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供应商谷歌今年初突然扬言要退出中国市场。因涉及中美关于互联网监管的分歧和谷歌遭遇黑客攻击等敏感问题,海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美国《纽约时报》2月19日“爆料”,称谷歌和其他美国公司受到的网络攻击可能与中国两所学校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0,(4):59-60
《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国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作者分别是美国人欧亚伦和中国人山奇。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话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媒体没讲过的美国”到“中美两国之异同”,再从“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到“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3.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对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0年的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外国记者是如何描述中国形象的?涉华报道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什么位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共同社、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新闻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1月份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勾勒出境外媒体关注的涉华热点领域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4月30日,新华社推特、脸书、优兔账号同步播发动画《病毒往事:中美疫情对话》(以下简称《病毒往事》),以卡通动画展现"兵马俑"与"自由女神"围绕疫情的对话,揭示中国一边积极抗疫,一边不断预警,提醒美国防范新冠病毒,但美方先是傲慢地无视劝告,等到疫情失控又攻击中国以推卸责任。中方负责任的态度、行动和及时通报,与美方推诿、甩锅、歇斯底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制作的这条动画短片,迅速走红推特、脸书、优兔、Reddit等各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  相似文献   

6.
9月17日到25日,我作为《北京周报》和《中国与非洲》(隶属《北京周报》)的记者,参加了“感知中国”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采访活动。在非期间,与报社后方以及非洲分社密切配合,通过杂志、中英文网站、北京周报新浪官方微博和《中国与非洲》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多媒体、零时差、全方位、图文并茂的立体报道,为不同平台受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是“习李新政”实施初年,美国媒体对“习李新政”如何评价?美国媒体2013年涉华舆论有何新特点和新趋势?本文选取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具有影响力的26家美国媒体在2013年1月至11月期间的涉华报道300篇,通过内容分析和定性研究,对2013年美国媒体涉华舆论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美国媒体涉华舆论主要呈现以下5大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1,(12):32-33
为庆祝中奥建交40周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奥地利总理府、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共同举办了“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其中的“中奥媒体研讨会”是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9月14日,近百名中奥两国资深媒体人和专家在维也纳的奥地利总理府大厅,就中欧相互认知与两国媒体责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是《环球时报》编委王文在会上的发言以及相关的讨论内容。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欧媒体认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坎昆召开的第1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美两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都备受瞩目,而美国的政策正是来自于被《时代》周刊等美国媒体誉为奥巴马政府的绿色“梦之队”的能源和环境核心决策层。这个决策层由6位成员组成。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诞辰日是西方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和阐释中国的重要机会,本期就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中西方报道,选取新华社和《南华早报》两篇稿件,分析探讨如何跳出毛泽东本身,来传递我们想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传媒最发达的国家,其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美国国内,大众传媒被称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力”。可见,大众传媒对美国的公众舆论以及国会决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由此可以推知,美国传媒的涉藏报道对国会与公众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纽约时报》1999-2001年问的涉藏报道为例,对此予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正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战略对话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当前,搞好中美、中俄战略对话最为重要。尽管中俄关系已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但仍须精心培育,使之好上加好。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最复杂、对世界牵动和影响最大、最需要下功夫处理的大国关系,所以在中美战略对话上我们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从事中美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为期两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落下帷幕。本届年会受到亚洲和世界的关注。香港、澳门、台湾15家媒体机构53人,国外63家媒体机构130人到会报道。彭博社、《金融时报》、BBC等国际媒体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为论坛进行广泛的海外宣传推广,并派资深记者和编辑参与年会报道。 对参会代表来说,博鳌论坛的意义是双重的。作为全球关注亚洲问题的高层论坛,博鳌是思想库,人们在这里分享经验、智慧,相互激发灵感和思索。同时,政府领导人、商界领袖、知名学者和媒体精英群聚于此,又为参会代表建立和拓宽人脉提供了难得和绝佳的机会。 此文为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特别供稿。从专家与媒体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它背后国际经济领域的风云际会。本刊选编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列居全球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经济状况、发展与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又译《经济学家》)是一份被西方世界认为较为专业和高端、以时评和新闻分析为主的周刊。分析《经济学人》的对华报道,可以管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探寻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16.
在2020年2月初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纪录片《美国工厂》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就中美观众、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反馈中所涉及到的共同交集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探寻中美两国如何谋求共生共存之道。美国观众对于跨文化合作中的冲突性因素更加关注,而中国观众以一种开放、包容且非对抗性的态度来看待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显得更为理性。中美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差异,集中在两国工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以及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上,这恰恰是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距之所在。通过中美观众对于《美国工厂》所引发的大量讨论可知,尽管一些观点针锋相对、迥然不同,甚至充满意识形态性,有的不乏曲解,但是中美人民的合作之道十分清晰。第一,不论是中美观众,还是中美媒体、影评人,双方的差异来自于文化价值观,这和影片中处处能看到中国管理模式与西方工会制度的激烈交锋高度一致。第二,在对于劳动、幸福观等人生价值的追求上,中美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第三,中美合作之道在于互相了解后共同创造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认为,一国的国家形象不是该国的固有物,而是该国在国际社会与他国的互动中通过观念共享,凭借观念结构或结构化的观念而"社会地"建构起来的。①当前西方主流媒体在世界各国国家形象的观念共享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聚焦浙江省国际形象,以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为导向,以美国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官网和《时代》周刊官网对于浙江的报道为样本,审视美国主流媒体构建的浙江省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对外宣传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CCTV-9、国际台、《中国日报》、中新社、(《上海日报》英文版、《深圳日报))英文版等专业媒体日益强大。但与西方媒体相比,我们在全球媒体的总量和新闻信息播发的总量仍微不足道。信息量的微弱,必然会削弱中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同时也对树立中国传媒的国际新形象有所影响。因此,发展壮大地方媒体对于国际新闻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全国闻名的仁孝之村,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华孝文化》杂志、(《春晖》杂志、香港《文汇报》、澳门《华侨报》及美国〈中国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这个村叫东溪单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