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错别字的6种表现近年来,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因此教育部在全国高考大纲中规定,全国卷作文中每出现1个错别字要扣1分。其实,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生的错别字就如影随形,伴随着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全过程,并以以下6种状态表现:1.多笔画。如:迎、茂、武、染、悬、挠、腻、抑、怨、融、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日前出炉,在语文考试大纲有一条评分新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这一条是针对语文试卷中作文考试的第六条――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而特别提出的注解。但也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化,却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的写作考查要求中提出,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下面辑录了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错别字,供同学们整理复习。1.他以独特的姿式,诠释着中国军人的尊严。"姿式"应为"姿势"。  相似文献   

4.
错别字是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在考试中,作文中出现错别字是要扣分的。那么,在高考中如何才能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呢?  相似文献   

5.
董连红 《课外阅读》2011,(3):220-220
错别字是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在考试中,作文中出现错别字是要扣分的。那么,在高考中如何才能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业中错别字很多,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最近,我翻阅并统计了小学五年级一个班学生的作文,全班平均篇幅约三百字左右的四十五篇作文,有错别字197个,平均每篇达4.4个;其中有171个是小学低年级学过的,占错别字总数的86.8%。这说明抓好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必要性。综合分析这些错别字,主要属于三种情况:一种是同音混淆,如“专研”、“摆滩子”、“电影明新”等,约占错别字60%以上;另一种是形近字混淆或对字形的印象模糊不清,如“啇店”、“猪八戎”、“三(车它)车”等,约占错别字总数的三分之一;再一种是因受方言土音影响造成的错别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文最为发怵的就是无话可写。即使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写下去,也是空洞无物。笔者认为,只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作文前开展一些必要的小活动,让学生做了再写,就会有话可写。一次作文,要求学生从各自的作文里进行“错别字普查”,每查出一个错别字,改正后加计5分,分不封顶。同学们听了人人眉飞色舞,个个兴高采烈,很感兴趣,匆匆忙忙开始“错别字普查”工作。有的得了零分,最多得105分。分明是得分越多,错别字就越多,而又有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如语义表达不清、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错误、文不对题等.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走过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单概念→双概念)"的发展历程,2006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均采用了一种新的作文题型,标志着作文命题形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高考研究者们所说的"题意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因为这种命题形式似曾相识,广大学生似懂非懂,因而有  相似文献   

10.
黄耀明 《语文天地》2010,(10):74-77
为什么高考满分作文很少?有错别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今年高考作文中。有些文采极佳,中心突出,论证详备,原可以得满分,只是因为有几个错别字而不得不扣分,殊为可惜。为什么有些作文得分很低?不少是因为有很多错别字。有的作文仅错别字一项就扣了20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据悉。错别字失分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普遍现象.学生都错在了那里?为什么会错?怎样避免?这是许多教师和学生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阅卷中,特别留意了这些问题。并向其他阅卷教师征集高频错别字.以求对解决这些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就“作文难呀”地叫苦不迭.怕写、不会写、不爱写,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事实上.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作文的内容空洞乏味:二是套话、假话多.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乏童心童趣;三是错别字和语病多,作文中使用文字的基本功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不怕作文并对作文有兴趣.使他们能选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从字顺地作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高考大纲中明确规定作文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减一分,对考生的书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学们在平常的考试中,作文中的错别字是非常多的,常见错误有:  相似文献   

13.
从全国范围看,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从分值上都占据了整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而"相互对立,各有其宜"的关系型材料作文是目前比较常规和流行的,但学生却难以把握的一种作文题型。针对学生在这类作文写作中的困惑,探寻几种简易且便于操作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7):16-16
今年全国6个省份的高考大作文命题,直指四川地震。一些多年从事高中教学的老师表示,将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的做法,超出了以往常规的命题思路,在全国高考中非常少见。这种“在所有人预料之中,同时又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以直击大事件为作文命题的做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考中还没有类似案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全国高考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难以理解的网络用语,否则将被扣分。  相似文献   

16.
《咬文嚼字》编辑部在全国范围广泛征集错别字实例,编写成《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一书,近日由百家出版社出版。今年全国高考统一大纲新增语文考试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的规定,这一新规定立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以规范用字为己任的《咬文嚼字》杂志不断接到求助电话,心急如焚的考生家长和老师纷纷前来讨教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考生们“写对字”。为满足高考考生的切实需要,《咬文嚼字》编辑部以各省市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大量来自高考作文和课堂作文的实例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征集错别字实例,并邀请语言学专家逐一甄别、鉴定,  相似文献   

17.
有些教师规定学生作文中每个错别字都要重写十个改正的字,改正中再错的又写十个,据说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印象,以杜绝错别字。可是前面刚订正过,后面又写错了,足见此法并不见效。另有一些老师将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按汉字特点,什么声旁、形旁、会意、象形等,结合学生的错别字进行讲解,如向学生讲清和衣物有关的字多用“衣”旁,和“神道”有关的字多用“示”旁,和天日、时间有关的字多用“日”旁,和眼晴有关的字多用  相似文献   

18.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任务驱动型作文,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热议。本文着重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维拓展模式与写作步骤,力图提供一种可供学生模仿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艳平 《现代语文》2014,(4):157-159
纵观各省份历年的高考真题,虽然几多改革,但是对字形的考查这一考点从未被改动,而且分值有增无减。以安徽省为例,2012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对字形考点的表述为“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此表述包含两个能力层次:一为识记,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中的错别字,考查学生的字词基础知识,能力层级较低,分值为3分;二为正确书写,指的是作文中错别字扣分,较之往年力度有所增大,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测试的实践性更强了。综观全国各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与安徽省类似,以选择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辨析词语中的错别字,这是最常见的形式,2012年山东、江西、湖北、安徽、湖南、重庆、天津、四川、北京等省份均采用了此形式,能力层次基础,考查考生的字词积累。2.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错别字,侧重语言运用,能力层级提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激发想象,提高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包干,实行错别字、病句、结构、文采、语言批改"一条龙"服务,怎么样呢?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平时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将作文改得密密麻麻,可学生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子看一下作文评分后,就会丢在一边,从不思考自己写得"差"在哪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