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人对基层通讯员总是有一种“写稿是为了挣稿费”“写稿影响工作”的偏见。浙江省台州地区农行各级领导为了树立“写稿也是工作”、“写稿光荣”的正气,带头组织和撰写稿件,激发了广大通讯员写稿积极性。温龄县农行行长张普栓、三门县农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的职责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新闻单位的耳目,为新闻单位撰写稿件、提供新闻线索。为党报当一名通讯员,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有时,听到一些通讯员讲:“工作太忙,没工夫写稿”。也有人说:“工作是硬指标,不干不行,写稿是份外事,写不写都可以”.从而把工作和写稿对立起来。我觉得工作和写稿表面看来是一对矛盾,但,实际上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我们不做工作,也就没有新闻线索,当然也就谈不上撰写稿件。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这对矛盾。我在实践中做到了:写稿促进工作,工作促进写稿。  相似文献   

4.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5.
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这是写好新闻报道的一种技巧,也是通讯员提高稿件命中率所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经验。写稿辛苦事,得失寸心知。我们通讯员写稿,谁个不关心自己劳作的命运呢?有些通讯员的稿件命中率不高,原因很多,依找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详略得当”这  相似文献   

6.
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写稿有很多不利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社会生活的接触面较狭窄,写稿思路往往不开阔,稿件质量也相对不高,很难产生新闻“精品”。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采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的体会是要扬长避短,以专取胜。本职工作使通讯员写稿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有本职工作也是基层通讯员独特的优势。基层通讯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8.
绝大部分通讯员,平常对一篇稿件的完成,一般是先采访,接着写稿、改稿,最后是发稿的“三步走”。但随着事物的瞬息万变,往往对刊发后的稿件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甚至出现疏漏失误,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通讯员在写稿过程中,学会运用杀“回马枪”。  相似文献   

9.
盐都县大冈广播站编辑邵仁元,从事广播编辑工作11年来,热情辅导业余通讯员写稿。针对有些新通讯员写稿抓不住中心,稿投了翘首以“听”的迫切心情,他总是十分慎重处理通讯员的“处女作”,哪怕只有一点新闻价值,他乐于跟踪深入采访、挖掘,以通讯员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10.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业余通讯员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连续发表稿件,有时个把月乃至三两个月不见一篇稿件上报。对于酷爱写稿的业余通讯员来说,逢到发稿“低潮”,容易闷闷不乐、吃睡不香,这个时候,有些同志能变压力为动力,由“山穷水尽”走上“柳暗花明”;可也有少数同志怨天尤人,焦虑不安,影响了写稿的热情,甚至为摆脱“自找苦吃”的困境,从此“洗手”不干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有些通讯员写稿眼高手低,看不上“豆腐块”“火柴盒”,一下笔就是三五千字,结果因版面限制而被打入“冷宫”。为什么稿件长了不易发表?这里面就有一个“版面有限”问题。就拿《陕西日报》来说,报社每天收  相似文献   

13.
高级编辑李长仁,继《通讯员写稿入门》一书发行之后,最近又写了《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并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回答了通讯员提出的怎样克服采访和写稿中遇到的问题?怎样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提高稿件的命中率?怎样写应用文等等问题。全书22万字,定价5.00元。北京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相似文献   

14.
最近,石河子市邮电局档案室在档案全宗卷里辟“本局通讯员被刊播稿件”分卷,把本局15名通讯员自1984年以来刊播的稿件,全部立卷存档,长期保存。这一措施激发了通讯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调动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林编辑经常通过书信辅导我们写稿,真是关心通讯员的好老师啊!”这是通讯员们对四川日报《川东之页》编辑林元琤同志的赞誉。她在负责编辑达县地区稿件的两年时间里,给全区30多个通讯员写了约有70多封信,还常在退稿上圈点,提出修改意见,传授新闻知识,使不少通讯员提高了写作水平,在省级和地方报纸和电台上用稿数逐步增多。近些年,达县地区搞新闻工作的新同志多,写稿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欠缺一些新闻业务知识,稿件刊播率较低。林元琤十分关  相似文献   

16.
算起来,从1966年4月发表的一块“豆腐干”开始,我的通讯员生涯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从事高校校报编辑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从业余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工作者,我始终拿着手中的笔,坚持为党报写稿,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眀日报》、《新闻出版报》、《新华日报》等中央、省市报纸发表各类作品近两千篇,其中不少作品还获了奖。有些通讯员讨教我的写作经验,我的体会是“写稿三十年,感受有八点”。 一是登上算报道,登不上算参考。作为一名通讯员,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写稿目的。我的做法是不过分追求见报率。稿件发出后,如能见报,说明稿件有新闻价值,有些稿件尽管没有见报,但对新闻单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是文章登不上不灰心,回头在质量上找原因。文章即使未发表,也应正确对待,不要埋怨编辑  相似文献   

17.
不少通讯员常为写稿多而被采用的少感到苦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邹县石墙镇报道组积极组织通讯员开展评议、研究稿件的活动,提高了稿件质量,收到明显效果。这个镇群众性的通讯报道工作基础较好,全镇常年坚持写  相似文献   

18.
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头一个伤脑筋的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选不好题目,感到被报纸采用一篇稿件太难.殊不知,编辑也常常面对众多稿件,为选不出适合编用的稿而犯愁:有些稿件内容充实,文字通顺,但不符合报道中心;有些稿适合当前宣传要求,而内容却单薄,写得又一般。一篇稿件能否见报因素颇多,见报的标准首先一条,得与当前报道精神相吻合.有经验的通讯员,在发现一条新回线索之后,先要动脑筋琢磨一番:要撰写的稿是否有针对性,会引起什么社会效果。经过思索确定的题目,写成稿件刊用率就高。反之,盲目地写,靠“撞大运”,结果常常是“无效劳动”。提到选题要有针对性,有的通讯员可能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了。甭说给报纸、电台投稿,就是为厂里的广播、板报写稿也得有的放矢呀!此话有理,搞宣传工作都懂得这个道理。但针对性不强且先不说,针对面如何就值得研究了。在通讯员的来稿中,不是站在全局而是站在局部说话,是不能采用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广州铁路分局韶关工务段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新闻报道工作,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鼓励通讯员积极写稿。1991年该段被18家新闻单位采用稿件360篇,连续三年获广州铁路分局“通讯报道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20.
通讯动态     
在农四师400多名通讯员中,有14人是师、团级领导干部,他们大都已坚持写稿数年,其中有4人被《新疆日报》等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副师长谢睦森常常是白天忙工作,夜深人静时伏案写稿。1985年他在自冶区报纸、电台上发表19篇稿件,1986年《农民日报》还在头版显著位置登了他的稿件。76团场政治处主任陈明章除积极写稿外,还亲自给通讯员上课。61团场政治处副主任阿依坦是少数民族通讯员中的佼佼者,三年共刊稿近200篇。72团场副政委阿洪拜往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