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爱生学校"是一个舶来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爱生学校"的基本理念,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爱生学校"所倡导的"爱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进,"爱生学校"注重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密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为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探索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爱生学校"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教育部基教一司联合实施,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儿童视角",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同时密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从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与保护、参与和谐四个维度创建儿童友好型学校。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引进"爱生学校"项目,成为该项目在我国中东部的第五个实验区。项目实施以来,天桥区相继开展了中国爱生学校标准本土化的修订工  相似文献   

3.
<正>一、"三生教育"创新教育理念1.整体性教育"三生教育"是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排斥教育单一的工具性,倡导"教真育爱"的教育本真。"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和科学行动,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教育功能。"三生教育"不是生命教育、生存教  相似文献   

4.
儿童参与权是指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的四项基本权利之一。我国西部农村学校儿童参与权的实施的现状是学生患有"集体失语症",这主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对"好孩子"评判标准的片面化理解造成的。儿童参与权的实施应包括:参与意识、参与动机、参与行为、参与意志与习惯四个递进的纬度,围绕这四个纬度建立儿童参与权在"爱生学校"实施的目标体系,能够保障儿童参与权的实现,同时还期待儿童参与权通过"爱生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  相似文献   

5.
曹祎 《江苏教育》2012,(Z2):121-123
人物小传:陈琼,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0年来,爱生如子,敬业奉献,成绩突出,被评为无锡市"爱生三走进"先进个人。她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关怀和帮助班里的贫困生、学困生,常利用节假日时间,穿行于社区街道及乡村小道,走进困难学生家庭,走进特殊儿童家庭。她的爱心感化了班里每一个顽劣的孩子,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家长。她长年资助困难学生家庭,累计捐款达一万元以上,所捐赠学习用品及衣物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23):1-2
学生的失范行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屡见不鲜,已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恐慌和不安,并成为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行为失范生"的教育,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与爱。本文主要通过对"行为失范生"的成因分析,以及结合笔者长期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管理的经验,提出了相关"改变"失范行为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宣天明 《教书育人》2012,(20):18-19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但长期以来,由于在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识。现在的学生,因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受社会影响大,知识、阅历相对以前的同龄人要丰富,而且有的家长素质不高,心中对整个社会充满了牢骚和怨言,家庭的氛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这些学生小小年纪似乎已看到了许多社会的阴暗面,对很多事物有了不良的心理定势。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赤诚的爱去消融学生心灵深处的坚冰,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期望,从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爱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然后,要爱一个"你不爱的学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对每一个班主任来说更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始于"爱"而终于"至爱"的一门"爱"的艺术。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学业未能获得成功而被迫选择职业教育的职校生而言,人们习惯上将对其学业的低评价扩大到对学生自身的厌倦,从而使得关注职校生的眼神变得"冷漠"。如何对待职校生,怎样教育和管理职校生,就成了职业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教育课题。案例为此提供了两种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初接受的教育,家庭是学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本文通过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分析,试图揭示家庭与孩子安全之间的关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感到,爱也应该"因生给爱"。2008年2月,学校让我接任高二(6)班的班主任,这是学校历史上的第一个音体美特长班,但学生的专业基础刚刚起步,文化基础也很薄弱。学生的自觉性、控制能力、人生理想、学习态度都有待改变。如何在  相似文献   

11.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该有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关爱学生、学会表扬激励学生,学会在他们的心中种爱下的种子,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关爱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不应该忽视惩罚的作用,它是"爱生"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体验教育即通过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寻找一个位置,扮演—个角色,用"心"体验,用"心"感悟,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感受爱、传承爱,接纳道、感悟道。一、以爱育爱在爱中成长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有时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和熟练地  相似文献   

13.
李明扬 《下一代》2013,(5):47-48
爱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教育。班主任有爱的情怀、爱的能力、爱的艺术、爱的行动,才会以崇高的师德,真心对待那些家庭困难、心理扭曲、学习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学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六爱"教育,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教益和深深的感化,如同春风,拂动学生美好的心灵,成就学生梦,成就教师梦,成就教育梦。  相似文献   

14.
爱学生就要懂得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爱学生就要学会关注生活点滴,爱学生就要体会学生的情感,爱学生就要做到严爱有度,因生而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大爱育人。这才是科学的爱,艺术的爱。本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来分析一名特教工作者对"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因生施爱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感到,爱也要如因材施教一样,"因生施爱".  相似文献   

16.
优秀课如甘醇般令人陶醉。每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孜孜追求,努力实现这种教学情景,以追求教学境界的完美。一、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连学生都不爱的人何堪为师!然而,仅仅爱生是很不够的,爱生是教育的前提和  相似文献   

17.
<正>一、爱的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职业学校在实施爱的教育中要重视人格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形成了"失败者""多余人"的心态,加之大部分来自单亲、离异或留守家庭,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教育与约束,导致了他们没有安全感,少有爱心,狭隘、妒忌、暴躁、依赖、偏执、攻击性、自尊心极强等不良的性格倾向,面对学生的人格缺陷,人格教育是重中之重。首先,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挖掘学生闪光点。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落脚点放在爱与责任上,开设《我爱我家》校本选修课程。该课程从"家"入手,开展了"我的家庭成员""小小家庭树""爸爸妈妈的一天""了解自己的家庭故事""我的愿望"等活动,使学生在"我为家人、家庭做点事"活动中学会感恩,勇于担当,让爱与责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爱,多种多样。有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爱"的表达方式、表现程度有不尽相同。爱国爱民,这是大爱;爱生爱子,这是小爱。所谓大爱无私,小爱不断。"雪中送炭"让人感激涕零;"滴水之恩"让人涌泉相报"公平公正"让人终生难忘。因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老师的无私,感受到集体的和谐。这,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20.
<正>家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他必须为家庭和谐、幸福付出努力和心血,更要付出爱。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家长是如此,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更是如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被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