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爱国 《考试周刊》2012,(71):138-138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再次提出,人们期待它能成为健身和培养健身能力的一门学科。本文分析了如何进行"快乐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马红霞 《考试周刊》2012,(32):113-114
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经济、文化得到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支持。我国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这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学校体育和改革正在向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时代教育》2010,(1):245-245
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和"快乐式教育"等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体育游戏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新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和归纳演绎法对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在阐明新中国成立前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趋势,认为体质和运动技能教育思想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占主导地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将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健康第一     
最近一段时间,非典疫情在我国许多地区出现。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击非典。面对非典的威胁,人们对健康、对生命表现出一种直接而又深刻的关怀。生命的尊严得到了充分地尊重。疫情已经被有效地控制,非典终将会被我们完全战胜,我们的生活也会由抗非典“特殊时期”进入正常时期,但是,非典给我们的经验及教训我们不能忘记,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这次抗击非典,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这是充满着人本…  相似文献   

6.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内赢来一片赞誉之声,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脉络,说明杜威教育思想对各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旨在"以史为鉴",结合本国的国情,探索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魏宏山 《文教资料》2010,(17):206-207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把"双刃剑"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相结合,培养大学生遵守、维护网络道德的意识和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重要作用的综合阐述,提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要扮演好"慈母"、"严师"、"朋友"、"演员"四大角色。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好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孝文化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孝"的观念产生,在先秦时期"孝"观念理论化、系统化,到了西汉时期"孝道"变得政治化,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被异化,唐宋元明清时期"移孝于忠",孝文化走向极致,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化"使大学生更多的获得的是枯燥的语言符号和空洞的教条。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符号化"向"生活化"的回归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生活化"源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化"回归,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其"符号化"的一面,而是要在回归生活的基础上,预制一定的符号系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不乏生活基础,又不失理想目标,这是由"符号化"和"生活化"本身的特质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方位地关注教育质量、提升质量公平,是我国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通过梳理教育质量公平演进的基本脉络,发现质量公平思想是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质量思想演进到一定阶段时的交汇。教育质量公平是人们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满足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条件质量公平、过程质量公平和结果质量公平。我国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亟待从多个方面提升与改善我国当下的质量公平。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人致力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从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脉络可以看出,人学视域中"人是什么"的历史性理解是"教育是什么"内涵确认的思想根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学思想决定了教育思想的分别。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获得充分发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育教学要求教育者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培养意志力的内涵、分析当前体育教育意志力培养的不足、意志力培养的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1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情感方面得以健康发展。中学生是长身体、长智力、长知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自西方现代体育逐渐传入中国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史上先后出现过诸多体育思想。这些体育思想之间在逻辑上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并具有相对身心二元对立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新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文章结合学校体育思想演进过程对健康第一思想的时代内涵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移动学习"将成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的桥梁,是课程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秦琴 《文教资料》2011,(28):149-150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践行"生活化教育"的理念,首先要做到备课生活化,即备课的视角不仅指向教材,还要指向生活;不仅指向教学预设,还要指向教学生成。让备课成为一种"职业习惯"要改变备课理念,改善备课途径,坚持集体备课,坚持写教学反思,让备课体现在职业生活的全过程,让备课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有思想的校长"、"校长要有思想"是长期和广泛存在的命题,并且成为越来越多的校长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对李希贵校长发表在《人民教育》的10余篇"学校管理沉思录"进行主题分析,阐释了校长思想在教育生活中的三种意味:自我觉醒、真相理解、现实批判,进一步回答了校长思想到底是什么、有思想和没有思想有何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晓庄师范之成长"生活教育"第一次的发现,是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以前进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计划的生活克服无秩序的生活。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杨芳 《考试周刊》2011,(13):169-171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把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认为好的体育教育必须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应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与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下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深邃的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