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风格——"自发式散文",他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本文旨在介绍凯鲁亚克的"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并结合他的三部小说对其"自发式散文"创作实践加以探讨,又针对"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提出几点批判。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想象和联想,也就没有作文,两者是写作的翅膀。——题记想象,在我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称为"神思"。梁代的刘勰认为想象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则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巴金则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爱因斯坦也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想象与联想在记叙文、散文、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学生是能够理解的,而对想象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学生是不太  相似文献   

5.
无人喝彩是一种寂寞,一种彷徨,一种无助。 没有回应,所以寂寞;没有肯定,所以彷徨;没有支持,所以无助。 每个人都希望有人为之喝彩,因为他可以从中获取动力。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活在喝彩之中。无人喝彩无非两种原因:你太差劲了,或是你太出色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困惑存现文学教学的过程原本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但在文学教学的课堂上,较多的却是生吞活剥式的解读作品。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更不管文本自身的个性特色,一律采用读读课文,谈谈感受,说说喜好的方式来阅读文学作品。有时,受某种"意识"的影响,也会引进一些"他类"的行为方式来替代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诗词听朗诵,教学散文览图片,教学小说看影视,热热  相似文献   

7.
<正>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阅读相比,散文的"写实性"和"自述性"决定了散文阅读的深入更须要借助于"知人论世"。从一定程度上说,知人论世的深度决定了散文教学的高度。本文以杨绛散文《老王》的教学为例,试作进一步阐述。关于散文的定义,一向没有定论。但是"写实性"和"自述性"作为散文的最重要特征已被学术界基本认可。写实性是指散文不崇尚虚构,所言说的  相似文献   

8.
何述强被誉为"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有三个层面:独具生命个性的意象群;小说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故事生动地穿插于散文思绪之间;精雕细刻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波澜中静中有动的和谐的叙述节奏等。这些使其散文整体呈现冬日暖阳般的情调,精致、温馨而持久。他是散文天地间的"一棵独立的树"。他"内敛"、"简单"的文字,确实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解读寂寞     
由于少女时代的独处.婚后的长期分居,让我过早地适应了寂寞.并以寂寞为美丽。在看似寂寞的日子里,我默默地工作、读书、写日记……在寂寞的日子里。我总对自己说:自古圣贤皆寂寞。我敢说.一句句熠熠生辉的话语,一串串美妙隽永的思绪.一首首瑰丽多彩的诗章,一篇篇飘着墨香的散文.一本本余味无穷的小说都是潜移默化咀嚼寂寞的结晶。刘禹锡三贬.仕途受挫,耐住了寂寞,才写下传世名篇《陋室铭》;曹雪芹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耐住了寂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有人说,该小说情景优美,可作散文读;有人说,该小说语言含蓄,情思朦胧,可作诗歌读;更有人说,该文是心理小说.的确,该小说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影响和滋润着我们几代读者的心.现就小说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来谈谈该小说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1.
孙绍振的散文理论一如他独特的文艺美学、幽默理论,富于原创性、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的.他从一贯坚守的文学性出发,依据其"文学形象三雏结构理论",倾力于散文审美形式的建构.通过散文与诗、小说的比较,在大量经典性、代表性文本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散文审美规范,对当下散文现象给予科学的命名与分类,拓展了散文研究的领域与视野,并对许多散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做出精当分析.凡此种种,对于促进散文创作与研究,规范散文的"失范"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感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和汪曾祺先生见面有四五回,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喜欢汪先生的散文甚于他的小说,自觉颇能体会,不过也只是意会,还未曾试过言传.也想过将一些体会当面请教先生,终于没有说出来,留下万分遗憾.现在的几种初高中语文教材,大都选了汪曾祺的散文.教师都说好,又觉得不容易教.文章是学生自能读懂的,可是要指导他们品味出其中"淡而有味"的奥秘,便苦于无从着手;即便找到了一些语句,分析两下就"没词"了.总之教起来,还是一个字:淡.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何述强的散文是在孤独的心境中写成的,他的散文分明留下了自己孤独行走的脚印。他享受着孤独中的淡泊与宁静,留恋着宁静中的诗意与美好。正因为主动远离热闹与喧嚣,主动选择寂寞与孤独,他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经营出了自己独特的散文世界。何述强独特的散文世界是由一个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意象群构成的,包括青砖、坟碑、石龟、水碾、酒坛等。这些意象显然带着荒寒的冷色调,但他的散文并没有把读者带入荒寒的绝望,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荒寒中升腾起的力量。他甘于寂寞和孤独并不意味着内心冷漠,他选择古旧的意象群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在一个个冷色调意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炙热、深沉的情感,可以感受到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执著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6.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古老的文体.散文又是最保守的文体.所谓保守,是指其文体形式,自古至今,变化并不巨大.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除了文言变成了白话,其他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个中原因,姑且不论.这里只想说,古人关于散文应该如何写的谈论,并没有过时,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小说家,劳伦斯对小说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他的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同时,他还以散文的形式论述自己的小说观。在他的散文中,劳伦斯对小说的重要性、小说与情感及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劳伦斯的小说和散文为依据,对他的小说观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人邻 《中文自修》2006,(2):48-49
我不大喜欢所谓的诗化的散文、小说。散文和小说,它们自身的特性足够强大了!散文适宜慢陧来,太焦躁的人,可以借口齿大发牢骚,写文字是太慢的。也固之许多所谓的文字,我是不肯看的,它们单薄得只能归结成一句话。把一句话写成一篇更章,智力是有些问题的。转一个弯子说,散文必须有自己的厚,叫人可以咂摸很久的厚,和诗歌、小说不一样的厚。 散文里面最重要的也许是,宁静、悲悯、温暖、透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的小说创作,几乎没有人研究过。本文较全面论述何其芳的小说创作,并重点剖析了他的小说代表作品《浮世绘》;他的小说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进行对比分析,同散文、诗歌、戏剧创作联系尖一起进行考察,从而归纳出何其芳小说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