境课程的开发,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迈向现代化不可缺的一步。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深刻影响。因此,学校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美化,更要着力于社会环境的利用。我校建设、优化环…  相似文献   

8.
1 转变观念 抓好体育课程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摆正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位置,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既反映了整个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课程建设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从生物、社会、心理、自我教育、养生、健康等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新课题。从课程论的观点看,学校的教育课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称为显课程;一是教学计划外学生接受教育的“看不见的课程”,称为潜课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  相似文献   

10.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中学生性生理发育由迟缓变为超前,性意识由封闭趋向开放,使得性成熟前倾和社会性成熟滞后的矛盾冲突更加明显。但是,仅仅把青春期的这种矛盾冲突看做是“险关”、“危险期”是十分片面的,实际上这正是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促进学生性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而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又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最佳选择。因为在现代社会。个体的青春期主要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具有家庭、社会所无法具备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这是家庭和社会教育那种自发的、偶然的教育行为所难比拟的。专门设置的课程能够集中、突出、充分地体现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然而。由于过去学校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定位,学校课程开设状况未能充分发挥“学校是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因而导致了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育与青春期性教育滞后的反差。所以笔者认为,学校设置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是青少年了解和把握自己、获得完整的教育的需要,是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青春期性教育课程设置可以较好地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继坚 《山东教育》2011,(7):124-124
专门发文对学生体育、艺术教育提出要求。足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说实话,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因为跟升学关系不大,不少学校确实不够重视,应有的课时也往往被语数外等主要课程挤占。教育部将体育和艺术定义为“技能”和“特长”,就是要求学校对学生文体教育予以“同等对待“,保证学生参加体育和艺术学习的权利和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涵盖了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树立“企业人”的意识,有利于职业素质的提高,缩短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14.
李世宏 《上海教育》2006,(9B):42-44
作为教育,无论是一线教师、校长,还是教育科研人员,能否树立投身于教育,为教育事业服务终身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陈鹤琴高度重视“劳动生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这和当前许多学校只是重视化课程的设置、增加化课程的课时量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集体劳动中,陈鹤琴自封为“老狮子”,并亲切地称其他教师为“大狮子”,学生是“小狮子”,打破了师生界限。通过共同劳动,“老狮子”“大狮子”与“小狮子”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编按]  相似文献   

15.
王国勇 《四川教育》2023,(Z1):59-60
<正>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提高课堂质量,首要是抓好课程建设。新时代,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存在哪些现实瓶颈?如何开展路径探索呢?一、新时代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瓶颈(一)机制瓶颈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停滞不前。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更加强烈,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更加关切。受生源、师资、教育生态等因素影响,乡村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存在这样的观念——国家课程是“主菜”,人、财、时间全力保障;地方课程是“配菜”,基本没有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拓展大学生生命维度的有力举措。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就社会重视程度、高校课程建设、校园教育形式、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抓住四个关键:优化社会支持系统、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素养。  相似文献   

17.
冯桂芝 《天津教育》2014,(23):53-54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它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生长点。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依据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理论,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基于学校实际,我们构建起课程文化体系,形成学校共同的课程愿景,即红色理想课程、蓝色经典课程、绿色灵动课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校本课程所表达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因而在考虑社会需要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有个体差异的学习需要。因此,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但是,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多数学校基本上是把活动课、兴趣课、综合实践课当做校本课程,造成教师没兴趣、学生不重视的状况。我校在王庚民校长的带领下,提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相似文献   

19.
潜性课程的实质是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的一种经验的知识.从功能上看,它在于潜移默化地育人,达到育人效果的最优化,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促进正式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适当的学习态度.潜性课程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活跃校园文化群体组织;重视建设一流的学校环境;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育专业教师自身潜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化学教育专业潜课程的实施现状,论述了教育专业教师在实施显课程的同时,应重视通过自身教学的示范性、科学研究、职业观念及科学的健康理念等潜课程,来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科研意识、职业观念和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