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2.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3.
“连”,从字源上看“即古辇字。”(段玉裁《说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在车前引之也。”(《说解字》)即由两个人夫拉的车。所以本意是“车”。秦汉之后特指帝、后所乘之车。由于人与车连接在一起时,车才能行走,所以“连”一般用在含有“连着”的意思之处,如缝缝连连、心连心、山连山等,都属于此种情况。另外,“连”也用在有“连续不断”含义之时,如连锁、连篇、连年、连阴雨等。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解说体例和分类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开创了汉字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一传统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注》)。那么,它为什么要命名为《说文解字》呢?"文"和"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类别分类和编排体例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的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本文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7个"婴"族字,是以本义或特定引申义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的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文字史、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汉语大字典》充分利用了《说文》训释本义的资料.本文试图分析《汉语大字典》引用《说文解字》解析字之本义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依据钱大昕"连篆成文"原则分析《说文解字.示部》"斋"字释文,指出《汉语大字典》对其断句失误之处,并为之重新断句。《汉语大字典》和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断句为"斋,戒洁也"。笔者认为应该依据钱氏"连篆成文"的原则断为"斋戒,洁也"。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释义皆据小篆,字源的远离性无疑会造成误释。自甲骨文出土以来,字源归本,各家疏注日出,固有歧义,然渐正统。今亦据甲骨文对《说文解字》误释的之、主、东、午、垂、乘、出七字试作疏证。疏法先形后义,引典句,且每字注有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相似文献   

11.
何谓“教”、“育”? 王静先生《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及徐仲林先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写的序,部对两字的字源及本义  相似文献   

12.
释"皈"     
彭瑛 《现代语文》2006,(12):110-111
1.0 皈 "皈"字在《说文解字》中并无收录,在金文甲骨文中也不见古字体,本是为翻译佛经而造的后起字,最早见于唐朝.如: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字典的开山之作,被誉为"中国字典之先河"。它是中国第一部从字形分析入手,审音辨义,考究字源,具有"六书"理论体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4.
字形、字义本是文字学、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近年来,许多美学研究者希望从“美”字的起源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发展的情况,把一个单纯的字源问题引入了美学领域。古今对“美”字的字形起源和字的本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羊大为美”说。此说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代表,其核心在于认为“美”字的本义是味美,美即甘。这种观点在美学界得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赞同。日本学者笠原仲二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利用更多的《说文解字》异文资料对大徐本《说文解字》第一篇中的"礿""祈"等27字进行考订,并增补《说文解字》逸字"莘"。  相似文献   

16.
研讨汉字形体结构,素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进而断定象形指事为独体,会意形声为合体。是说源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显于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只告诉我们:文是依类象形的,字是形声相益的;先有文,后有字。从“依类象形”而言,似乎文仅指象形;就“形声相益”而论,似乎字单指形声。文还隐含着指事,字还隐含着会意,至少在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东汉以前,文与字实同义,均表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亦谓之名或书。《左传》曰:“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二年)又曰:“故文,  相似文献   

17.
"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助词.  相似文献   

18.
提倡国字     
【说文解字】汉字实际上可以称为中国的国字。"國"这个字出现得很早,造字之初没有这个字,因为那时没有形成国家,氏族群居还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当然也就没有这个字。《说文解字》:"国,邦也,从□,从或。"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国,邦也,从□或声。□其  相似文献   

19.
"去"是一个古今常用字(词).《说文》《说文解字注》《汉字演变五百例》等书中都提出"去"字本义是"离开",而任学良同志在《〈古代汉语·常用词〉订正》中提出:甲骨文中那么多"去"都是"往"的意思,"人相违"不是本义,而是"后起义".裘锡圭同志又在《说"去""今"》一文中提出,"去"的本义是"开口","去"字的"离"开义可能就是由"张开"义引申而来的.笔者在考究"去"字本义过程中发现"去"是个相当重要复杂的词.可以说,前人从各个角度对"去"的研究成果相当丰硕,如王学奇(1999年)对"去"字的表空间、表时间、表行为的趋向或持续及用作语助词、介词等多种用法和义项作了系统的补释.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夺"字构形并非以往认为的"伸手夺人衣中之雀",字中的部件"雀"应当为声符,兼表意。《说文解字》"夺、敓"二字来源于金文会意之"夺"与形声之"敓"的分化,"敓"与"夺"分别承担了本义"夺得"和引申义"失去",随后形成四条引申脉络,并演化出一种较为特殊的隐含宾语的用法——"使……失去(原有的地位、性质、功能、属性等)"。最后对《字源》、"二典"中"夺"字条的部分释义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