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当前,关于操作,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涂色、移动图形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做,如何解决老师提出的现成问题;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把操作要求、步骤讲清楚,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操作,如何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操作所得。这里,虽然涉及到了学生对操作的反思,但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虽然也涉及到了数学问题,但不是发现问题,而是解决现成问题。换言之,学生带着现成问题去操作,把本应该因操作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弄丢,没有发现新的矛盾与困惑,在解决现成问题后,变成了"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改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3.
汉斯·斯密茨曾说过:“作为教师,我们不‘制造’学生,学习成果也不能总是在经验学习之前就被完全地展现出来。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终引导他们对自己、对世界有更清楚认识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也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语教学,突出了“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语)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起来,合作探究的时间多起来。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在巡回中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探究中的问题。笔认为,学习一篇课,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各自(或各组)探究的问题之后,还要善于对该篇课作总结性发言,梳理学生探究中的重点,补充学生探究中没有涉及到的重点问题,把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与学习应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笔试着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姜红珍 《教师》2012,(12):119-119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虽然教师的教主导了学生的学,但教学的目标是围绕学生来实现的,教师虽然是课堂的主导,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出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不可代替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生物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我们要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维和方法,同时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  相似文献   

7.
张敏 《小学生》2010,(12):59-60
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教学不同于过去那种纯粹的对知识和思想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相应结果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杨新建 《考试周刊》2012,(10):34-35
素质教育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首位,这就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把工作重心从研究如何教好转移到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好上。在提高素质时,教师可以减少指导,但绝对不能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虽然指导的时间缩短了,但指导的内容、方法都要求绝对精炼。要把工夫下在课外,找准"穴位",课堂"少讲而精导"。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又如何面对这种从“教”到“导”的转轨呢?我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农村中学生感性材料单一,书本知识不能活学活用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做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知识的筛选,提炼和组织,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的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宁夏教育》2012,(1):34-35
近些年来,我们的课改似乎有些浅尝辄止的味道,从"满堂灌"走到了"满堂问",就停留在了一个层面,少有新的进展。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即使是一些优质课,也不难发现: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充分利用纸、拼图、作图工具,或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某些软件等有关工具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引入,猜想,归纳和验证及理论证明,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一、建立学生质疑的基础,让学生有疑可问传统的教育是结论性教育,教师讲、学生听,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同时,教师传授的往往是无可置疑的知识,即使学生对某一个知识提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教师也会说,习惯上应如何如何,慢慢地泯灭了学生质疑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验证来进行探索数学的教学形式。数学实验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等有关工具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宁夏教育》2011,(10):65-6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也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设计。最后的结果,不是虚晃一枪,就是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问题教学法在当前的课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不把课本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精心创设问情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情境中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并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没有探索,知识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彰显数学课堂精彩。但足,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唱角戏,用预设的教路牵着学生走,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的控制之中,他们只知道呆读死记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探求问题的过程缺乏热忱向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火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一“让”,二“听”,三“动手”。让,就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动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真正主体,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课堂提问对组织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笔者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