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传统的课程评价领域进行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艾斯纳在他的《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它们在教育评价中的形式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把文艺批评中的鉴赏与批评概念引入课程评价,提出了课程评价中的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对传统的课程评价领域进行全面检讨的基础上 ,1 976年 ,艾斯纳在《美育杂志》(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上发表了题为“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 :它们在教育评价中的形式和功能”(EducationalConnoisseur shipandEducationalCriticism :TheirFormsandFunc tionsinEducationalEvaluation)的文章 ,首次把文艺批评中的鉴赏与批评概念引入课程评价领域 ,提出了课程评价中的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 1 977年 ,又…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美学探究的发展,以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为范例的美学取向的课程评价思想日益成熟,教育批评的四个维度为美学取向课程评价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本关于课程的著作,为什么命名为"教育想象",作者究竟"想象"了些什么?一本讨论课程的书,为什么直接写课程的内容只有三分之一,而且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在讨论教育评价?为什么作者要用教育鉴赏和教育批评来取代以往注重量化的评价……当你捧读这本书时,头脑里可能会冒出这些疑问来,甚至你还会想,大学学者的理论智慧,能解决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课程专家埃利奥特·艾斯纳开创性地将艺术美学领域中的鉴赏与评论概念引入课程评价领域,提出了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的评价模式。以质性探究为特征的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模式主张课程评价回归生活世界、课程评价范围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对教育动态过程的把握,其根本旨趣在于促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美国课程专家埃利奥特·艾斯纳开创性地将艺术美学领域中的鉴赏与评论概念引入课程评价领域,提出了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的评价模式。以质性探究为特征的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模式主张课程评价回归生活世界、课程评价范围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强调对教育动态过程的把握,其根本旨趣在于促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育批评的盛行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集中反映了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崭新变化与时代特征。质言之,教育批评的盛行在于教育在社会中的位置正在发生着从边缘到中心的转移,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一个教育基础。对教育批评的社会基础的透析,一定意义和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对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解释。  相似文献   

8.
刘徽 《现代教学》2010,(5):77-79
艾斯纳·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艺术教授,在艺术教育、课程研究及质性研究方法这三个领域中颇有建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是其代表作之一,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雁冰主译。当前,学校课程设计及其评价往往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瓶颈而制约着改革的进展。然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所谓技术方案于事无补。在《教育想象》一书中,艾斯纳将课程设计及其评价问题引入到一场更为深刻的对话之中,即建基于对“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之上的对话,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新形式——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  相似文献   

9.
教育批评的对象是教育鉴赏所达到的教育事务或事件中的种种品质。由于这些品质复杂精微、不可言喻,超出了数字和命题等推论性语言所能表述的范围。艾斯纳认为,如果要揭示这些品质,进而使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品质,就必须借助于诸如诗歌、散文、音乐、舞蹈等非推论性语言,对品质作出完全、充分的表述。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负载的规范性事业,在非推论性语言的使用中,必然渗透有教育批评者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批评是一种全新的质性评价方法,通过对课例展开描述、分析、评价和提炼主题等教育批评活动,能够回答学科思想教育的实践问题,揭示出知识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关系,建构教学场景中知识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和谐共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8,(3):120-126
在探索如何构建创客教育评价模式的过程中,"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理论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文章基于对"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理论的剖释,通过挖掘其指导创客教育评价所具有的多重价值,构建了创客教育"鉴赏与评论"评价模式,并在X中学的创客教育综合实践课程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表明,这种以质性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能够捕捉到创客教育进程中的丰富信息,不仅有助于发挥评价自身的诊断、鉴定和监督功效,还使评价蕴含了调节、导向和激励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正进行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范围之厂,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改革自然没有多少前车可鉴而只能是摸索前进,不足乃至失误就在所难免,所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十分必要,语文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对语文教育的批评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育批评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股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语文教育的批评就没有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理性的讨论,教育批评是一种效率不高的交流教育问题的方式,极容易导致被批评者受到伤害,也不能带来问题的解决。最常见的教育批评要么前提假设存在问题,要么对问题原因的指向模糊。但是教育批评现象又必然会存在,回避其存在,或者希望把教育批评变成理性的、没有缺点的教育讨论的想法都是不可行的,所以作为必然会存在一种概念的批评,批评者、身处教育中的被批评者都存在一些问题。既然这样,就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世界,而且要区别教育公共问题与专业问题,以减少教育批评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实现该方法的科学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客观性、逻辑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科学化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的本质、困境和环境变化决定了其科学化的必要性,传统批评方法的经验借鉴、本学科深入研究的基础、他学科的成功示例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科学化提供了可能。立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的发展现状,应整塑思想政治教育批评理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技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批评规范制度以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批评环境,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批评方法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曾毅 《教育史研究》2009,(6):42-45,67
二十世纪是一个富于怀疑与批判精神的世纪。语文教育批评是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界一个普遍而鲜明的教育现象和社会现象。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二十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演变,依据语文教育批评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自身发展逻辑进行分期考察,剖析不同发展阶段语文教育批评的主导思想、焦点闸题及其文化实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二十世纪语文教育批评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教育批评的盛行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观之 ,教育批评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形态。本文分析了教育批评的认识功能、动力功能、民主化功能等正功能 ,也简要分析了教育批评的一些负功能 ,并对如何回应教育批评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批评的功能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批评的盛行几年出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从教育社会学角度观之,教育批评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形态。本分析了教育批评的认识功能、动力功能、民主化功能等正功能,也简要分析了教育批评的一些负功能,并对如何回应教育批评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听评课具有美学的维度,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能为听评课美学维度的回归提供有益的视角。在该视角下,听评课旨在意义的追寻,体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立足于美感鉴赏,揭示并改进教学的问题;注重经验完整性,评鉴框架兼顾课堂内外;体现主体间性,强调自由与民主的合作。基于这4种特征,可以以"学习"为抓手把美学取向的听评课分为课中与课后两大方面,其中课中评鉴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体验、学习文化、学习节奏5个维度展开,课后评鉴则由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组成。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批评作为教育和社会的一种具体互动形态,对教育创新具有诸多积极功能,这一点使其成为教育创新的一种推动力量;同时教育批评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对当前盛行的教育批评要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 ,是社会对教育的批评 ,是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形态。教育批评的盛行有其深刻的教育基础 ,表现为教育的世俗化、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教育的个人意义的变化以及教育的无能与无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