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莹 《小学语文》2010,(7):44-45
一篇没有编入教材的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内容信息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文章如果成为了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它们除了具有内容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了“教学价值”——学习如何传播内容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晓涛 《学语文》2006,(3):9-10
被选入教科书的文章具备双重价值,一个是它的原生价值,即原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另一个就是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生发了教学价值。即学生要学习的“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的价值(李海林语),而其中的教学价值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那么,收入高中教材的新课文《我若为王》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什么?一般而言,学生阅读之后所获取的信息是聂绀弩先生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李珍美 《小学语文》2014,(12):27-29
每篇文章都有其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信息价值,可称为“原生价值”,也就是“传播信息的价值”。这在它们被选人语文教材之前就已经存在。读者阅读它们是为了获取知识、交流情意、消遣娱乐等。如渎者阅渎《三顾茅庐》一文,就认识刘备这一诚心诚意和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学科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可——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了“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5.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陛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进入教材,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下面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6.
陈志祥 《考试周刊》2013,(95):34-34
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自足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文章进入教材之后,它的"责任"就不仅是传播原生价值,还要承担起"如何传播信息"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材,其价值就要发生变化,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传递信息的原生价值之外,还担任着"如何传递信息"的"教学价值"重任,这也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下面,笔者以《黄山奇松》为例,谈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案例一】三年前,我曾执教过《黄山奇松》一课,并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是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九寨沟》,并用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汉语言文字的意合性,决定了具有多元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文本原先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是其原生价值,文本一旦选人教材,它就成了学生学习阅读的客体,其传播信息的价值才是教学价值。以往的教学拘泥于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而忽视解读过程中产生的文本的潜在价值,那是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此我们认为,教师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取不同视角去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性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经过编者改编,进入教材后,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一种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语用”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风尚,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集体意识和追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中课文角色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会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教学运作?本文谈个人的一管之见。一、把课文当“文章”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教材中的课文就是一篇篇文章,选进教材前,它们几乎都是被作为文章创作  相似文献   

12.
李海林先生的语文学科理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可——文本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或传达一种事实的信息,或传达一种思想情感的信息,即文本的"原生价值"。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在"原生价值"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了"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言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关系到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引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怎样的精神食粮。”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处理上出现了种种失误,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削弱了原文的积极导向,甚至产生误导。本文就此问题试例举如下:一、浅解。指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更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导向,仅停留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做法。如《海上日出》一文,大多数教师可能仅抓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来解读文章的主旨。即从纯景物的角度来理解,认为文章主…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个性化教育都有叙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语文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要“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提倡个性化语文教学不仅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种途径,也是老师体现自身价值的有益尝试,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彰显出各自的生命价值。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对老师本身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具备很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开发教学资源和确定教学策略的依据。就词读教学而言,目标的确定有其共性和个性,“共性”即《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个性”即每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共性要求教师从学段目标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有10条,依这组教材来看,最主要的有:  相似文献   

17.
王云珠 《江苏教育》2012,(15):54-55
选进教材的文章本来作为公众读物,自身具有特定的文学价值,一旦被编者选进教材后,即被赋予了一定的教学价值。这些文本的归类编排、文本教学价值的确定,体现了编者依托教材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建立阶段性语文学习体系的意图。作为教者,要做到系统审视整套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对整套教材语文能力建构体系熟稔于心。因此,教者拿到一篇文章后要思考几个问题:这篇文章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将依此理念对《梅花魂》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陈慧瑛.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物喻人,意蕴悠长,叙事抒情,色彩鲜明.本单元共安排四篇课文,文化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训练重点是学习写景、叙事抒情.本文属精读课文,是整个单元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编写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教材的核心.课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成为实施语文课程的主要平台。选文标准不同,入选的文章就不同,如果选文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教材质量的低劣。正因为这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对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自己的诉求,即追求文质共生。这种诉求与“新课标”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对综合性学习做了全面阐述。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人们正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不少语文教师仍有许多困惑。学习和借鉴外国母语综合性学习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我们的一些困惑是大有裨益的。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历来采取分权制,即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这就为各州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