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表现为媒体对受众需求的关注与满足程度,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和喜欢程度。那么,电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应该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要从与受众零距离贴近中来。电视记者只有与受众贴得更近,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新闻责任和新闻视角,做出的节目才会更“好看”。一、在选题内容上贴近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亲和力与新闻内容选择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关系。内容选择是新闻报道亲和力的原发因素,是价值关系的“源”。受众对内容满意度越高,亲和力越强;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作用于广大受众,电视新闻能否更加平等、更加亲切,让受众不再有被“灌输”的感觉呢?能!因为电视新闻像绘画一样具有多视角性,绘画可以找到最具冲击力的视角,电视新闻也可找到最具亲和力的视角,关键在于怎么“做”新闻。我们把“亲和力”一说引进电视新闻的领域,不能不谈到十分相似的概念——“贴近性”。“贴近性”要求记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贴近时代。“贴近性”在近几年,一直是电视新闻理论界对记的基本要求之一j其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相对记而言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媒体亲和力,就是媒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能力,这种说法较为浅表.从深层次看,媒介亲和力是指媒介能够使受众产生亲近的愿望,使受众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沉淀而成的一种永久性"符号系统",媒介亲和力是二者之间达成的一整套有利于意义共享与认知一致的话语系统.①亲和力体现的是媒介对受众的和谐度,媒介亲和力对媒介的销量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报道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被观众赏识,具有亲和力,也能体现记者对现场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社会中,电视是一种较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出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传播的传统格局。既方便了受众获得信息,又提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如何使电视新闻具有吸引力,使受众对电视新闻产生浓厚兴趣,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其关键。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点的分析,以期能对广大从业人员更好地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6.
“亲和力”这一表述方式的提出,是基于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它在传播过程中本身所应具有的人际关系效应,即:可亲、可信、不生硬,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像朋友一样能找到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共同点,使传播内容更易于被领会和按受,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宣竹效果和传播目的是一致的。现在有些日外电视同行提出了“电视新闻的娱乐性”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力图使电视新闻更加通俗和亲切。本文着重探讨如何使常规的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更具“亲和力”。记者应该成为“观众的眼睛”记者无论是报道时政新闻,还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都应该自觉地意识到…  相似文献   

7.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新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的这种偏爱,就在于电视新闻使受众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产生“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产生的渊源,则因电视新闻的再现物质现实的能力。即电视新闻能将事件及其发生的现场客观真实地再现于观众面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电台新闻的特质是画面语言,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拍摄、剪辑,展现给受众的是一幅再现的生活场景,让受众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然而,我们许多电视新闻特别是地方电视新闻却是差强人意,受众不看画面,通过耳朵也能了解到新闻的大概,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方言化的新闻电视,更为一方群众所喜闻乐见。受众对发生在身边、且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新闻不仅迫切希望了解,而且更喜欢倾听他们具有浓郁乡情的地方性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使电视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地平民化与方言化,以使此类型节目更具有亲和力与生命力,应当引起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向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渠道,如何让受众快速、准备地捕捉到有效信息,是电视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电视新闻声与画的"简单"入手,浅谈如何让电视新闻"简单",也就是如何让受众快速、有效地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没有采访就没有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的形态就不完整。而作为电视新闻,在向受众传播基本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向受众灌输着某种观点、看法和思想,也就是媒体观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实践形态之一,电视新闻采访和媒体观点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电视新闻采访又如何更好地为媒体观点服务等问题,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作为一场从报道内容到传播手段的革命,在我国的电视新闻领域异军突起,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它以突出新闻报道的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和参与性而深受受众的欢迎,但是,在其出现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想要保持持续  相似文献   

14.
邓世亮 《视听》2016,(7):146-147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会通过自己的播音,把新闻信息准确、生动、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从而提升观众的收看兴趣。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沟通媒介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播音员依据稿件内涵,把控情感温度,掌握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用有温度的声音播报电视新闻,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把电视新闻节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没有采访就没有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的形态就不完整。而作为电视新闻,在向受众传播基本新闻信息的同时,还向受众灌输着某种观点、看法和思想,也就是媒体观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实践形态之一,电视新闻采访和媒体观点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电视新闻采访又如何更好地为媒体观点服务等问题,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发展为电视新闻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电视新闻编辑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若要生产出具有深度和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作品,必须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重塑电视新闻编辑职业能力问题,以期为电视新闻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电视新闻的责任编辑,为广大受众创造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电视新闻工作的灵魂。本文结合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实际,论述了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的语言使用能力,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从业者的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网上新闻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能及时了解到多方面的新闻,而反观电视新闻,除了直播,一般新闻节目的时效性相对新媒体来说都比较滞后,因此对受众的吸引力就变差了,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使电视新闻内容及表达形式与受众心理相契合,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稳步发展下去,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结合当下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尊重受众需求,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成效的关键,同时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改革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受众需求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时期电视新闻受众需求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电视新闻编辑改革方向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受众需求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改革中的导向作用,进而促使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新闻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作品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变化,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时尚以及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电视新闻美的体验。然而,电视受众对电视作品的收看、理解与评价,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受众在收看电视时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审美结果。受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取决于受众对电视新闻审美价值的评估。电视新闻画面与审美的关系近些年,建立在现代高科技装备基础之上的电视艺术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亿万受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可谓稳坐荧屏前,一览世界小。这种广泛而深刻的传播效应在于现代科学技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