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突然闯进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生,当即,实习医生王浩遭割颈身亡,另外三名医生被砍成重伤。25日,南方某媒体以《28岁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多发引人深思》为题最先报道了这例杀医案。  相似文献   

2.
6月1日河南某医院院长披麻戴孝、6月8日杭州某医院院长被人暴打、6月11日武汉某医院护士长惨遭割喉、6月16日北京某医院医生被刺五刀、6月21日福建南平医生集体示威。  相似文献   

3.
5月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条新闻,标题抢眼:《李光耀夫人被隔离》,待到看内容,不过是“据《环球时报》4月30日报道,4月3日,李光耀夫人因肩膀僵硬,到国立中央医院检查。她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超声波扫描。没想到,6天后,李家接到中央医院的电话,告知为李夫人做超声波检查的医生被发现感染非典,要求李夫人必须在家隔离观察10天”。为什么说这条新闻的标题“抢眼”呢?李光耀何许人也,新加坡前总理现“资政”,其社会地位、国内外威望,不是总统胜似总统,不是总理胜似总理,那么他的夫人当然不是第一夫人胜似第一夫人,这样人物的新闻,竟出现“被隔离”…  相似文献   

4.
梁牛 《新闻三昧》2005,(10):25-25
日前某报以“女病人报案;我被医生糟蹋了”为题,详尽报道了最近发生在南京某医院的一起涉嫌“性侵犯”纠纷案。报道说,某居民日前“约见了南京众多老记”,反映他老婆不久前因腹部疼痛怀疑是阑尾炎“在医院看病时,被一位医生使用伎俩糟蹋了”!章接着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报道了该居民所反映的“性侵犯”的全过程,甚至连那位董姓色狼医生当时许多不堪入耳、入目的淫秽语言和下流动作都一古脑儿地端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郭静 《新闻前哨》2012,(2):78-78
所谓医院新闻,就是医院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包括医疗、护理、药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党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尤其是医生,他们是很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参与者。譬如地沟油事件、手足口病、酸雨事件、超级细菌事件、食品安全一滴香事件、毒奶粉等等.医生都是冲锋在前。另外,医生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哪里有伤病,哪里就需要医生;他们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身上最易出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6.
1998年1月13日,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生活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绕远道收红包这辆救护车胆儿不小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要严查此事》的批评报道。报道内容是一位江姓读者的投诉:1997年12月26日凌晨3时许,江某与其妻突发急病,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救。急救车的随车医生舍近求远,将病人从市内拉到较远的郊区医院。在医生的暗不下,江某送给医生500元钱。江某向报纸投诉,批评这位医生舍近求远、收取病人红包是违背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7.
曾轶可在快乐女声屡战屡胜,并且得到电视台的力捧,阴谋论开始出现,有人称曾轶可的父亲是湖南省某著名大型烟草企业的老总,家中和湖南卫视高层关系很好,于是被一路“保送”。曾被误传为“湖南烟草大王”的曾启山,已经证实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行政人员,曾妈妈也是长沙某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  相似文献   

8.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灾难降临时,人们聚焦的目光锁定了政府、医院、医生、护土……而这万千信息的传递,主要来源于媒体。据零点调查公司5月1日——2日对321名北京市民所做的电话调查表明,在非常时期,报纸以84.41%的获选率成为市民获知“非典”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 中华传媒网论坛“SARS对首都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一文披露:4月20  相似文献   

9.
李凌凌 《青年记者》2012,(27):27-28
今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工作室内发生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未成年患者用水果刀刺向医护人员,致一死三伤。触目惊心的砍杀行为之外,围观群体就此引发的狂欢表态成了事件中更大的新闻。参与某门户网站关于这条新闻调查的6161  相似文献   

10.
女患者尴尬:看病被六人围观某日上午9时多,记者来到海口某大医院内科门诊调查。记者看到,门诊外边的走廊上都坐满了待诊的患者,而诊断室的医生办公桌前,也围着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当一名女  相似文献   

11.
名医,即有名的医生。具体地说,是获得过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的著名医师;是社会上公认的医道高手;是在某医学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医学专家;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的竞争是医疗水平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而名医正是医院最宝贵的人才,是医院的财富、医院的荣耀,也是国家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十分重视这样一种新闻,即让记者在新闻采访中进行"角色置换",以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事件的参与者身份,投入到这一工作或事件中去.然后进行报道.对于这类新闻,目前尚未见到专家学者为之下一个明确的定论,笔者姑且称之为"参与新闻".  相似文献   

13.
当看到2007年9月17日郑州某都市报的一篇报道《"爬行女孩"小艳丽三上手术台》时,我感觉很不舒服,啃了一半的面包再也没胃口吃下去。这篇报道讲的是郑州某医院为一个  相似文献   

14.
似乎餐巾纸     
方英文 《今传媒》2004,(1):42-42
我最早知道的一份报纸叫《参考消息》,也是我至今读得最多的报纸。我印象里,即使在乱哄哄的“文革”年代,《参考消息》也没有停过刊。我是在我祖父那儿发现《参考消息》的。我祖父是镇上医院里的医生,名闻四方,一旦办公室里没有了病人,他便开始读《参考消息》。我觉得这张报纸并不好看,原因是它上面全是黑压压的文字,没有图片。  相似文献   

15.
“某”字不可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主张消灭 新闻报道中的“某”字,说是新闻中往往出现什么某单位、某长、某人,不知道讲的是谁,真是故意吊人胃口,何不讲讲清楚?大有“某”字不除,新闻透明度就没有保证,公众知情权也就无法落实之意。 这个主张痛快倒很痛快,可是恐怕做不到, 首先是法律不允许。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就规定新闻报道必须“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而去年颁行的《预防未…  相似文献   

16.
传媒资讯     
《新闻天地》2006,(11):50-51
国内中国批驳境外媒体新闻造假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10月10日表示,最近境外一些媒体报道我国器官移植医疗活动时编造虚假新闻,恶意攻击我国的司法制度。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境外媒体,在前不久编发了一条新闻,说记者伪装成一个患者家属,到某一个医院了解情况,医院有人说多少钱就可以移植器官,他据此认为存在贩卖器官的现象。实际上,在新闻播出的前一天,这个媒体记者对新闻发言人本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独家采访,采访的主题是要了解我国在实行器官移植管理办法之后  相似文献   

17.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8.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的度是指在将新闻事实写成新闻作品并将之发表的过程中,保持新闻的质的数量界限。新闻的度有时直接表现为数量,而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态度和程度。新闻的度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媒体和编辑、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人物、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增色添彩,令人过目不忘;而一个淡而无味的标题,常使人视而不见。可见,标题制作是新闻工作者“十八般武艺”中重要一环,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 目前,虽然县市台已逐步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但整体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是“套路式”标题多。如会议报道的标题,往往是《我市召开某某会议》;领导活动报道的标题也是《某某参加某某活动》;工作经验性消息常常是《某某局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等等。这样的标题尽管也揭示了新闻主题,但千篇一律,令人厌烦。二是“仿古式”标题多。如写医生就用  相似文献   

20.
无论当代的新闻评论,还是古代说理文,都是凭借某一由头进行议论和说理的。前者发源于近代,大抵是对某一新闻生发议论;后者盛行于古代,一般是对某一事件评断说理。研究和揭示二者的传承接续和各自的文体特色,其意义不仅在于澄清古今有关文体的变迁,而首先在于借鉴古代说理文,提高今天新闻评论的写作水平。 从文体分类的角度来说,新闻评论和古代说理文都应归属于论说文。论说文的基本任务是以理服人,其基本要求自然是言之有理。为了说服读者认同某一论点,作者须要展开一个组织论据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凭借作者的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