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家都市报在头版刊发这样一条消息:省新华医院一名医生先后收受患者2800余元红包,被该院吊销医师执照一年,并被安排到医院洗衣房当一年洗衣工,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罚款5000元。该消息标题的主题为《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后来,《报刊文摘》在转载《医药养生保健报》同样内容的消息时,标题为《医生收红包改做洗衣工》。“两报”的标题仅一字之差,前者为“罚”,后者为“改”,我认为后者的标题比较准确。因为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医生违纪违规,处罚其去当洗衣工,那就有贬损…  相似文献   

2.
一、报道案情要客观全面,防止题文不符2011年12月15日新京报的两条法警新闻,因为题文不符而引起笔者的注意,即A12版消息《怕孙辈被虐待老翁砍亲戚》和A20版的消息《涉案巨款被盗村官不敢报案》.第一条消息报道的是一起关涉两条命案的刑事案件,而标题根本无法让人感觉到案件的重大.文中描述69岁的杀人犯王奇“持尖刀刺扎”自己的堂叔侄和侄媳致死,但是标题却是“砍亲戚”,这个“砍”字描述的动作与“扎”字显然不同,如此简单的用词出现差错,很不应该.几年前该报报道通州一起杀人案时,也是把“扎”人致死,在标题上描述为“砍”人.看来,“砍”字和“扎”字的涵义,需要特别向版面编辑指出这种惯性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3.
7月中旬的一则消息透出的潜在信息让人忧虑。 本是一名偏远县城的合同制工人,却凭着伪造的“假学历”“假身份”“假档案”,靠行贿送礼,一跃成为云南省委组织部的机关干部。消息说,名为卢贵平的“假干部”因贪污行贿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卢贵平为达到调入中共云南省委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识货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毛泽东同志说“有比较才能鉴别”。这些都是对人们识别事物优劣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教育人们分辨事物好坏的一种正确方法。要识别一条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的标题好或不好,也应该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一条消息标题的好与不好,一般指的是:标题对“三性”——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表达得怎样?对“三性”表达得越充分的标题就越好;表达得不充分甚至表达错了的,当然就不是好标题了。这次先研讨准确性。这  相似文献   

5.
去年北京某日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上半年全国刑事案件发案稳中有降》,消息导语引述公安部新任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的话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治安情况总体是稳定的。”接着消息列举了几组数字,来印证“稳中有降”的新闻事实。对此消息,我没有任何疑问。但我对标题用“稳中有降”一词,有点看法。在这里,“稳中有降”是个褒义词。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稳”,一个是“降”。我的问题是,说全国刑事发案率“降”当然好,说全国刑事发案率“稳”合适吗?这个标题用在这里,“稳”是前提,“降”是结果,首先就对“稳”做了肯定,显然不对。眼下,在我…  相似文献   

6.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注入浓重的情感色彩,则是锤炼精彩消息标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请看下面这条消息标题: “唉呀呀!为了同桌的她(引题),四龄童心烦喝白酒半斤”(主标题)。 1999年1月1日《羊城晚报》刊登的这条消息提供的新闻事实是:一天,武汉市某幼儿园一四岁男童主动邀同桌的女童玩耍被拒绝。为此,男童心中烦闷,郁郁寡欢,回家后偷偷喝了半斤白酒,造成酒精中毒。幸亏  相似文献   

7.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8.
消息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它所表达的内容,同时在制作上能否体现个性也是一个关键.这两条标准决定了“具体”这一消息标题的基本特征.“具体”是消息标题制作的起点和基点.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通讯的眼睛.”人们常常这样说. 是的,一篇通讯是不是引人看,固然主要看内容,但是标题制作得怎样,也不无关系.正是:“眼睛”传了神,通讯才会有“神气”. 通讯的标题与其他新闻文体的标题,不尽相同.通讯要是按照消息那样作标题,显然是不能成  相似文献   

10.
广州某报3月13日刊登题为《村民自发给村官颁奖加薪》的消息。消息说,“日前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临东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王伟民代表村委会6名村官,高兴地从村民手中接过3380元奖金,这是村民们自发对村委会干部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奖励。另外,村民们自发提出为村委会干部加工资的提议也已得到村民代表及党员会议通过,这6位村官今后每个月除领取镇的工资外,还将在村里领到170~185元工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不宜宣传倡  相似文献   

11.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21日,四川某工人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刊出一篇近800字的消息,黑体大字的标题为:《是中巴打人,还是报道失实?》这则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10月4日,成都某报报道的中巴车殴打62岁的老太婆致重伤事件……”读罢标题和导语,读者疑窦顿生:“中巴”和“中巴车”,岂能“打人”和“殴打62岁的老太婆致重伤””直到看完这篇消息,才知道其真相:原来是中巴车随车“检票员与乘客因放置行李而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13.
一6月20日,北京两家报纸分别出现了这样两则标题:一则是某全国性报纸二版的标题《药监局:“黄连素”不能再吃了》;另一则是《北京晚报》六版的标题《黄连素没有被停用》。黄连素怎么了?一说“不能再吃了”,一说“没有被停用”,读后令人疑惑。再反复看消息正文,才发现某报消息第一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公布了第三批停止使用的化学药品的品种名单,包括复方黄连素片、感冒清片等70个品种。”专家指出,此次停用的“复方黄连素片”并非市民家中一般服用的“黄连素”,这是两种不同的药”;黄连素,“市民可放心使用”。看来某报是想把标题写得简短,而把“复方黄连素片”简化为“黄连素”,结果出错了。标  相似文献   

14.
日常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时觉一些新闻稿中“价值”一词用法有误。如今年4月21日《法制日报》一版登载的一则消息,标题为:“北京铁路公安分局严查非法伪造车票行径13名不法分子落网,查获价值万余元的假车票”。  相似文献   

15.
为何提倡消息主标题实题化在报纸上,消息、通讯和言论担负着传播工具的主体任务,其中消息又扮演着主角。消息是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着的一种事实的传播。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人的脸面,标题则好像长在脸面上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才有可能引领读者的视线移动,唤起读者的全神贯注。消息的概念和标题的功能,决定了消息必然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投映浓缩到标题上,而且首先体现在主标题上,也就是本文所议的实题化。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报纸之所以称新闻纸,可进一步地解读为:求知为本,审美位后。制作消息主标题无疑要“美”,但奠定基石的无疑…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矩,循规蹈矩是入门之道。然而,一味照规矩办事,就难以突破,难有发展。在掌握规矩的基础上去有意识地打破规矩,“反其道而行之”,时有新意。在新闻消息的标题制作中,针对具体情况,用虚题来作主标题,以实题作引题或副题,“反弹琵琶”,常常效果甚好。新闻标题,其功用说到底是12个字:“标明新闻事实,吸引读者阅读”。而新闻标题的“标明新闻事实”的任务。在消息中主要是由主标题来承担的。“用实题作消息的主标题”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18.
开封日报今年提出了“头题学辽宁(辽宁日报),标题学羊城(羊城晚报)”的口号。几个月来,有些标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读者来信说:“近来开封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标题,实在可喜可贺。”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开封日报3月20日的头题新闻时说:“看后令人欣慰和振奋。标题观点鲜明,用词洗练诱人。消息的引题是:《昔日园荒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法消息标题的准确性问题,我曾在《新闻知识》上写文章谈过。这次我想就政法消息(以下简称消息)标题的鲜明性和生动性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鲜明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标题的内容,就是说标题要把消息中所写的事实和思想,清楚、突出地显示出来,使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不要使读者看了标题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消息中的最新、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观点,通过标题清楚、明确地告诉读者。第二,是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正当西安市市民想知道市政府今年又将提出为群众办“十件事”的内容时,《西安日报》1月8日发了一条消息,标题是:《不提“十件事”随时办实事》。这是一则好消息,更是一个好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