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广告不该拿成语开玩笑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笑掉大牙的“如姣似妻”》一文指出:利用我国成语的谐音来作电视广告,似乎是当前的一大发明。在一种咳嗽新药广告中,“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在一种化妆品广告中,“如胶似漆”变成了“如姣似妻”;在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应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便于记 忆又浅显易懂。眼下,各种传媒中的广告,小到吃 穿用行,大至招商引资,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广告中成语广告不少:“咳”不容缓(药品)、默默无“蚊”(蚊香)、“衣衣”不舍(强力肥皂)、“奔 马”当先(缝纫机)、百“文”不如一“件”(软盘)、“精城”所致(摩托车),等等,或谐音,或仿用,或直入,不一而足。不知是广告创意者的模仿还是广告间的相互影响,成语广告也大有一窝  相似文献   

4.
彭凯  李智 《东南传播》2013,(3):101-104
谐音仿拟广告在当前广告营销中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试验设计采用量化的方法揭示了其他认知干扰对谐音仿拟广告记忆效果的影响作用,表明谐音仿拟广告相较非谐音仿拟广告具有记忆效果上的优越性,同时,还从回忆和再认两个维度对谐音仿拟广告之间细微差异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广告设计者的业务实践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请勿“逢八就忙”近来,一些地方新闻单位出现了平时喝茶闲聊,一到每月与8有关的日子就忙于采访的现象,有时全部出动“赶场”,原因是8是“发”的谐音,商家为图吉利总是选择8号、18号、28号这样的日子来开业,于是有的记者就趁此机会大发“新闻财”,与广告部门...  相似文献   

6.
"肺常保护,肺宁莫属"是我为肺宁颗粒创作的广告文案作品,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广告文案类的优秀奖。该文案运用了两句八字的表述,从产品背景和谐音呼号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其中"肺"字的重复出现快速抓住了消费者的认知心理,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其主动的去接受,进而形成短时记忆。基于产品视角让肺宁颗粒站出来与消费者直接对话,通过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有助于达到易诵易记、有效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来,发现不少地市报用大幅大幅的版块来宣传某些企业现在如何光彩将来又要如何灿烂的“新闻”。有时用近整版的篇幅来宣传某些企业领导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的曲折经历。而采写此类“新闻”的作者大多是些“新面孔”,于是向“知情人”打听,方知“是广告部的人写的”,继续再问,又告“这是广告搭配品”。某些新闻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制订了一系列“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优惠措施”。笔者也常常收到许多外地报刊社寄来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新闻媒介的四重出售模式,有两个理论前提,一个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可划分为“新闻信息”和“宣传、广告信息”,另一个是人们所接受的新闻信息,既有提高自我的“讯息”作用,又有恢复自我的“按摩”作用。 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的创始人,法国数学家托姆(Thom Rene)曾经用下面两个图分别表示“新闻学意义上的信息”(图1)与“宣传和广告技术意义上的信息”(图2):  相似文献   

9.
移动路演广告自身优势显著,相对于传统媒体,它主动性、沟通性更强,却又比网络媒体更多一份真实性与感染力。因此移动路演广告近几年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移动路演广告逐渐形成了“三新”的特点——“新奇”的外形包装,“新颖”的呈现方式和“新兴”的宣传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使移动路演广告在宣传推广时发挥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是字形、字音、字义3要素结合的产物。前人形容修辞的准确、完美,常以“声谐义恰,句带灵气”这8个字来概括。新闻的标题作为“新闻的广告与眼睛”,体现了新闻价值、要素、主题与表现手法的集中统一。因此,要求某些标题做到“声谐义恰,句带灵气”,也是完全应该的。声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谐音”。以谐音辞格创作的优秀新闻际题,除具有含蓄、畅快、音韵美外,还能使标题新鲜、生  相似文献   

11.
广告新说     
每日在广告的包围之中,耳濡目染,渐也悟得一点广告的好处和秘诀。《辞海》说: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或文娱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言以蔽之,广告这东西就是宣传自己。不过,宣传自己在中国民族文化传统里至少是不被推崇的。孔子当年游说于卫国,就被“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子路闲话了几句,惹得  相似文献   

12.
时下,各种媒体中诸多宣传疗效的医疗广告,大都采用了新闻报道形式,有些还安排在广告专题之外的新闻专题之中。事实上,“软新闻”成了传播虚假广告的载体。“软新闻”的花样很多,从采写方式来看其主要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4日,《新华日报》广告经营出现了两个“第一次”:一是《新华日报》广告第一次一天只宣传一家客户——徐工集团,二是单日同品牌广告投放额创“第一”高。这在低迷的党报广告市场上,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此案的成功是契合了客户需求和党报特点的策划结果。在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新闻工作者看广告要多“一只眼”,用特别的眼光看广告,对所看的广告进行分析、判断,从中找出新闻资源,并对其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进行挖掘、报道。  相似文献   

15.
研究美国对外宣传的人,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些想用“美国超级宣传”来淹没全世界的美国宣传家们,原来是根据美国商业广告商的经验来行事的。早在60年代初,美国宾州大学前外交政策研究院院长斯特罗——胡普就说过:“美国对于苏俄以及其他共产地区的宣传,不论其节目的名称如何,都只是国内广告技术的延长,其目的仅在争取对方的人民认清事实(货色)的真相而已。”在美国商业中,广告占最重要的地位。据有关文献报道,现在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要被形形色色的广告“袭击”1500多次。通过广告对顾客的“头脑轰炸”强迫他们购买…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某台播出一条为用手机上网而作的广告.广告词中说:“停电无聊、堵车无聊、吃饭等位无聊、……无聊时刻上网谋一把、看花边新闻……”其实.宣传用手机上网的优越,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词汇和句式.何必用一连串的“无聊”来反衬手机上网的“有趣”呢?加上播音员绘影绘声的朗诵,使一些模仿性较强的孩子在遇到停电、堵车等同样的情况时.  相似文献   

17.
一度是网络广告代名词的标准横幅广告(banner)和按钮广告(button),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已成为“明日黄花”。为了拯救横幅广告,按钮广告一蹶不振的点击率,网络广告商拿出了“绝招”,用无法抗拒的侵犯广告占领了用户的电脑屏幕。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的病因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 《记者摇篮》2005,(5):19-19
“有偿新闻”是权力拥有者的腐败现象在新闻界的一种延伸。新闻腐败是行业腐败的一种具体表现。有偿新闻是一种变相的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和新闻广告化,是新闻业走向市场后出现的突出问题。新闻从业者掌握着版面和节目时间,拥有一定的信息发布权。企业、单位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知名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就要借助传媒做宣传。它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花大价钱做广告宣传;二是用低于广告价位很多的钱款支付给有发稿权的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被报道单位做广告。凡属新闻报道,新闻单位不得向被报道者收取任何费用,凡收取费用而刊播的,应标明为‘广告’。”这一规定,为处理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企业在新闻单位做了广告,同时这家企业又创造了先进经验或涌现的突出的好人好事,这些经验或事迹不少内容与广告内容有密切关系或一致,新闻事实与广告事实发生“重合”现象(以下简称“重合”现象)。能不能和怎样宣传上述新闻,让广告与新闻二者宣传内容“重  相似文献   

20.
吕莉 《声屏世界》2001,(10):50-51
广告业务员到企业与客户洽淡广告业务,不是经常被客户要求“有好的广告词、有满意的广告,才签合同”吗?不是有一掷千金来寻觅一条广告语的做法吗?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仅是追求一种宣传效果、商业效果,实在是透露出对广告精品的追求。作为商家都有强烈的精品广告意识,那么,广告从业人员更应树立广告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