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为指针,以法官进校活动为契机,以法制教育规程为指导,突出抓好法制教材建设、基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推进了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度实施。法官进入学校,开启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新征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学校聘请法制校长的基础上,全县各中小学全面开展了法官进校工作。成立了法官进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每名进校法官每半月进校一次,指导各校法制课教师上好法制课;培养中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社会中,可谓是处处都有法制的存在。我国的法律也是较为完善的,这种大环境之下,当公民遇到民事纠纷或者被人伤害的时候,便要拿出法律的武器,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法律与法制的意识,更应该懂得将这种与法有关的意识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这也是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开展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因,让学生养成一种法制的思维形式。而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培养学生法的意识,成为本次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新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上课效果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情景、关注每个个体特征、师生对话探讨等方式还原课本内容让学生在经历中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将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社会上存在一些"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法律观念淡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任重道远而势在必行。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与法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逐步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和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建福 《成才之路》2014,(31):93-93
职业学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由于受"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职业教育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校无用论"的怪圈,影响学生的成才。因此,对职业学校班主任来说,其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社会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对于今后将负担法律施行重任的法科学生来说,树立正确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其法律职业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影响法科学生法律信仰形成的社会性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法律文化、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法制现状等。培养法学生的法律信仰必须针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主要和基本的形式,是通过法律来实现;从国家机构的构成到国家公务人员的职责规范,都是由现行法律加以确定。因此,要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行,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规范,还必须使国家公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法制素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加强对其国家机构本身的法律监督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国家公务人员法制素质的培养。所谓法制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国家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的重视和遵守的程度,即修养水平。我们认为,国家公务人员的法制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后者是本文将着重加以论述的。法律知识的概念比较清晰,容易理解,它是作为学习对象(内容)的那些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中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推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传统的工学合作主要有"将学生派往公司实习实训"、"请公司资深人员进校授课"、"集中实训"三种常见模式,它们各有特点又有明显的不足。本文以动漫设计专业为例,综合传统工学合作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建立一种较为可行的合作模式——基于业务流程外包的工学合作工作室,并以期该模式对于其他专业同样有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律制度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特征、文化底蕴及社会思想。反过来说,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政治制度、农业经济、农业文化思想及儒家思想铸造了中华法制的特色,其中法制的矛盾性尤显突出。这种矛盾性有碍于法律的进步,痛失法律的先进性。中国历史上法制矛盾性表现为,其一,存在专制政治与法制主导思想的矛盾;其二,存在人治官治与法律公正精神的矛盾;其三,存在伦理价值取向与法律的发展经济功能的矛盾。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法制的矛盾性中得到启示。中国历史上法制没有获得革命性质变与飞跃,只有推翻封建制度,变革政治,法制建设才能做到法理原则正常化、科学化;治理国家与保障人民的利益是法制建设的不可偏废的宗旨;真正的法治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制发展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诉讼法制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诉讼法制中的具体体现,从立法文本来考察,被冠以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原则数量众多,但在文本之中,能体现出广泛的真实性的法律原则只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和调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各种各样形式,但主要有以下几种:到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合作冠名办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学生进厂学习、引厂进校等。其中"引厂进校,教师管理"这种模式最值得技工学校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董必武法制思想包括: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必须做以“有法可依”和“絷地必严”;建国后的一段时期法制不健全的历史根源是轻视法制的心理,社会根源是小资产阶级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法制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处理好的领导和依法办事的关系。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娇 《考试周刊》2014,(24):151-151
<正>初中学生即将达到刑事法定年龄的标准,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迫在眉睫。老师在施教中要多渠道地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法律条文,知道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在获取法律知识的同时,做知法守法的好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法制意识的好公民。一、因材施教,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中学生还没到成熟期,是非观念、防范意识都很淡薄,遇事容易冲动,只求痛快,不计后果,所以中学有必要制定一些行为规范,约束他们的不当行为,指引他们养成良好和文明的  相似文献   

14.
必备的法律素质,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现实中接连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提醒我们: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视角,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方向予以一定维度探索。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制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15.
扈玉民 《现代教育》2011,(Z3):58-58
法制社会的前提是提高国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而提高国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学生时代开始进行法制教育,才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进行充分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观念对学生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培养中学生的法律观念,是中学法制教育课的核心目标,为此,在中学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对中学生法律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责任由责任情感、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构成。"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人之本。学校坚守"责任教育"理念,将爱与责任融入教学与管理之中,努力为学生的成才精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环境,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努力将"责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视的眼光和关切的态度判断实践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  相似文献   

19.
来君 《青海教育》2008,(12):54-55
法制教育是一个法制社会的应有之义务。法制社会的前提是国民法律素质的提高,而培养国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学生时代进行法制教育,才能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进行充分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的法制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学校法制教育的研究及成果应用,发挥学生自育的功能,有必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法制观念,掌握一定法律知识,能承担向同学、家长进行法制宣传任务的"法律小顾问"。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探索提升师生法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